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325042)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大平郭铁芳韩雪峰郝晨光刘国锋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脱细胞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外
  • 3篇细胞外基质
  • 3篇口径
  • 3篇基质
  • 3篇胞外基质
  • 2篇血管基质
  • 2篇血管移植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生物相容性材...
  • 2篇体外相容性
  • 2篇组织工程血管
  • 2篇脱细胞血管基...
  • 2篇小口径血管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骨
  • 1篇带血管骨瓣
  • 1篇动脉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7篇杨大平
  • 6篇郭铁芳
  • 4篇韩雪峰
  • 3篇刘国锋
  • 3篇郝晨光
  • 2篇王冬艳
  • 2篇马辉
  • 2篇聂春磊
  • 1篇徐学武
  • 1篇何志娟
  • 1篇关德宏
  • 1篇方冬云
  • 1篇张颖
  • 1篇赵震宇
  • 1篇许杰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去除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支架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去除情况。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材料不含有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没有明显的改变,保留了脱细胞前动脉的空间结构;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DNA含量小于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内表面完全去除了内皮细胞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生物酶消化法制备的猪颈总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中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的空间结构保持良好,制备的支架材料符合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生物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郝晨光聂春磊何志娟
关键词:血管移植细胞外基质脱细胞
脱细胞血管基质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酶-化学除垢剂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检测其与平滑肌细胞的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脱细胞血管基质制备:在37℃水浴振荡条件下,犬总动脉先后用1g/L胰蛋白酶+0.2g/L乙二胺四乙酸钠和1.0%TritonX-100进行脱细胞处理24h和176h,充分漂洗,冷冻干燥后备用。②平滑肌细胞的提取:应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扩增犬隐静脉的平滑肌细胞。③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脱细胞血管基质浸提液对平滑肌细胞的毒性:设浸提原液、75%、50%和25%浸提液组,阴性对照组(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培养液)。以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作为100%细胞增殖率,增殖百分率(P%)=犤实验组A值/阴性对照组A值犦×100%,按ISO和医学生物材料标准评定材料毒性。④急性毒性试验:取成年大鼠8只,将备用脱细胞血管基质研磨成粉末,生理盐水配成2g/L的混悬液,无菌条件下向大鼠腹腔内注入1mL脱细胞血管基质混悬液,观察72h,记录动物有无死亡及不良反应。⑤亚急性毒性试验:取成年大鼠12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用脱细胞血管基质混悬液灌胃,剂量为500mg/kg质量,隔日1次,共10次;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观察记录体质量变化及动物活动情况。21d取血检查血常规。⑥溶血试验:取抗凝兔血8mL,加入生理盐水10mL,稀释备用。取脱细胞血管基质粉末,加生理盐水中,再加入稀释兔血离心后取上清测定545nm处的吸光度。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10mL加入稀释兔血;阳性对照为蒸馏水加入稀释兔血。溶血率=犤(试验材料的吸光度-阴性对照的吸光度)/(阳性对照的吸光度-阴性对照的吸光度)犦×100%。⑦凝血试验:血库健康献血员新鲜血浆,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进行凝血酶原凝固试验、测定部分凝血活酶凝固时间、凝
郭铁芳杨大平韩雪峰王冬艳郝晨光马辉许杰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细胞外基质
带血管骨瓣预制的研究进展
2008年
随着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增加和发展,高能、高速、重症损伤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治疗中常出现骨缺损及骨髓炎,因其病情复杂,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和外固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带血管骨移植的应用为修复骨缺损,重建肢体功能带来了重大突破。在1975年Taylor等报道了首例带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长骨缺损,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天的显微技术已经允许我们使用带血管的骨移植去解决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
赵震宇杨大平
关键词:带血管骨瓣长骨缺损预制显微技术手术失败率外固定技术
