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6DZ12012)

作品数:2 被引量:42H指数:2
相关作者:范代读张艳伟许惠平徐昌伟李建如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试验站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析
  • 1篇海底
  • 1篇海底观测
  • 1篇风场
  • 1篇潮汐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许惠平
  • 2篇张艳伟
  • 2篇范代读
  • 1篇刘丁
  • 1篇罗胜卿
  • 1篇覃如府
  • 1篇李建如
  • 1篇徐昌伟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记录的2010年智利海啸信号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海面高度变化包含了周期性的潮位变化和非周期性的风场、气压和涌浪等过程引起的增、减水变化,较大幅度的增、减水都可能引发自然灾害.本文利用东海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获取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通过功率谱及潮汐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试验站海平面变化的主周期及其分量值,并由海平面观测值减去潮汐调和分析值得到海面高度异常值(sla).研究海域sla值与南北向风速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5,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出由局地风场引起的海面高度异常值slawind.slawind是sla的主要分量,但非等值,即由sla-slawind得到剩余海面高度异常值slaresidual不等于零,表明有其他引发海平面异常变化的外力因素存在.通过详细分析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强震发生前后一段时间的海平面变化数据,发现在2010年2月28日15:00时slaresidual达到极大值0.48m,恰好与太平洋海啸中心预报的智利地震海啸进入东中国海沿岸的时间相一致,由此判断该剩余海面高度异常受到了智利地震海啸的影响.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海底观测网的连续、实时数据详细分析越洋地震海啸在我国近海海域的增水过程、极值及其出现时刻,这对于海啸预报模型的验证与改进和对计划中在东海海域建设海底观测网和海洋灾害预警等均有重要意义.
张艳伟范代读许惠平
关键词:潮汐风场
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被引量:37
2011年
海底观测系统是海洋科学从"考察"转向"观测"的重要设施.最近在杭州湾口外的东海内陆架(30°31′44″N,122°15′12″E~30°31′34″N,122°14′40″E)建成东海海底联网观测小衢山试验站.该试验站包括双层铠装海底光电复合缆,联接具有不同型号的水密接插头、实现能源自动供给和通信传输的基站特种接驳盒,并在基站防拖网与仪器安装架上安装3种海洋观测仪器;光电复合缆通过海洋平台登陆,由台上的太阳能蓄电池实施不间断的能源供应;现场海洋观测数据通过光电复合缆传输到平台后经CDMA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实验室服务器上.试验系统已于2009年4月开始正常运行,在本文中将例举部分数据在近底边界层动力过程和海平面高度异常研究方面的初步应用,分析了底应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201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东海近岸的影响.试验站的建成是我国海底观测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一年多来的连续观测资料表明海底观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许惠平张艳伟徐昌伟李建如刘丁覃如府罗胜卿范代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