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43)

作品数:18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韩宝三彭承宏张瑞沈柏用叶萍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理工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肝细胞
  • 7篇人工肝
  • 6篇微载体
  • 5篇生物材料
  • 5篇微囊
  • 4篇人工肝脏
  • 4篇细胞培养
  • 4篇壳聚糖
  • 4篇肝脏
  • 3篇多孔微载体
  • 3篇胰岛
  • 3篇生物人工
  • 3篇生物人工肝
  • 3篇肝细胞培养
  • 2篇胰岛移植
  • 2篇细胞功能
  • 2篇细胞系
  • 2篇改性
  • 2篇肝细胞功能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彭承宏
  • 16篇韩宝三
  • 7篇张瑞
  • 6篇沈柏用
  • 4篇李宏为
  • 4篇吴旭波
  • 4篇叶萍
  • 3篇陈儿同
  • 3篇刘宝林
  • 3篇吴薇
  • 2篇匡洁
  • 2篇周燕
  • 2篇杨晓昀
  • 2篇高长有
  • 2篇王兆海
  • 1篇姚芳
  • 1篇程东峰
  • 1篇刘宝山
  • 1篇王慧娟
  • 1篇马祖伟

传媒

  • 1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Hepato...

年份

  • 7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体肝移植中小肝综合征临床治疗进展
2011年
1小肝综合征(SFSS)的发病机制 SFS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为功能性肝脏体积过小和移植术后持续性门静脉过度灌注,导致肝窦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损伤,释放炎症细胞因子,损伤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使肝窦扩张、充血导致肝细胞发生严重空泡变性。血流再灌注后,自由基大量释放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并引起膜磷脂或蛋白质氧化,
陈杰彭承宏沈柏用邓侠兴韩宝三李宏为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缺血预处理
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微囊搅拌实验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比较2种微囊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通透性,及细胞染色实验判断2种微囊包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区别。结果微囊搅拌100min后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100%,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5%,两种微囊机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溶液中加入FITC—BSA15min后,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4AU,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1.5AU,两种微囊对FITC—BSA的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肝细胞培养1周后细胞染色实验显示微囊中活肝细胞数为100%,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的活肝细胞数约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量壳聚糖相对于中分子量壳聚糖更适合于作微囊的材料。
王加祥韩宝三吴旭波余松林彭承宏
关键词:肝细胞微囊壳聚糖
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生物人工肝在治疗肝功能衰竭中起重要作用。球形聚集体培养作为肝细胞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旨在达到高密度、维持长时间生物活性的目标。文章就近年来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式作一综述。
匡洁韩宝三彭承宏沈柏用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肝细胞
构建与人肝细胞系L02相容的聚丙烯生物杂化界面(英文)
2008年
学术背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肝细胞/聚合物界面是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构建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临床实践中使用的生物反应器并不理想。目的:构建与人肝细胞相容的聚丙烯生物杂化界面,为用聚丙烯中空纤维管构建生物人工肝反应器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相容性实验,于2003-02/10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材料:聚丙烯利用光化学接枝聚合改性技术,在微孔聚丙烯超滤膜表面通过化学键的形式接枝亲水性丙烯酰胺基团形成接枝改性微孔聚丙烯超滤膜。方法:将人肝细胞系L02接种于聚丙烯膜、接枝改性聚丙烯膜表面,以聚苯乙烯作为正常对照。主要观察指标:聚丙烯膜接枝改性前后的静态水相接触角度;人肝细胞系L02在不同材料表面形态、贴壁率及增殖活性。结果:聚丙烯膜接枝改性后的静态水相接触角小于接枝前(P<0.05)。人肝细胞L02在改性后聚丙烯膜上的贴壁率为0,细胞成球形聚集体生长,其增殖活性明显高于聚苯乙烯和改性前聚丙烯膜。结论:在聚丙烯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可建立良好的人肝细胞系L02与聚丙烯生物杂化界面,并可通过简单的静止培养形成肝细胞球形聚集体。
韩宝三沈柏用张瑞高长有马祖伟王兆海程东峰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肝细胞聚丙烯类表面改性生物材料
微载体培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载体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9-10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67/2009;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检索词为"microcarrier,biomaterials cell culture,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纳入标准:①微载体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②微载体细胞培养的研究。③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微载体的研究与制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仍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新型的工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来调节微载体的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
周燕刘宝林杨波王欣彭承宏韩宝三
关键词: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
蝎毒多肽对白血病细胞黏附及侵袭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全蝎对伴有髓外浸润的白血病患者具有改善浸润症状、降低复发率的作用,同时经实验证实全蝎具有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蝎毒提取物蝎毒多肽(PESV)在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同时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髓外侵袭转移的潜力。我们从细胞水平出发,研究PESV在体外实验中对人白血病原代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杨文华王慧娟杨向东史哲新高宏刘宝山姚芳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蝎毒多肽细胞黏附人白血病细胞系白血病原代细胞髓外浸润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porous microcarriers for hepatocyte culture被引量:6
2011年
