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600)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张苏平徐海明刘敬武衣立黄晓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台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黑潮
  • 4篇降水
  • 3篇东海黑潮
  • 2篇东亚大气环流
  • 2篇增暖
  • 2篇中国东部降水
  • 2篇环流
  • 2篇个例
  • 2篇海表
  • 2篇海表温度
  • 2篇边界层
  • 2篇春季
  • 2篇大气环流
  • 2篇大气热源
  • 1篇大涡模拟
  • 1篇低云
  • 1篇东中国海
  • 1篇冬季降水
  • 1篇对流边界层
  • 1篇汛期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台州市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台州市气象台
  • 1篇国家海洋局天...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5篇张苏平
  • 5篇徐海明
  • 2篇刘敬武
  • 2篇马静
  • 2篇衣立
  • 2篇赵煊
  • 1篇杨伟波
  • 1篇张百超
  • 1篇徐蜜蜜
  • 1篇刘秦玉
  • 1篇杜岩
  • 1篇韩美
  • 1篇张琪
  • 1篇黄晓璐
  • 1篇黄刚
  • 1篇张然
  • 1篇王媛
  • 1篇谢尚平
  • 1篇杨爽
  • 1篇胡开明

传媒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 Ni?o衰退年印度洋海盆模态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全印度陆地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资料以及Had ISST资料集的SST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及印度洋海盆模态(Indian Ocean Basin mode,IOB)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指出厄尔尼诺衰退年印度夏季降水在反对称模态和北印度洋二次增暖共同的作用下表现出初夏减少晚夏增加的特点。通过观测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在其发展年和衰退年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的影响截然不同。在发展年,中东太平洋的异常增暖引起Walker环流的改变,印度洋区域的下沉气流抑制印度大陆降水。在衰退年,厄尔尼诺对印度洋进行"充电",产生印度洋海盆增暖模态。在这个过程中,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引起衰退年的印度降水有初夏减少晚夏增加的特点。其中春季印度洋的反对称风场(赤道以北为东北风异常,赤道以南为西北风异常)对印度夏季风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这种异常环流减弱了初夏印度降水。同时反对称风场会造成在夏季北印度洋的二次增暖,又会促进了晚夏降水的异常增加。通过水汽输运通量的诊断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海盆模态对印度夏季降水的作用。
吕梁宏郑小童
关键词:ENSO
春季东海黑潮区大气热源异常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1
采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数据集与中国东部389个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和合成分析分别讨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春季东海黑潮区上空大气热源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观测分析表明,春季东海黑潮区上空...
徐海明赵煊徐蜜蜜邓洁淳
关键词:大气热源中国东部降水东亚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东海海表温度持续增温的机制
2014年
本文依据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8个模式历史模拟与典型浓度(RCP4.5)试验的结果,探讨了1980—1999年东海海表温度(SST)持续增加的原因,预估了未来东海SST对温室气体持续增加的响应。研究表明:这8个模式都能模拟东海在1980—1999年有显著的SST持续增暖现象,集合平均后这20年增暖的速率为2.25℃/100a。而在RCP4.5试验中,8个模式集合平均后在2006—2055年这50年期间东海SST增暖的速率为2.32℃/100a。在历史模拟中,在1980—1999年期间东海SST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海洋平流热输送加强,而大气调整导致的海面热通量影响比海洋平流热输送的影响小一个量级。在单纯温室气体增加的RCP4.5试验中,除了海洋平流热输送外,由于大气调整导致海面潜热、感热释放减少也是SST持续升温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贡献可以与海洋平流热输送加强同量级。对比分析模式对过去的模拟和未来单一强迫的情景试验结果,可以初步确定,在1980—1999年期间由于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导致的东海黑潮平流热输送增加是该阶段东海SST持续增加的主要机制。
刘秦玉张琪
关键词:增暖黑潮
揭开汛期降水变化的奥秘:厄尔尼诺回响曲
2017年
20世纪中国长江流域3次特大洪涝均发生在厄尔尼诺次年夏季。介绍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科学原理,回顾了人们对气候变化机理的探索历程,总结了汛期降水预测取得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分析2015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给2016年中国汛期降水带来的影响。
谢尚平马静
关键词:汛期降水厄尔尼诺
大气对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海洋涡旋的响应——冬季暖、冷涡个例分析
采用动态合成、带通滤波等方法,通过对冬季黑潮延伸区暖、冷两个中尺度海洋涡旋的分析,研究了大气对中尺度海洋涡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表温度(SST)与近海面风速的正相关关系在涡旋的动态合成图上清晰可见,暖(冷)涡上空对应...
