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07XD14013)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仲人前熊怡淞邓安梅杨再兴陈燕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成都军区总医院解放军总后勤部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11篇胆汁
  • 11篇胆汁性
  • 11篇原发性
  • 1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1篇肝硬化
  • 10篇胆汁性肝硬化
  • 9篇原发性胆汁性...
  • 7篇外周
  • 7篇外周血
  • 6篇动脉
  • 6篇细胞因子
  • 6篇核细胞
  • 6篇SIGLEC...
  • 5篇单个核细胞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受体
  • 5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TRAIL

机构

  • 2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总后勤...

作者

  • 24篇仲人前
  • 10篇邓安梅
  • 10篇熊怡淞
  • 8篇谷明莉
  • 8篇周晔
  • 8篇杨再兴
  • 8篇吴传勇
  • 8篇陈燕
  • 6篇梁艳
  • 6篇蒋廷旺
  • 6篇李畅
  • 5篇韩志君
  • 5篇陈波
  • 5篇唐裕杰
  • 5篇周运恒
  • 5篇王皓
  • 5篇张玲珍
  • 4篇荣光华
  • 4篇朱烨
  • 3篇孙懿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3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检验医学
  • 1篇肝脏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Siglec-1刺激CD4^+/CD8^+T细胞增殖
2011年
目的建立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研究单核细胞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对CD4+/CD8+T细胞增殖中的应用。方法免疫磁珠分离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与经CFSE标记的第三方健康献血者CD4+/CD8+T细胞共培养5 d,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CS患者CD14+单核细胞具有比健康人单核细胞更强的刺激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当用干扰素-α(INF-α)刺激增强正常单核细胞Siglec-1表达后,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用单抗阻断单核细胞Siglec-1后,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结论 ACS患者增强的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部分是由于激活的单核细胞高表达Siglec-1引起。
熊怡淞俞娟孙懿李畅仲人前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细胞增殖
CD4^+T细胞活化诱导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CD4^+T细胞活化诱导细胞凋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在poly I:C诱导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marybiliarycirrhosis,PBC)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3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5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16周后通过测定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碱性磷酸酶(alkali phosphatase,ALP)及肝脏HE染色验证模型。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T细胞,分别以ConA和anti—CD3体外诱导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和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D4^+T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poly I:C注射16周后模型组小鼠血清AMA均为阳性,同时肝组织汇管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而对照组AMA均为阴性,肝组织未出现明显病变。模型组小鼠血清ALP[(110.4±18.3)U/L]显著高于对照组[(52.2±15.4)U/L],P〈0.001;模型组小鼠脾CD4^+T细胞AIC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定量PCR结果表明:FasL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而两组F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IL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模型鼠的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TH1细胞的凋亡缺陷可能在PBC小鼠模型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该缺陷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引起凋亡相关分子Fas体系及TRAIL的表达变化引起,同时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凋亡。
蒋廷旺邓安梅吴传勇陈波周晔钱琤谷明莉陈燕仲人前
关键词:聚肌胞苷酸凋亡
实时定量PCR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TRAIL表达
2008年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TRAIL 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TRAIL的相关性。方法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IgG、IgA、IgM、C3、C4。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隐脑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TRAIL的变化成正相关。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下降,提示TRAIL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周晔邓安梅陈燕谷明莉吴传勇陈波陈孙孝仲人前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TRAILPCR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 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 TRAI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RAIL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病毒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梁艳杨再兴王皓侯晓箐陈洁仲人前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Siglec-1在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及分泌趋化因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ox-LDL刺激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和原代小鼠骨髓巨噬细胞Siglec-1表达的影响,及M-CSF促进巨噬细胞Siglec-1高表达或小干扰RNA(si-RNP,)靶向抑制Siglec-1表达特点,并观察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和分泌趋化因子的变化,以探讨Siglec-1在巨噬细胞参与AS中的作用.方法 用铜氧化法制备ox-LDL,根据预实验结果,选取ox-LDL 100μg/ml作为刺激物,在含巨噬细胞溶液中加入不同类型si-RNA或不同浓度M-CSF后,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仅加巨噬细胞)、ox-LDL 100μg/ml组、ox-LDL 100 μg/ml+Si-RNA 25092 ng/ml组、ox-LDL 100μg/ml+si-RNA 36182 ng/ml组、ox-LDL 100 μg/ml+M-CSF 5 ng/ml组和ox-LDL 100μg/ml+M-CSF 10 ng/ml 组].