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C005Q)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高静马凯恒黄梅芬钟声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性状
  • 2篇鸭茅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1篇野生
  • 1篇野生鸭茅
  • 1篇育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品
  • 1篇栽培品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学
  • 1篇植物学特性
  • 1篇生物特性
  • 1篇后代

机构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草地动...
  • 1篇云南省肉牛和...

作者

  • 2篇钟声
  • 2篇黄梅芬
  • 1篇徐驰
  • 1篇余梅
  • 1篇马凯恒
  • 1篇戴聪莉
  • 1篇高静
  • 1篇段新惠
  • 1篇王红仙

传媒

  • 1篇种子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哨鸭茅与宝兴鸭茅生物特性比较研究
在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比观测了本地野生种小哨鸭茅与我国野生栽培登记品种宝兴鸭茅的植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形态学观测结果表明:小哨鸭茅具有叶片微窄短、花序长而紧缩、穗叶距长等特征,形成的株丛较大;宝兴鸭茅具有开花期株高更高...
黄梅芬钟声余梅段新惠戴聪莉王红仙徐驰
关键词:鸭茅农艺性状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野生鸭茅与栽培品种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材料157四次刈割生长速度与再生率均高于波特,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再生优势;(2)37-4 F1-1、37-4 F1-4的分蘖能力较强,10月份的分蘖数达到145.20、117.60,4次刈割总产量分别为81.41 g/株、81.97 g/株,是杂交后代中分蘖及产量性状均比较优良的材料;(3)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早期可通过分蘖数判断产量。
高静黄梅芬钟声马凯恒
关键词:野生鸭茅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