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138)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赵炜疆余洋刘洋马志奎张庆慧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江南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噬菌体
  • 3篇迁移
  • 3篇细胞迁移
  • 3篇菌体
  • 2篇蛋白
  • 2篇原代培养
  • 2篇神经调节
  • 2篇神经调节因子
  • 2篇噬菌体展示
  • 2篇体外
  • 2篇抗体
  • 2篇U251
  • 2篇NEUREG...
  • 1篇蛋白2
  • 1篇点突变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定点突变

机构

  • 11篇汕头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赵炜疆
  • 3篇刘洋
  • 3篇余洋
  • 2篇马志奎
  • 2篇唐丹阳
  • 2篇张庆慧
  • 1篇罗红凤
  • 1篇王岩
  • 1篇梅金平
  • 1篇潘洪超
  • 1篇董丽萍
  • 1篇秘勇建
  • 1篇李桂林
  • 1篇黄佩芝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培养大鼠小脑神经元划痕模型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SD大鼠小脑神经元划痕模型。方法:用200μl塑料枪头划痕体外培养大鼠小脑神经元,观察相同视野下不同时间点(0,24,48 h)的划痕宽度。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划痕细胞后0 h即形成划痕区,边缘整齐。24 h后,划痕边缘变模糊同时划痕宽度变窄。48 h后,划痕宽度进一步缩小。结论:本模型简便经济,能较好地模拟脑损伤后神经元的迁移。
张庆慧罗红凤赵炜疆
关键词:原代培养细胞迁移
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PCR构建噬菌体突变次级抗体库方法的比较
2013年
目的以突变Tomlinson I库中筛选的抗细胞黏附分子L1的胞外区单链抗体为例,对定点突变和随机突变两种构建噬菌体抗体次级库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设计定点突变和随机PCR引物在基因水平经PCR、酶切、连接将已有噬菌粒引入突变后转染大肠杆菌构建噬菌体次级抗体库;之后使用噬菌体ELISA确定阳性单克隆比例,采用皮尔森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构建的次级抗体库库容分别为1.4×106pfu/mL和2.5×106pfu/mL,两库阳性单克隆比例分别为32.5%和35.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突变方法都有望获得高亲和力的抗体。
刘洋余洋王岩赵炜疆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噬菌体展示技术因其高效、实用、便捷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抗原表位分析、抗体制备、药物筛选、疫苗研制以及免疫学疾病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领域。现将近年来PDT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秘勇建马志奎赵炜疆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胶质瘤干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2012年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L1CAM)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其功能包括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细胞生存、轴突的导向以及髓鞘形成。近年来,在多种肿瘤细胞中检测到L1CAM的异常表达,其中包括恶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s)以及胶质瘤干细胞(glioblastoma stemcells,GSCs)。L1CAM在肿瘤细胞上的异常表达,不仅可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迁移,还可阻碍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增强肿瘤细胞的抗药性。然而,由于GSCs的存在,使得GBMs治疗难以根治且术后容易复发。L1CAM在GSC中的高表达为我们研究GBMs发病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对此,本文对近年来L1CAM和GSCs有关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展望L1CAM抗体在治疗GBMs上的前景。
唐丹阳赵炜疆
关键词: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胶质瘤干细胞恶性胶质瘤
APPswe小鼠β淀粉样斑块与胶质细胞激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APPswe转基因小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相关性,进一步明确AD中β淀粉样斑块在神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9只12月龄APPswe AD小鼠,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FC中Aβ、GFAP以及Iba-1表达,并分析Aβ与GFAP和Iba-1水平的相关性;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评价不同大小Aβ斑块分别与GFAP和Iba-1的共染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D小鼠前额叶皮质中Aβ水平高,则GFAP和Iba-1信号水平也较高;反之,Aβ水平低,GFAP和Iba-1的表达水平也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β水平与GFAP(R=0.6677,P<0.05)和Iba-1(R=0.8257,P<0.05)的水平呈正相关,且与GFAP相比,Iba-1显示出与Aβ水平更高的表达相关性。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亦表明小鼠PFC中较大的Aβ斑块所在区域GFAP或Iba-1荧光信号强度及范围亦大于较小的Aβ斑块所在区域GFAP或Iba-1荧光信号强度。结论:AD小鼠前额叶皮质中Aβ水平与GFAP和Iba-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表明Aβ形成在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段鸣锐黄佩芝欧官用方州沈辉帆乔新宇赵炜疆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神经炎症GFAP
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Nrg1)调节U87-MG细胞的黏附分子L1表达及促迁移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Nrg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L1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给予U87-MG细胞重组Nrg1α(rNrg1α,2.5 nmol/L)24和48 h,RT-PCR观察L1 mRNA表达;给予细胞rNrg1α或rNrg1β(2.5 nmol/L)48 h,Western blot检测L1蛋白水平。用Nrg1 siRNA处理细胞,Western blot观察L1蛋白水平,用细胞划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结果 Nrg1α可促进L1 mRNA表达;与0 nmol/L组相比,Nrg1α及Nrg1β(2.5 nmol/L)均可显著增加L1蛋白水平(P<0.01,P<0.05)。与对照siRNA相比,Nrg1 siRNA明显降低Nrg1表达,并伴有L1表达下降。Nrg1 siRNA处理细胞划伤16 h,划伤边缘细胞Nrg1α、Nrg1β及L1荧光信号降低,细胞迁移减弱。结论 Nrg1可调节U87-MG细胞L1表达,其参与细胞迁移可能与提高L1表达有关。
