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11045)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卫华张靖周王立宋双文胡好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火焰筒
  • 2篇航空发动机
  • 1篇对流换热
  • 1篇气膜
  • 1篇气膜冷却
  • 1篇气膜冷却效果
  • 1篇流场
  • 1篇流场结构
  • 1篇换热

机构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航空动力...

作者

  • 2篇张靖周
  • 2篇杨卫华
  • 1篇胡好生
  • 1篇丁有红
  • 1篇宋双文
  • 1篇王梅娟
  • 1篇王立

传媒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冲击发散冷却流场结构PIV测量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研究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流场特性,设计了一典型冲击发散冷却结构,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其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冲击板与发散孔板间,气流的流动状态很复杂,在各个方向上均形成大量的涡,且涡的形式和强度均随吹风比的变化而变化.在发散气膜侧,随着吹风比的增大,由发散孔流出的冷却气流会逐渐穿透主流,从而使得冷却气膜层愈来愈不稳定,脱离壁面;而在发散孔出口与主流方向垂直的位置会形成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肾形涡,且涡的位置随吹风比的增大而移向主流区域.
杨卫华王立宋双文胡好生张靖周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流场
冲击+同向对流+气膜冷却效果的试验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研究火焰筒壁面冲击+同向对流+气膜复合冷却方式的冷却效果,设计了多种不同几何结构的试验件,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冷却壁温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大.沿冷却壁面,冷却效率呈波浪型分布.在气膜出口附近区域和冲击驻点区域冷却效率最高.在冲击驻点区域后,冷却效率的下降较为缓慢.冷却效率随冲击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杨卫华王梅娟丁有红张靖周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气膜冷却对流换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