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115)

作品数:11 被引量:253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旭周国逸王春林闫俊华张德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混交
  • 5篇混交林
  • 4篇针阔混交
  • 4篇针阔混交林
  • 3篇亚热带
  • 3篇土壤
  • 3篇南亚热带
  • 2篇英文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土壤热通量
  • 2篇热通量
  • 2篇阔叶
  • 2篇高程模型
  • 1篇等高线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形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华南热带农业...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韶关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7篇周国逸
  • 7篇王旭
  • 4篇王春林
  • 3篇张德强
  • 3篇闫俊华
  • 2篇孙阁
  • 2篇尹光彩
  • 2篇唐小明
  • 2篇朱金兆
  • 2篇刘鹏举
  • 2篇朱清科
  • 1篇吴姗
  • 1篇周光益
  • 1篇毕晓丽
  • 1篇葛剑平
  • 1篇万惠娥
  • 1篇吴东亮
  • 1篇胡相明
  • 1篇王秀春
  • 1篇黄志宏

传媒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旱季能量平衡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法开路系统、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及土壤热通量板等设施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旱季(2003/1/9-2003/1/23)的能量分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平均净辐射通量(Netradiation,Rn)为53.14Wm-2,与下行短波辐射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林冠上层EC法潜热通量(Latentheat,LE)、显热通量(Sensibleheat,Hs)实测平均值分别为57.18Wm-2、43.40Wm-2,林冠下层分别为12.61Wm-2、7.61Wm-2。白昼EC法所测得的LE和Hs数据与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owenratioandenergybalance,BREB)计算出的数据相比,略偏低,而夜间及凌晨数据差异较大。土壤热通量日变化曲线呈“S”形,平均土壤热通量为-1.50Wm-2,表面土壤总热通量(Gt)仅为5cm处土壤热通量的84.0%,可见表层土壤尽管很薄,但其热储量不能忽略。将LE、Hs之和与可供能量(Rn-Gt)进行闭合,回归直线斜率为0.9128,相关系数达0.8517,与许多研究结果的60%-90%的区间相符,这说明鼎湖山涡度相关法通量观测数据是非常可靠的。
王旭尹光彩周国逸闫俊华SUN Ge王春林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旱季土壤热通量季风常绿阔叶林涡度相关法显热通量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格局被引量:16
2007年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该文分析了2003年鼎湖山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PAR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PAR在进入冠层内部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减弱,变异系数(CV)则不断增大;各层次PAR月总量的年变化均呈单峰形,并分别于7月和3月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雨季和旱季,各层次PAR的日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冠层上方(PAR1)和乔木第1亚层(PAR2)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乔木第3亚层(PAR,)和灌木及草本层(PAR.)则为不规则的单峰曲线;旱季各层次PAR的平均值为雨季的68.99%~71.48%;旱季各层次PAR日通量的CV非常接近,而雨季PAR,和PAR.的CV则明显增加.全年PAR1、PAR2、PAR3和PAR4总量分别为1842.27、1374.37、471.38和288.39MJ/m^2,各占下行短波辐射(RSd)的40.07%、29.89%、10.25%和6.27%.全年PAR:、PAR,和PAR.的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74.6%、23.6%和15.7%.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PAR。与RSd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而RSd的系数远小于通常的范围(0.44~0.50).
王旭尹光彩周国逸孙阁唐旭利王春林闫俊华
关键词: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该文分析了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各辐射分量:下行短波辐射(RSd)、上行短波辐射(RSu)、下行长波辐射(RLd)和上行长波辐射(RLu)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各辐射分量日总量的大小顺序为:RLu(36.34 MJ/(m2.d))>RLd(32.43 MJ/(m2.d))>>RSd(12.46 MJ/(m2.d))>RSu(0.98 MJ/(m2.d)),长波辐射的变异系数(CV)远小于短波辐射,而波长相同时上行辐射的CV小于下行辐射.除RLd外,其余3种辐射的月均通量呈单峰形变化.RSd与RSu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均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RLd和RLu的日均变化则大致呈波浪形.全年系统辐射支出中RLu为80.7%,RSu仅占2.2%,RLu在辐射平衡中的作用远超过以往强调最多的RSu.日尺度上,2003年反射率η的平均值为8.3%.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影响η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与旱季相比,雨季两种长波辐射的相关性高,数值也更接近.在较大时间尺度(1个月)上,净辐射(Rn)与RLu相关性最好,而在较小的时间尺度(≤1 d)上,Rn与RSd相关性最好,故在考察辐射通量间相互关系时,应充分注意尺度效应的影响.
王旭周国逸孙阁张德强闫俊华赵辉
关键词: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
保持地貌特征的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由于数字高程模型中的地貌信息与精度对于分布式水文模拟与分析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应用数学形态方法从数字化等高线数据内插生成栅格数字高程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栅格化后的等高线单元进行数学形态学的膨胀处理,形成等高线单元的骨架单元,分析了骨架单元与主要地貌特征的对应关系,对骨架单元进行插值.然后基于骨架单元的膨胀路径,对剩余单元进行线性插值,完成整个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通过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生成的DEM不仅满足单元高程的测量精度,而且正确表达了等高线数据中所蕴含的地貌特征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分布式水文模拟中地貌特征提取与水文分析的要求.
