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Z3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毅力梁文艳王金丽陈莉王珂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电吸附
  • 5篇除氟
  • 4篇活性炭
  • 3篇电极
  • 3篇氧化钛
  • 3篇炭纤维
  • 3篇脱氢酶
  • 3篇活性炭纤维
  • 3篇二氧化钛
  • 3篇二氧化钛负载
  • 2篇等温线
  • 2篇厌氧
  • 2篇藻毒素
  • 2篇三维电极
  • 2篇炭电极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平板
  • 2篇微囊藻
  • 2篇污泥
  • 2篇离子

机构

  • 16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篇王毅力
  • 7篇梁文艳
  • 4篇陈莉
  • 4篇王金丽
  • 3篇林燕华
  • 2篇冯晶
  • 2篇杨硕
  • 2篇胡康博
  • 2篇王珂
  • 1篇刘晨峰
  • 1篇桂萍
  • 1篇李俊清
  • 1篇李炯
  • 1篇郑雅芹
  • 1篇张腾
  • 1篇蒋艳灵
  • 1篇郭思远
  • 1篇黎亮
  • 1篇豆小敏
  • 1篇阮清鸳

传媒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活性及产毒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MA培养基为基础,向无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Cl_3,对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进行接种培养,比较不同Fe^(3+)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活性及产毒状况。结果表明,无Fe^(3+)时,藻的生长、细胞活性和产毒受到抑制;Fe^(3+)浓度增大时,有利于藻的生长,且当Fe^(3+)质量浓度为0.42 mg/L时,培养42 d后细胞密度达到最大(4 5×10^(10)个/L)。过高或过低浓度的Fe^(3+)均会抑制藻细胞活性和毒素的产生。Fe^(3+)质量浓度为0.04 mg/L时,脱氢酶活性较好;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适宜藻毒素MCLR的生成,且单位生物量藻细胞的MCLR产量可达0.32 mg。研究表明,Fe^(3+)浓度对藻细胞完整性的影响不大,而且藻细胞的最佳生长条件并不是其最佳产毒条件。
陈莉梁文艳王金丽杨硕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FE^3+生长活性脱氢酶活性藻毒素
平板碳气凝胶电极电吸附除氟技术
目前,氟离子是我国地方地下水源中较为严重的污染物,其在饮用水中的适宜浓度为0.51.0 mg/L。据研究,全国约有7 700万人饮用含氟量超过1.0 mg/L的地下水,其中近500万人的饮用地下水含氟量超过5.0mg/L...
孙文童王毅力
文献传递
引黄水库沉沙条渠沉积物的组成及理化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济南市引黄供水鹊山水库沉沙条渠6个地理位置泥沙沉积物的组成及理化特征,并分析了沉积物的组成及理化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沙条渠内的泥沙沉积物在组成成分上与黄河沉积物基本相同,但含量及理化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泥沙沉积物颗粒主要以粘粒、粉砂和细砂粒为主,颗粒粒度分布在0.3—125μm之间;沉积物的矿物主要由轻矿物(以石英、长石、方解石为主)和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组成.与其它沉积物相比,泥沙沉积物存在高Ca和低Al的现象.泥沙的活性态Fe的含量远高于活性态Al的含量.泥沙沉积物属于中性偏碱沉积物,其有机质含量很低,极少超过1%;颗粒表面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其絮凝能力较小,甚至为零.此外,泥沙沉积物各参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沉积物的理化特性主要受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所影响,并且沉积物颗粒的各种矿物组成比例与颗粒粒径有密切的关系.
胡康博王毅力冯晶李俊清桂萍蒋艳灵
关键词:黄河沉沙条渠沉积物
平板炭气凝胶电极电吸附除氟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自制的炭气凝胶平板电极进行模拟水样中氟的电吸附去除研究,通过单因子实验优化了该电吸附技术的操作参数和适用的溶液条件,并研究了反接电极法的再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炭气凝胶平板由纳米颗粒组成三维网络结构,比表面积为670.90 m2/g,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和迅速形成表面双电层的特点。静态电吸附除氟效果最佳的条件为:水样氟离子浓度6 mg/L,pH 7.0,极板间距4 cm,电压1.6 V;共存物质硝酸根、腐殖酸、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等对氟离子的电吸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吸附氟离子后的炭气凝胶材料的比表面、孔体积、电容值有所减小。对于吸附氟离子后的炭气凝胶平板电极,采用反接电极法取得较好再生效果的条件为:流动状态、电压1.6 V、极板间距4 cm。再生后的炭气凝胶电极与原始炭气凝胶相比,依然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
孙文童王毅力
关键词:炭气凝胶电吸附平板电极氟离子
改性蒙脱土颗粒吸附直接染料的分形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了改性蒙脱土颗粒(050823和MMT35)吸附2种直接染料(直接耐晒黑G和直接大红4BE)的吸附特性,并从类分形动力学规律、颗粒吸附染料前后的表面分形特征变化等方面对上述吸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颗粒对染料的吸附可分为快速的边缘覆盖和缓慢的晶层吸附2个过程.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染料进入晶层的吸附阶段具有类分形特征.除MMT35-直接大红4BE染料吸附体系外,Freundlich、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的非线性方程、不同形式的线性方程及分形Langmuir模型对其余3个吸附体系(050823-直接耐晒黑G、050823-直接大红4BE、MMT35-直接耐晒黑G)等温线数据的模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非线性方程是获得统一模型参数较好的方法.此外,染料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引力的综合作用吸附在颗粒上,并通过晶层膨胀和开孔作用,使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相应的表面分形维数Ds升高.
