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L12CA06)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长莉谷加存王文娜李俊楠王政权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泥
  • 3篇活性污泥
  • 3篇PHB
  • 2篇水曲柳
  • 2篇曲柳
  • 2篇细根
  • 2篇落叶松
  • 2篇菌群
  • 2篇PCR-DG...
  • 1篇当年生
  • 1篇淀粉
  • 1篇驯化
  • 1篇驯化活性污泥
  • 1篇生物合成
  • 1篇树种
  • 1篇松苗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去叶
  • 1篇人工林

机构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长莉
  • 3篇王文娜
  • 3篇谷加存
  • 2篇李春玲
  • 2篇王政权
  • 2篇李俊楠
  • 2篇赵敏
  • 1篇王海飙
  • 1篇齐英杰
  • 1篇周玥
  • 1篇孙明慧
  • 1篇谢玲芝
  • 1篇刘思睿
  • 1篇王韶仲
  • 1篇王会仁
  • 1篇刘欣
  • 1篇杨敬杰
  • 1篇卢丽霞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活性污泥积累PHB(Poly-β-hydroxybutyrate)及其菌群多样性分析
2013年
【目的】通过调整活性污泥在驯化过程中碳、氮、磷比例以及供氧模式,以提高其积累PHB的能力。应用PCR-DGGE定期对驯化期间菌群动态进行分析。【方法】以乙酸钠为碳源,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内以厌氧/好氧(A/O)交替的驯化模式,逐级提高碳源浓度,限制氮源浓度,人为创造营养不均衡条件来逐步提高活性污泥积累PHB的能力。【结果】当碳浓度逐步提高,COD升高至1 200 mg/L,COD/N/P为1 200/9.6/30时,活性污泥中PHB积累量达到最大,占细胞干重的64.2%。【结论】驯化过程中逐步提高COD负荷,并增加COD/N的值有利于PHB积累,利用苏丹黑和Albert法染色显示菌群内产PHB菌占很大比例,透射电镜显示菌体胞内含有大量白色PHB颗粒。经DGGE菌群动态分析,发现驯化过程中菌群种类出现较为明显的演替,而在一个反应周期(6 h)内菌种数量也有一定改变。驯化获得的高产PHB的菌群中含Acinetobacter、Bacillus、Bacteroidetes、Chryseobacteria及proteobacteria等5个属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为丰富。
王海飙邢文慧刘长莉周玥刘思睿孙明慧刘欣赵敏
关键词:活性污泥PHBPCR-DGGE
去叶对水曲柳和落叶松苗木当年生长及细根动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叶片被取食会导致树木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对细根动态如何对叶片损失做出响应的了解仍然有限。以生物量分配和高生长策略不同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去叶处理(叶面积去除0%(对照)、40%和80%),采用微根管技术对细根(直径≤2 mm)生产和死亡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定量观测,同期测定了地上部分(苗高和地径)的生长。结果表明:1)去叶降低了两树种苗高(统计上均不显著)和地径的生长,但是对苗高生长的影响小于地径。随着去叶强度的提高,苗木地上生长受到的影响加大,生长季末期水曲柳苗高比对照降低3.3%–12.1%,地径降低5.7%–23.1%;而落叶松苗高和地径降低相对较少(<12%)。2)去叶显著地减少了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现存量(p<0.001),其相对增长量((去叶后现存量高峰–去叶当日现存量)/去叶当日现存量)随着去叶强度的加大而降低。3)与对照相比,去叶后两树种细根生产量显著减少(p<0.05),而细根死亡量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去叶对水曲柳地上部分(特别是地径)生长影响较大,而对落叶松地下部分(主要是新根)生长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理解冠层碳供应对根系动态影响的种间差异及其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李俊楠王文娜谢玲芝王政权谷加存
关键词:细根寿命水曲柳落叶松
皮层和中柱对水曲柳和落叶松吸收根直径变异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皮层和中柱对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前2级根(最末端的根尖为1级根)直径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直径、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2)随着皮层厚度或中柱直径的增加,根直径显著增加,皮层厚度可以解释直径变异的85%-95%,中柱直径可以解释直径差异的92%-97%,表明皮层和中柱均对直径变异有重要的影响;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水曲柳根直径变异和季节变化主要是皮层变化起直接作用,中柱仅起间接作用;而落叶松则是皮层起间接作用,中柱起直接作用。研究结果为认识木本植物吸收根种内直径变异的机制提供重要基础。
谷加存赵妍丽王文娜王韶仲王政权
关键词:人工林通径分析细根
A/O交替驯化活性污泥积累PHB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拟通过调整活性污泥在驯化过程中培养基内碳、氮、磷间比例及驯化模式,来提高活性污泥积累PHB的能力。以乙酸钠为碳源,在SBR内以A/O周期交替的循环驯化模式,逐级提高碳源浓度,限制氮源浓度,调整COD/N为10、20、50和125,人为地创造营养不均衡来逐步提高活性污泥内PHB的含量。当COD/N=125时,菌群积累PHA能力最强,当COD逐步升高至1 200 mg/L,COD/N/P=1 200/9.6/30时,活性污泥中PHB积累量达到最大,达到细胞干重的64.2%。驯化过程中污泥内PHB积累量逐步提高,苏丹黑染色、Albert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结果说明,逐步提高碳浓度限制氮浓度的驯化方式对活性污泥积累PHB有促进作用。
刘长莉邢文慧王国影赵敏
关键词:活性污泥PHB
活性污泥高产PHB菌群的驯化及菌群分析
2015年
利用厌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通过调整培养基内碳、氮、磷浓度,探索出活性污泥高产PHB的驯化模式。随着COD浓度的升高,氮与磷浓度的下降,PHB含量逐渐上升。当COD上升至1 200 mg/L,COD/N/P是1 200/15/6,厌氧阶段PHB积累量最高可达菌体干重的74.2%。厌氧末期用透射电镜观察菌群细胞,发现大量白色颗粒存在于胞内。采用PCR-DGGE技术对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群组成多样性丰富,且随着驯化条件的改变更有利于富集高产PHB菌种。其中以Methylobacteriaceae bacterium、Proteobacterium、Hydrogenophaga sp.和Rhizobiales bacterium 4个属为优势种。
刘长莉李春玲王国影齐英杰
关键词:活性污泥聚羟基丁酸酯PCR-DGGE
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状态下作为胞内碳源和能源被储存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可以用一系列的可再生原料和生物方法来生产,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以代替某些传统的石化塑料,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工业上生产PHAs主要利用野生型和重组型微生物的发酵来进行,而混合培养和转基因植物生产PHAs也因其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中主要对近年来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工业化生产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王国影刘长莉卢丽霞杨敬杰李春玲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合成
不同树种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季节动态比较被引量:19
2014年
以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 gmelinii)、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于生长季每月初测定其当年生叶和1年生叶(红皮云杉)可溶性糖、淀粉和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研究树种和叶龄对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与其他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的季节动态有明显的不同。各树种不同月份叶片可溶性糖波动均较大(1.0%~95.5%),但是除红皮云杉外,其余树种淀粉变化相对较小(2.7%~30.5%);叶片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与淀粉的季节动态相似.黄波椤叶片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可溶性糖和淀粉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其他树种和叶龄叶片与淀粉显著正相关:树种对叶片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影响均显著,月份仅对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0.017),树种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糖和淀粉影响显著;不同叶龄红皮云杉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季节动态有明显差异,其中除10月份外1年生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当年生叶。
王文娜李俊楠王会仁谷加存
关键词:可溶性糖淀粉温带森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