分别用si-RNA转染巨噬细胞抑制Siglec-1表达,M-CSF刺激促进巨噬细胞Siglec-1表达,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iglec-1抑制或表达增强效果.再用ox-LDL刺激48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IP-1 alpha、MCP-1和IL-8的浓度(每组3复孔),以观察巨噬细胞活化情况;油红0染色观察Siglec-1抑制或表达增强后对巨噬细胞吞噬脂质颗粒的影响(每组3复孔).结果 巨噬细胞经si-RNA转染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si-RNA能有效转染巨噬细胞,转染效率约90%;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的结果显示,当si-RNA 2509和si-RNA,3618在最佳转染浓度(40 pmol/L)时,对Siglec-1抑制率分别为0.54±0.11和0.52±0.16;比正常对照组(1.00±0.24)高(t值分别为5.227、4.992,P均〈0.01).M-CSF 10.g/ml刺激48 h后Siglec-1 mRNA表达增加约4倍(4.16±1.25比1.00±0.24,t=7.448,P〈0.01).si-RNA 3618干扰Siglec-1后,MCP-1、MIP-1alpha和NIP-23个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分泌分别为(359.28±47.80)pg/ml、(33.76±14.28)ng/ml、(7.87±1.55)ng/ml,比单纯加ox-LDL 100μg/ml组明显降低[分别为(577.89±35.95)pg/ml、(69.17±11.82)ng/ml、(12.28±1.19)ng/ml,P分别〈0.001、0.05、0.01];而加M-CSF 10 ng/ml组可明显促进巨�
熊怡淞李畅孙懿仲人前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外周血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l:C)在C57BIM6小鼠中建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动物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方法20只雌性8周龄C57BIM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polyI:C5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小鼠,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每周注射2次,16周后处死,然后进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2组小鼠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NKT)所占比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4和1干扰素(IFN-1)含量。结果polyI:C注射16周后建立了符合PBC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动物模型:汇管区炎性浸润、血清AMA阳性、血清ALP水平升高;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25.45±1.12)%,对照组为(26.72±O.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4,P〉0.05),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18.3±0.91)%,对照组为(17.8±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05);而模型组小鼠外周血NKT淋巴细胞比例为(11.56±5.09)%,对照组为(1.26±0.53)%,模型组高于对照组(t:9.504,P〈0.01),同时模型组小鼠血清IL4含量为(22.19±2.31)pg/ml,对照组为(8.72±0.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6,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IFN-1的含量为(3.34±0.76)ng,/ml,对照组为(1.14±O.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1,P〈0.01)。结论polyI:C诱导的PBC动物模型外周血NK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因子IL4及IFN-1含量显著升高;NKT淋巴细胞可能在PBC模型及PBC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蒋廷旺邓安梅吴传勇谷明莉周晔陈燕陈波钱琤仲人前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T淋巴细胞
BAFF及其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9年
陈军唐裕杰吴传勇蒋廷旺邓安梅仲人前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BAFF小鼠受体非化脓性炎症免疫系统异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和"一贯煎"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中的疗效。对polyI∶C注射的C57BL/6雌性小鼠分别给予UDCA、"一贯煎"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组血清ALP、-γGT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BCMA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门管区单个核细胞浸润率。结果表明,PBC模型鼠肝门管区单个核细胞浸润率、脾脏单个核细胞BCMA mRNA的表达较正常小鼠明显增加(P<0.05);不同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ALP、-γGT显著下降(P<0.05),"一贯煎"或联合治疗还能减少肝门管区单个核细胞浸润率、下调脾脏单个核细胞BCMAmRNA和ALP。"一贯煎"或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小鼠疗效更好,为以后中西医联合治疗PBC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唐裕杰吴传勇蒋廷旺谷明莉陈燕周晔韩志君邓安梅仲人前
关键词:B细胞成熟抗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一贯煎
TRAIL诱导正常人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探讨可溶性TRAIL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机制。应用体外培养的张氏肝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RAIL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TRAIL对肝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而中高浓度TRAIL作用3 d后对肝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再更换为培养液后,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有明显降低。培养24 h后,100 ng/ml TRAIL诱导肝细胞早期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培养48 h后,20、100 ng/ml TRAIL诱导肝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9.1%±2.6%)及(10.7%±2.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IL作用12 h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荧光减弱更明显,表明线粒体损伤严重。结果提示,高浓度TRAIL蛋白通过线粒体损伤途径,诱导张氏肝细胞凋亡。
梁艳杨再兴王皓朱烨张玲珍仲人前
关键词:TRAIL凋亡线粒体
Caspase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PBC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PBC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aspase8和caspase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PBC患者PBMCs中的caspase8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PBC患者caspase8,3的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线索。
韩志君蒋廷旺朱萍唐裕杰胡志德孙懿周晔陈燕谷明莉邓安梅仲人前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凋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