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SM01)

作品数:3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惠燕郭剑文都二霞曹玉李随院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多态性
  • 1篇蚜虫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食蚜蝇
  • 1篇桃蚜
  • 1篇农业害虫
  • 1篇紫外辐射
  • 1篇缢管蚜
  • 1篇物防
  • 1篇霉菌
  • 1篇害虫
  • 1篇禾谷
  • 1篇禾谷缢管蚜
  • 1篇黑带食蚜蝇
  • 1篇DNA多态性
  • 1篇捕食
  • 1篇捕食作用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塔里木农垦大...

作者

  • 3篇赵惠燕
  • 1篇李武高
  • 1篇胡想顺
  • 1篇曹玉
  • 1篇都二霞
  • 1篇李东鸿
  • 1篇李随院
  • 1篇郭剑文

传媒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带食蚜蝇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对禾谷缢管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型反应 ,其数学模型为 :Nα=0 .2 80 4N / (1 +0 .0 460 N ) (1龄幼虫 ) ;Na=1 .45 3 5 N / (1 +0 .0 5 5 5 N ) (2龄幼虫 ) ;N a=1 .1 62 8N / (1 +0 .0 0 71 N) (3龄幼虫 )。食蚜蝇幼虫捕食禾谷缢管蚜的数量随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3 6头和 7.1 6头 (1龄幼虫 )、2 3 .1 0头和 9.41头 (2龄幼虫 )、1 0 0 .2 8头和 40 .5 5头 (3龄幼虫 )。黑带食蚜蝇 3龄幼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 :E=0 .442 6P- 0 .4 72 8;其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度 P的关系为 :I=-0 .0 91 8+0 .7662lg P。
曹玉赵惠燕
关键词:黑带食蚜蝇禾谷缢管蚜捕食作用
杀虫真菌——弗氏新接霉蚜霉菌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系统地总结了杀虫真菌——弗氏新接霉蚜霉菌Neozygitesfresenii(Nowakowski)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流行与分布、预测预报、安全性,与杀菌剂、杀虫剂和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生态学特点以及生产时间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今后应在田间筛选范围、毒力测定和评价标准、分子作用机理、杀虫活性物质的测定以及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
李武高赵惠燕李随院胡想顺李东鸿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蚜虫生物防治农业害虫
紫外辐射诱导桃蚜DNA变异被引量:24
2006年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诱导下桃蚜(Myzus persicae)的DNA变异与分子多态性.根据3种引物的扩增图谱测出反映遗传变异程度的参数———多态位点率和基因多样度,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2、4和6 h)和照射强度(15、30和45 W)处理后,F1代桃蚜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致使F2代的DNA发生变异,且变异大小是由辐射时间和强度共同决定的.F2代对照与2、4和6 h的处理平均多态位点率之间差异显著.对于平均基因多样性,除2 h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且2 h处理低于对照;根据遗传距离将桃蚜分为对照、2 h(15和30 W)和其余处理3大类群,此聚类分析与前述方差结果一致.
都二霞郭剑文赵惠燕
关键词:紫外辐射桃蚜DNA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