胡康博王毅力李春荣郑雅芹
关键词:改性蒙脱土直接染料分形维数
絮凝调理对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及絮体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研究厌氧消化污泥(ADS)的絮凝调理过程,分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药量对ADS的脱水性能与絮体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调理极大地改善了ADS的脱水性能,毛细吸水时间(CST)从原始污泥的(193.6±0.00)s下降到了最佳投药量下的(5.75±0.21)s,离心上清液粘度从原始污泥的(1.47±0.00)mPa·s下降到最佳投药量下的(1.14±0.00)mPa·s.污泥离心上清液中胶体的Zeta电位与表面电荷密度在最佳投药量下均上升到零值附近.污泥絮体粒径大部分随着投药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中位直径和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从原始污泥的0.13mm和0.25mm上升到了最佳投药量下的1.17mm和1.99mm,其一维分形维数(D1)与二维分形维数(D2)随着投药量的上升而上下波动,在最佳投药量时均达到最大值(D1=1.19,D2=1.41),表明污泥絮体表面更加粗糙,结构更加密实,相应的污泥絮体呈现出了较好的强度和耐剥离效果.此外,不同投药量下污泥内的束缚水主要在30~150℃范围内吸热汽化.
冯晶王毅力杨梦龙
关键词:CPAM脱水性能形态学特征
好氧污泥絮体与厌氧颗粒污泥的剪切稳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标准的剪切实验装置检测了好氧污泥絮体和厌氧颗粒污泥在不同剪切条件下剥离的分散胶体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的剪切敏感性(KSS)比好氧活性污泥高1个数量级,证明了好氧活性污泥的剪切稳定性更好.好氧活性污泥絮体在剪切下剥离的分散胶体平衡浓度(md,∞)分别随着污泥悬浊液的固体浓度(mT)和剪切强度(G)的增加而增加.AE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好氧活性污泥絮体样品1在剪切作用下粘附-剥离的平衡常数(Km)比样品2的高,相应的ΔG0adh/RT值更小,证明其在剪切作用下的粘附过程更易发生.修正AE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不同剪切强度下污泥絮体上分散胶体的剥离过程,其不仅能够给出未施加剪切的稳定状态时因布朗运动而导致的分散胶体浓度,而且能确定与污泥絮体上分散胶体的剥离能量相关的ΔH/R值.模拟结果表明,好氧活性污泥絮体样品1上分散胶体的剥离需要更多的能量,剪切强度的升高对样品2的影响更加明显.活性污泥剪切稳定性的差异证明了其与污泥结构、性质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王毅力黄承贵
关键词:厌氧颗粒污泥剪切稳定性
载钛活性炭电极电吸附除铜的性能
利用载钛活性炭纤维对含铜废水进行电吸附研究。采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载钛前后电极的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其对Cu2+的电吸附效果。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
林燕华王毅力
关键词:电吸附活性炭纤维二氧化钛负载等温线
文献传递
三维电极电吸附动态反应器的除氟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自制的单极性复合型三维阳极作为第三维电极对含氟水进行动态电促吸附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填充床高度、阴阳极板间距、隔膜材料对电促吸附除氟效果的影响,确定反应器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填充床高度20 cm、阴阳极板间距4 cm、隔膜为nafion117膜。工作电压、进水pH、进水流速、共存物质对氟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工作电压,降低进水pH或进水流速均可提高除氟效果。相应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工作电压7 V、进水流速4 mL/min、酸性pH;腐殖酸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会对氟离子去除产生较强抑制作用,低浓度的氯离子可促进氟离子的电促吸附。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X)的表征结果显示三维颗粒电极的表面及孔隙内部均可吸附氟离子,且电吸附后并未出现电极腐蚀现象。
张腾王毅力豆小敏梁文艳刘晨峰
关键词:三维电极除氟
细菌脱氢酶活性生物测试法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改进被引量:4
2010年
从培养基配方、菌种来源、激活时间、菌液用量以及检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脱氢酶快速毒性检测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整个体系的操作方法。并用HgCl2和NaN3验证了改进后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天然地表水作为菌种来源,转接培养1次后,混合细菌的脱氢酶活性的稳定性便可达到实验要求。样品液与菌液按照6∶1的比例混合效果较好。混合体系在37℃恒温培养箱中激活50min以上细菌可完全活化,最终检测可用普通分光光度计进行。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原方法菌液失活过快,实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克服了检测仪器难以购买的问题,使这一方法得以在普通实验室实现。
陈莉梁文艳李炯郭思远
关键词:脱氢酶混合细菌毒性检测生物测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