刘鹏举赵仁亮朱金兆朱清科唐小明
关键词:等高线数学形态学地貌特征数字高程模型
雷州桉树人工林小集水区地形分析与静态水文学模拟(英文)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小集水区生态水文学模型-Topog 模型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纪家示范小集水区进行了地形分析和静态水文学模拟。地形分析表明,该集水区地表较为平坦,集水区总面积为0.63 km2,夏季、冬季与春(秋)分平均太阳辐射值分别为44 MJ·m-2·d-1、25 MJ·m-2·d-1 和34 MJ·m-2·d-1。在考虑太阳辐射影响与不考虑太阳辐影响两种情况下进行了集水区土壤含水量指数(WI)静态模拟。设定不同的静态壤中流参数值,Topog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静态壤中流越大,在集水区内高WI 的分布范围越大,也即土壤含水量越高。在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的土壤导水率(T)、地表阴蔽系数(Es)、平均降雨量(R)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WI 分布依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T 越大,在集水区内的WI 重新分布越快;T 越小,在集水区内WI 趋向于平均分布。Es 越大,集水区土壤所保持的含水量越高。集水区WI 随R 增大而有升高趋势。
黄志宏周国逸周光益MORRIS JimSILBERSTEIN Richard王旭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雷州半岛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等设施对鼎湖山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热通量和微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热通量板测值之间的差异可达10%以上.在中小时间尺度(≤1月)上,土壤热通量板上方土壤贮热均不能忽略,否则所测算的表层土壤热通量会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发生热通量传递方向逆转的情况.5 cm深度处和表层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均呈'S'形,且前者相位后移0.5~1 h.旱季土壤为热源而雨季为热汇,表层土壤年总热通量为-0.44 MJ·m-2,说明就全年尺度而言,土壤是热源.表层土壤热贮量月变动范围为-0.14~0.20 MJ·m-2,是5 cm深度处土壤热通量的-11.0%~1.3%.表层土壤热通量月总值占净辐射的比例变动范围为-12.0%~3.3%,由于能量平衡大多在较小时间尺度上进行比较,故必须准确考察土壤热通量的变化,否则会极大地影响能量平衡.在0.5 h尺度上,表层土壤热通量与2.5 h前的冠层净辐射回归方程相关性最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对冠层净辐射的反馈要延滞约2.5 h.
王旭周国逸张德强王春林
关键词: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能量平衡
泾河流域水系分维特征及其生态意义被引量:46
2004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提取河流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计盒方法 ,将其应用于泾河流域水系分形分析 .同时探讨了分维数同流域地形、地貌、侵蚀程度、植被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王秀春吴姗毕晓丽葛剑平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分形分维数
黄土丘陵区地形、土壤水分与草地的景观格局(英文)被引量:27
2006年
在黄土丘陵区,地形因素和土壤水分是决定草地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同时草地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着景观中的流.地形因素、土壤水分和草地结构在不同尺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过程十分重要.针对黄土高原异质化的草地群落结构,选取黄土丘陵区经过20多年自然封育形成的天然草地,从坡面尺度对景观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地形因素、土壤水分和草地结构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指标14个,用多元统计分析对选取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将样方分成3种植被类型,不同植被类型的海拔、坡度、20~140cm土壤含水量以及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对0~300cm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海拔对草地群落盖度,坡位、坡向对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而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与0~100cm土层的含水量关系密切.
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
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被引量:38
2007年
该研究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及广东省1994—200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量化10年间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储量动态变化.其中OBPA是指疏林、竹林、经济林和四旁林.研究结果如下:1994—2003年广东省森林植被共固定碳41.67Tg,碳密度增加了1.58Mg/hm^2;林下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占总碳库的38%-44%,凋落物层碳储量略大于林下层;不同类型森林的碳储量排列如下:针叶林〉阔叶林〉OBPA〉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储量在11种林型中最大,南洋楹林最小;10年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皆有增长,幼龄林碳储量大幅度减少,中龄林碳储量小幅度波动,其碳储量始终高于其他4个龄级;阔叶林固碳率大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10年间的波动范围是0.19。1.36Mg,(hm^2·a).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动态被引量:11
2005年
2002年7月~2003年7月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TOC)总量和浓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林外大气降水输入的TOC总量为41.80kg·hm-2·yr-1,地表径流和地下水(50 cm土壤渗透水)输出分别为17.54和1.80kg·hm-2·yr-1,输入输出之差为22.46kg·hm-2·yr-1,系统TOC为正平衡.各类型水中TOC总量月动态基本上与大气降水月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大气降水的TOC平均浓度为3.64 mg·L-1.经过森林林冠淋洗和树干淋溶后,穿透雨和树干流中TOC的平均浓度分别比大气降水中TOC浓度增加了6.10倍和7.39倍.地表径流、25 cm和50 cm土壤渗透水中TOC平均浓度分别为12.72、7.905和3.06 mg·L-1.穿透雨和树干流中TOC浓度的月变化相似,生长季初(3月),TOC浓度开始增加,9月后逐渐下降,12月又有所回升.降水量较大的月份地表径流中TOC浓度较高.25 cm和50 cm土壤渗透水中TOC浓度无明显的月变化规律.不同树种树干流中TOC浓度差异很大.大气降水、穿透雨、25 cm和50 cm土壤水中TOC浓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规律性递减,树干流和地表径流中TOC浓度与大气降水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除树干流和土壤水外,水文过程各分量水中TOC浓度随着大气降水强度的变化呈现规律性波动.
尹光彩周国逸张德强王旭褚国伟刘艳
关键词:针阔叶混交林水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