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6-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478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昌明王中根邱新法曾燕吴险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流域
  • 6篇河流域
  • 5篇黄河流域
  • 5篇DEM
  • 4篇数字高程
  • 4篇数字高程模型
  • 4篇水文
  • 4篇高程模型
  • 3篇地形
  • 3篇水文模型
  • 3篇水资源
  • 3篇起伏地
  • 3篇起伏地形
  • 3篇气候
  • 3篇分布式水文模...
  • 2篇蒸发
  • 2篇蒸发量
  • 2篇蒸发皿
  • 2篇蒸发皿蒸发量
  • 2篇植被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14篇刘昌明
  • 6篇曾燕
  • 6篇邱新法
  • 5篇王中根
  • 3篇郑红星
  • 3篇吴险峰
  • 1篇李鸿雁
  • 1篇刘青娥
  • 1篇左其亭
  • 1篇缪启龙
  • 1篇刘绍民
  • 1篇王西琴
  • 1篇黄友波
  • 1篇刘晓伟
  • 1篇杨胜天
  • 1篇牛存稳
  • 1篇张远
  • 1篇李世明
  • 1篇王潇宇
  • 1篇孙睿

传媒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水利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全国优秀青年...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模型全面考虑了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只需DEM数据作为输入项,适用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处理平台。以1km×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
曾燕邱新法刘绍民
关键词:天文辐射起伏地形DEM分布式模型
文献传递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被引量:54
2003年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理和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相当强烈,山区天文辐射的空间差异大,1月份向阳山坡(偏南坡)天文辐射可为背阴山坡(偏北坡)的2~3倍,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而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天文辐射空间差异较小,7月份不同地形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仅在16%左右;四季中,地形对天文辐射影响的程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曾燕邱新法刘昌明吴险峰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黄河流域起伏地形
黄河流域干旱状况变化的气候与植被特征分析被引量:35
2003年
应用干旱的气候分析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分别利用1982~1998年(1999年)降水和气温气象数据,以及AVHRR的NDVI遥感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气候干旱指数和距平NDVI。以像元为单位,应用线性回归斜率和相关系数分析了流域内干旱状况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的变化状况,并进行了流域干旱状况类型的区域划分,从气候和植被特征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近18年来干旱变化状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河流域在1982~1999年间干旱的气候特征比较突出,在101°20'E以东地区受干旱威胁,共占黄河流域面积的71%;黄河流域在101°20'E以西的源头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目前都处在相对减弱的趋势中,干旱没有进一步严重恶化的迹象;黄河流域灌溉农业地区植被基本不受气候干旱的影响。
杨胜天刘昌明孙睿
关键词:植被特征黄河流域干旱气候气候特征
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理论探讨被引量:82
2003年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王西琴张远刘昌明
关键词:生态需水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地表水资源水资源开发
植被变化对产水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植被变化将使其水文效益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植被变化对产水量影响方面的研究,客观地评价了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尚未开展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昌明曾燕
关键词:植被变化产水量水资源
基于模块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23
2005年
由于水文循环过程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异性,集成不同的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块化结构、构建面向多目标的水文模拟系统已经成为当今水文模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科学研究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首次研发国内基于模块化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并提出了“信息化水文模拟系统(HydroInformaticModelingSystem,简称HIMS)”。HIMS是一个以水循环信息平台为基础,基于组件式结构设计的开放式综合水循环模拟系统,侧重于分布式水文过程的模拟与应用。文中对HIMS的设计思路,主要功能与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基于国产GIS软件SuperMap的水循环信息系统、模型数据前/后处理系统和水文模型方法库系统。其中,HIMS的水文模型方法库系统集成了水文过程方法库和多种水文模型,并提供定制水文模型的功能。HIMS的提出发展了水文模型理论和建模技术,拓宽了国内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思路。
王中根郑红星刘昌明
关键词:分布式模型
栅格DEM的水平分辨率对流域特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8
2003年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当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由DEM可以提取河网,为不同尺度的水文模型计算和存储地形参数。对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面积范围为100~1×104km2的8个研究流域,应用网格大小分别为100~1000m6种水平分辨率的栅格DEM进行了流域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分析。研究表明,DEM的水平分辨率对提取河网的精确性有影响,网格的增大增加了平地处流向确定的随意性。提取的流域面积、长度等有关的参数差别不大,但坡度值变化明显。参数的差别导致主要受长度和坡度因素影响的流域的汇流时间和滞时有较大的不同。
吴险峰刘昌明王中根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流域特征水平分辨率水文特征值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173
2003年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论文回顾了分布式水文模型30年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评述。归纳出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中,水文单元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论文重点探讨了3种基于DEM常用的流域离散化方法。在模型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框架,包括分布式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和河网汇流模型。在模型参数方面,提出了3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
王中根刘昌明吴险峰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DEM数字高程模型
黄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149
2003年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郑红星刘昌明
关键词:径流黄河源区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23个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2000年期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蒸...
曾燕邱新法刘昌明
关键词:黄河流域气候变化蒸发皿蒸发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