兔软骨细胞与脱细胞软骨基质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种植到脱细胞软骨基质上,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活性的测定,检测制备的脱细胞软骨基质与软骨细胞的相容性,分析脱细胞软骨基质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中心完成。选取兔龄6个月的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显露兔双侧膝关节,切取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关节软骨,经脱细胞处理制备成脱细胞软骨基质微粒作为软骨支架,并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将培养至第2代的软骨细胞用于实验,随机分为脱细胞基质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复孔为6孔。脱细胞基质组将脱细胞基质颗粒单层铺满培养板孔底,接种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与脱细胞软骨基质的黏附情况,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接种2,6,12,24h细胞黏附性,测定细胞接种后1,3,5,7d时细胞的增殖活性,测定细胞培养1,2,3d时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①软骨细胞在脱细胞基质上黏附的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基质颗粒呈不规则多角形,软骨巢内的软骨细胞消失,表面粗糙不平。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刚开始为小圆形,折光性较强,接种2h后有少量细胞开始黏附于脱细胞基质上,随时间的延长细胞黏附数量增加。②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黏附情况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接种2h时脱细胞基质组软骨细胞黏附性明显降低(P<0.05),而在接种6,12,24h时两组基本相似(P>0.05)。③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比较:接种1,3,5,7d时,脱细胞基质组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21.4%,32.7%,32.5%,25.4%,差异显著(P<0.05)。④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羟脯氨酸含量的比较:接种后第1,2天,脱细胞
王冬艳杨大平关德宏韩雪峰郭铁芳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学技术细胞外基质生物相容性材料
软骨细胞与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体外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索以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方法多步骤酶法将绵羊关节软骨制成微粒脱细胞基质,行大体、光镜(苏木素伊红、胶原、甲苯胺蓝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同时测定微粒的胶原、氨基葡聚糖、DNA含量。异体绵羊关节软骨细胞分离、体外扩增,并与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混合体外培养0~35d,倒置显微镜及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同时测定羟脯氨酸,氨基葡聚糖,DNA含量及细胞黏附率。结果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只含有基质成分,直径0.100~0.154mm,胶原,氨基葡聚糖及DNA含量分别为204.4±3.1μg/mg,18.3±2.0μg/mg和0.042±0.013μg/mg。异体软骨细胞紧紧围绕于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四周,二者形成的复合物中胶原、氨基葡聚糖及DNA含量于第7d与0d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14d(胶原、DNA)和21d(氨基葡聚糖)达高峰,随后维持在高水平。细胞黏附率为92%。结论软骨细胞与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再造软骨提供又一支架材料。
韩雪峰杨大平郭铁芳方冬云徐学武张颖
关键词:脱细胞基质体外相容性氨基葡聚糖苏木素-伊红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工程方法
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进展
2007年
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常需要用血管移植物来替代病损的血管,自体血管如大隐静脉、胸廓内动脉及桡动脉等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最佳的术后效果。然而,约有30%的患者因疾病、截肢或反复手术等原因缺乏可供移植的自体血管。应用Dacron或ePTFE等不可降解材料制备的人工血管在替代大口径血管时通畅率高,而替代小口径血管(内径〈6mm)时因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导致通畅率很低。
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聂春磊何志娟
关键词:组织工程血管血管移植物DACRON自体血管胸廓内动脉小口径血管
利用同种异体脱细胞血管基质预构小口径血管的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狗腹腔内预植同种异体脱细胞血管基质(ACVM)所形成的结缔组织管作为替代血管的力学性能,以及移植于自体股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探讨利用同种异体ACVM预构小口径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在狗腹腔内埋植长8~12cm用硅胶棒支撑的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ACVM,3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桥接移植于自体股动脉后,进行力学、组织学检查及与颈动脉、股静脉自体移植的对比分析。于移植术后6个月观测作为替代血管的通畅情况,组织学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血管替代物的力学性能弱于正常动脉而强于正常静脉。组织学观察:形成的管状物内腔有少量的间皮细胞黏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结构较完整;纤维网中充满成纤维细胞。6个月后内皮细胞在替代物内壁连续覆盖,平滑肌细胞与对照组相近。移植6个月后异体ACVM组血管全部通畅。结论用同种异体ACVM预构的血管替代物,力学性能符合血管移植、血运重建的需求。所形成的结缔组织管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6个月后,管壁厚度及组织结构已接近正常血管。
马辉杨大平郝晨光郭铁芳韩雪峰刘国锋
关键词:脱细胞血管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