马静徐海明董昌明
关键词:瞬变扰动
文献传递
一次层积云发展过程对黑潮延伸体海洋锋强迫的响应研究——数值模拟和试验被引量:4
2017年
2014年4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调查船在黑潮延伸体海区由暖水侧向北穿越海洋锋时,捕捉到了一次层积云云底和云顶高度升高的过程。本文利用船测数据结合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对此次层积云迅速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黑潮延伸体区域,西北风控制下,海洋锋和来自日本本州岛陆地的低空暖平流共同作用使得层积云发展。通过数值试验发现,海洋锋作为背景场,为该区域提供了200W·m^(-2)的潜热通量并导致气压下降,从而在暖水侧产生了0.05m·s^(-1)的上升运动。同时,来自日本本州岛陆地的暖平流作为日尺度扰动,在09-12UTC到达潜热通量中心,导致该时段该区域2~3℃的增温和0.5hPa的降压。但两者并非单纯线性叠加,而是在海洋锋提供背景条件的前提下,暖平流产生触发作用,通过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使得该时段该区域垂直运动异常增强,进而造成云的异常发展。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在复杂大气背景扰动扰动下MABL对海洋强迫的响应机理,同时对于理解海洋对边界层的影响又反馈到海洋的过程有一定帮助。
王媛张苏平衣立刘敬斌郭九华
关键词:层积云数值模拟
冬季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升高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1962—2011年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SST)的长期升高及其与中国冬季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50年来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呈现明显的长期升高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的升高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增加存在显著的相关。最后,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5.1)模拟研究了近海海温长期升高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模式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观测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的长期升高确实对中国冬季降水存在影响。
黄晓璐徐海明邓洁淳
关键词: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冬季降水
东海黑潮暖水区一次夜间云覆盖边界层发展过程的大涡模拟——辐射强迫研究
2018年
2015年4月2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船在东海黑潮暖水区观测到了一次夜间云顶逆温边界层发展的过程。本文利用船载数据及UCLA_LES3.0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讨论边界层发展的原因以及云对边界层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海表潜热通量的供应使边界层内水汽增多,水汽抬升凝结成云。云的产生使边界层内水汽通量、热通量以及垂向湍流速度的分布发生改变,云区的水汽通量变大,云顶的热通量发生突变,云区和近表面层均有湍流速度的极大值,云底有湍流速度的极小值。云形成过程中通过改变边界层内浮力项的贡献影响边界层的垂直结构,云区有正的浮力项贡献,云底以下有负的浮力项贡献。云顶长波辐射主要影响边界层中上层,在关闭辐射强迫后,边界层内比湿和位温的廓线没有明显变化,但最大垂直速度减小了20%,垂向积分的湍流动能降低了约30%,垂向湍流速度在边界层中上层不存在极大值,边界层内热通量廓线没有突变,水汽通量和热通量廓线分布与晴空边界层廓线相当。本研究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云顶长波辐射效应对大气边界层的反馈作用,为理解云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九华张苏平衣立刘敬武
关键词:大涡模拟水汽通量
海洋对全球变暖的快慢响应与低温升目标被引量:4
2018年
最新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1.5或2℃低温升目标,温室气体浓度需要在增长到某个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第五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气候模式和理想的一维两盒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全球变暖下海洋混合层的快速响应和深层海洋的缓慢响应及其对低温升目标的影响.多模式平均结果显示,在辐射强迫先增长后稳定情景(RCP4.5)下,全球表面平均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GMST)会以先快后慢两种速率增长;而在辐射强迫先增长后减弱情景(RCP2.6)下,GMST会先快速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且在2050~2100年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不同情景下,GMST的变化特征由海洋快、慢响应在各个阶段的贡献比例所决定.RCP2.6情景下,GMST在2100年的温升值为1.83℃,对应辐射强迫下降阶段;而在RCP4.5情景下,GMST同样达到该温升值的时间为2033年,对应辐射强迫增长阶段.虽然两个时刻的GMST温升相同,气候系统在两种情景下的响应却有很大区别.其中,由热膨胀导致的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幅度在RCP2.6中要远高于RCP4.5,表面增温的空间结构也存在重要差异.在CMIP5使用的大多数未来情景中,多模式平均预估的1.5和2℃温升目标到达时间都远远早于2100年,这意味着如果利用这些情景下的结果来类比21世纪末低温升目标下的情况,会严重低估海洋慢响应过程的气候效应.
龙上敏谢尚平刘秦玉郑小童黄刚胡开明杜岩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东中国海黑潮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高分辨率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中国海黑潮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东海黑潮海洋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冬季到次年春季逐渐增强,并在春季达到最强,初夏以后强度逐渐减弱,9—10月达到全年最弱。通过诊断混合层热流量方程发现,东海黑潮区一年四季均表现为暖的温度平流,有利于海洋锋的形成和维持,该暖平流也存在季节变化并在春季达到最大,对海洋锋在春季达到最强起了重要作用。海气界面净热通量在秋冬季对海洋锋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海洋锋增强,而在春夏季则起抑制作用,促进海洋锋消亡。温度垂直输送全年对海洋锋起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总之,在海温水平平流和海表净热通量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海洋锋春季达到最强,而夏秋季海表净热通量和温度垂直输送作用的共同作用致使海洋锋减弱并最后消失。因此,海洋的动力和热力共同作用导致了东海黑潮海洋锋的季节变化,其中海温水平平流和海表净热通量对海洋锋的季节变化起主要作用,而温度垂直输送项对海洋锋的发展起抑制作用,但影响相对较小。
张然徐海明张百超
关键词:东海黑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