BACKGROUND: The bioartificial liver (BAL) is considered a possible alterna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liver failure. The core of the BAL system is culturing liver cells in vitro with high density and activity. Microcarrier culture is a mode of high-density culture. We set out to prepare a novel porous microcarrier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liver cells in vitro. METHODS: Chitosan was used to prepare a novel porous spherical microcarrier with interconnected structure. The chitosan porous microcarriers (CPMs) were modified with gelatin to improve their biocompatibility. CPMs were co-cultured with liver cells, HL-7702 (L-02),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 on cell culture. RESULTS: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CPMs was about 400 μm in diameter and their apertures were less than 30 μm. The pores of the microcarrier were interconnected. After fixation by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freeze-dried CPMs was stabl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the surface of CPMs was modified with gelatin through chemical crosslinking (GM-CPMs). Comparing the proliferation curves of L-02 cells cultured on simple CPMs, GM-CPMs and tissue culture polystyrene (TCPS, a mode of planar cell culture), the proliferation rates were similar in the first 5 days and the cells proliferated until day 8 in culture with microcarriers. The OD value of liver cells cultured on GM-CPMs was 1.97-fold higher than that on TCPS culture at day 8. Levels of urea and albumin in supernatants of cells cultured on GM-CPMs increased steadily for 8 days, and we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ells cultured on TCPS (P<0.05).CONCLUSIONS: The novel CPMs were promising microcarriers for hepatocyte culture and the GM-CPM seemed better. Porous microcarrier culture was beneficial for hepatocyte function and activity.
Xu-Bo Wu, Cheng-Hong Peng, Fang Huang, Jie Kuang, Song-Lin Yu, Ya-Dong Dong and Bao-San Han Center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entral Hospital,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China
关键词:POROUSMICROCARRIERCHITOSANLIVERCULTURE
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细胞L-02的高浓度细胞培养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项体外高浓度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已在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得到应用。目的:对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形态学观察。方法: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为支架来培养人肝细胞L-02设为实验组;无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细胞的培养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定时的细胞计数,并对实验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组培养的细胞数量均呈现前3d增长,在第3天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值;而且实验组3个样本培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数量(P<0.05),实验组各样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倒置相差生物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可见前3d微载体表面黏附生长的肝细胞则逐渐增多,第3天可见大部分微载体表面有许多肝细胞黏附成团,总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肝细胞保持着良好的形态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切面和内部均可看到有许多球状肝细胞紧密黏附。提示,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作为一种支架,在体外三维环境下可以进行高浓度细胞培养。
张瑞韩宝三彭承宏
关键词:微载体壳聚糖人工肝脏肝细胞培养
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4/2009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0/2009万方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微囊化移植,微囊化可控缓释,微囊化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microencapsulated,transplantation,controlled release"。中文关键词为"微囊化"。结果与结论:微囊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了一个三维培养基质,改善细胞间的作用,提高细胞的功能;为异体细胞提供了免疫屏障,阻挡免疫细胞的识别,但又不妨碍营养物质、氧气及代谢产物运输;为机体提供可控的长期稳定缓释有效成分治疗疾病。微囊化技术在糖尿病方面研究比较多,在帕金森症、肝衰竭、脊髓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科领域、肿瘤癌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但微囊化技术从个别动物试验成功到真正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漫长的历程,在拓宽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理想刚性结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半透膜性的探索。
杨晓昀陈儿同周燕刘宝林张华徐文强李巧巧叶萍彭承宏韩宝三
关键词:微囊化生物人工肝胰岛免疫隔离
微囊包载体肝细胞培养方式对肝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囊包裹微载体的肝细胞培养方式对肝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立微囊包载体组和普通单层细胞培养组;以微载体Cytodex3进行肝细胞(HL-7702)培养;选择合适时机进行ACA微囊化包裹。收集两组第1~6天的培养液,测定其中白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用Calcein-AM/PI双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了解细胞活性的改变。结果:观察培养6d,微囊包载体组培养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至第4天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而普通单层培养组培养液中白蛋白含量至第2天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微囊包载体组培养液的LDH含量明显低于单层培养组(P<0.01)。微囊包载体组中活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至培养第6天,显示黄绿色荧光;而单层培养组中每天有大量失活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至培养第6天,贴壁细胞数量仅占培养前的27%。结论:微囊包载体肝细胞培养方式中前期,微载体细胞培养可在较短的时间及较小的空间内实现细胞扩增;外周的微囊机构对肝细胞营养物质的供给及合成产物的排出无影响,但可阻挡大分子免疫球蛋白;两者结合有利于维持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功能及细胞活性,是一种兼具高密度培养及免疫屏障功能的细胞培养方式,在生物人工肝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匡洁彭承宏韩宝三沈柏用李宏为
关键词:微载体微囊肝细胞乳酸脱氢酶生物人工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