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YZ201021)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军李晓波徐俊陈蓓蕾徐运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切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新生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压
  • 1篇炎症
  • 1篇抑制剂
  • 1篇有症状颈动脉...
  • 1篇制剂

机构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徐运
  • 1篇陈蓓蕾
  • 1篇徐俊
  • 1篇李晓波
  • 1篇李军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颈部血管不稳定斑块的病理特点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不稳定斑块的病理特点,揭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进行HE染色及CD31、CD34以及FVIII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病理表现对斑块进行分类,观察不稳定斑块的病理特征。结果 24枚斑块中,13枚具有巨大脂质核心、较薄的纤维帽以及斑块内出血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为不稳定斑块,镜下可见不稳定斑块内大量炎症细胞、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和微小血管。CD31、CD34以及FVIII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斑块内微小血管为新生血管。结论不稳定斑块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和新生血管,提示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坏死、血管新生等病理过程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陈蓓蕾李军李晓波蒋记心顾学文
关键词:不稳定斑块病理特点炎症细胞凋亡血管新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IL6、IL8和IL10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IL6、IL8及IL10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CTA检查将TIA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的差异;检测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并与TIA患者组比较;根据TIA患者的预后分为痊愈组、反复发作组、进展为脑梗死组,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稳定性斑块组。TIA患者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进展为脑梗死组、反复发作组患者的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均高于痊愈组。结论血清IL6、IL8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呈负相关,而血清IL10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高的TIA患者易进展为脑梗死。
陈蓓蕾李晓波李军马莉
关键词: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其治疗策略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以及血运重建术。文章对近年来与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相关的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以及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陈蓓蕾徐运徐俊李晓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抗高血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