赵炜疆
关键词:神经调节因子细胞迁移
RNA干扰细胞黏附分子L1表达逆转胶质瘤U251细胞多药耐药
2013年
背景与目的:细胞黏附分子L1(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L1CAM)是一种跨膜黏附蛋白,在神经系统发育及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L1CAM表达,并探讨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针对L1CAM的小干扰RNA(siL1)和阴性对照siRNA(siCon)转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胶质瘤U251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siCon的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组(转染siL1的胶质瘤U251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细胞中L1CAM、MRP1、DAKT及pERK1/2等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L1CAM对顺铂(cisplatin)和PI3K/AKT抑制剂LY294002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抑制L1CAM表达对U251细胞系中AKT磷酸化情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L1CAM、DAKT、p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但实验组多药耐药蛋白MRP1表达量以及Bcl-2α/Bax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组顺铂和LY294002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提示抑制L1CAM表达后细胞对顺铂和LY294002的敏感性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内AKT磷酸化信号明显降低。结论:RNAi抑制L1CAM表达能增强顺铂和LY294002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PI3K/AKT和MAPK信号激活,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胶质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余洋刘洋赵炜疆
关键词:SIRNA胶质瘤U251LY294002多药耐药
神经调节蛋白1,3和4促胶质瘤细胞迁移比较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神经调节蛋白亚型NRG1、NRG3和NRG4对不同人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U-87 MG、U251及SHG44细胞划痕后,给予浓度0、2、5、10 nmol·L^(-1)重组人源神经调节蛋白。于划痕后0-48 h范围测量细胞迁移率。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低级别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神经调节蛋白及受体表达水平变化。结果rNRG1β、rNRG3β和rNRG4β均可不同程度促进U-87 MG、U251及SHG44细胞迁移。rNRG3β和rNRG4β的促迁移作用弱于rNRG1β。低级别胶质瘤样本中NRG1和NRG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rbB2、ErbB3和ErbB4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NRG1、NRG3和NRG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ErbB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rbB3和ErbB4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NRG1、NRG3和NRG4均可不同程度促进胶质瘤细胞迁移。3种NRG亚型在胶质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其原因可能系相应ErbB受体表达水平差异。
乔新宇易三军赵炜疆
关键词:胶质瘤神经调节蛋白U251SHG44迁移
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2、ErbB4在恒河猴大脑、小脑的表达及分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Nrg1)是类表皮样生长因子家族重要成员,本研究观察比较恒河猴大脑皮质、白质及小脑皮、白质Nrg1及其受体ErbB2、ErbB4表达及分布。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恒河猴大脑及小脑皮质、白质基本结构形态。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恒河猴大脑及小脑皮质、白质中Nrg1及其受体ErbB2和ErbB4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荧光显示Nrg1可与其受体ErbB2或ErbB4共定位表达于恒河猴大脑皮质部分细胞中;而在大脑白质,仅Nrg1与ErbB4存在明显定位。在小脑皮质细胞以及白质中均可见Nrg1与ErbB2明显定位,而ErbB4荧光信号则不明显,且Nrg1与ErbB4无明显共定位。结论本研究提示Nrg1及其受体ErbB2、ErbB4在恒河猴大脑小脑皮质及白质中存在着差异性表达和共定位,以Nrg1/ErbB为基础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有可能参与高等动物脑功能活动。
张庆慧黄佩芝梅金平刘洋余洋赵炜疆
关键词:恒河猴大脑小脑
噬菌体展示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及其体外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并体外观察其对神经来源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以L1纤黏连蛋白FN2-3区肽段为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DAb library)筛选并纯化相应人源结构域抗体,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荧光观察抗体与抗原结合特性。给予神经来源SK-N-SH细胞抗体,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观察24 h时其对L1下游信号通路Erk及Akt1激活的影响。使用结晶紫进行细胞染色观察抗体对细胞聚集的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与L1FN2-3区肽段结合的结构域抗体H2-1,与SK-N-SH细胞内源性L1结合良好。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有效促进SK-NSH细胞中L1下游信号分子Erk1/2及Akt1磷酸化激活(分别为P<0.01和P<0.05),并可促进神经突生长及神经细胞聚集。结论 L1激动型结构域抗体可激活L1相关信号分子,促进神经突生长等作用,具有进一步实验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的研究价值。
赵炜疆潘洪超李桂林董丽萍唐丹阳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神经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