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2139)

作品数:16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蒋传海杨万中唐丁祥高洁王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常州工学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消费者
  • 5篇歧视
  • 5篇厂商
  • 4篇价格歧视
  • 3篇福利
  • 2篇政府
  • 2篇政府监管
  • 2篇平台经济
  • 2篇歧视定价
  • 2篇垄断
  • 2篇反垄断
  • 2篇厂商动态
  • 1篇信息分享
  • 1篇信息管制
  • 1篇议价
  • 1篇议价能力
  • 1篇营销
  • 1篇营销策略
  • 1篇折扣券
  • 1篇社会

机构

  • 16篇上海财经大学
  • 6篇常州工学院
  • 2篇中国建筑股份...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作者

  • 11篇蒋传海
  • 6篇杨万中
  • 2篇唐丁祥
  • 1篇王志伟
  • 1篇冷帅
  • 1篇王宇
  • 1篇高洁
  • 1篇王小芳
  • 1篇杨渭文
  • 1篇朱蓓
  • 1篇周天一

传媒

  • 4篇财经研究
  • 3篇中国管理科学
  • 2篇管理科学学报
  • 2篇产经评论
  • 1篇系统管理学报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管理学刊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 1篇产业组织评论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验商品、转移成本与寡头价格竞争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建立模型研究当消费者具有转移成本的情况下,生产经验商品的寡头企业如何进行动态价格竞争。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信息进行歧视性定价竞争,也可以进行统一定价竞争。相对于歧视性定价,统一定价时企业获得更高的均衡利润,但消费者剩余却较低。社会总福利具有歧义性,与模型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有关。在每个企业既可以进行统一定价又可以进行歧视性定价的情况下,企业竞争的结果最终选择统一定价。这种定价方式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对政策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杨万中蒋传海
关键词:价格歧视
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和厂商预先承诺定价被引量:12
2017年
很多市场环境下,厂商针对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采取预先承诺定价的营销策略。本文建立两期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对厂商预先承诺定价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预先承诺定价机制下,厂商通过预先承诺定价向老顾客收取低价,向新顾客索取高价;(2)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弱化了厂商间的竞争,导致"默契合谋";(3)与其他定价机制相比,预先承诺定价机制提升了消费者剩余,降低了厂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本文的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现实经济中许多厂商的定价策略行为,对其产品营销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蒋传海周天一
厂商动态竞争性差别定价和竞争优势实现——基于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的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历史购买信息实施差别定价.该文主要研究相互竞争的厂商基于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实行差别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及实施这种定价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在竞争性差别定价均衡中,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是厂商实施差别定价的内在原因,厂商在第2期通过给予价格优惠吸引消费者重复购买,对忠诚的消费者给予奖励,并在第1期弱化竞争,导致两期竞争存在"默契合谋",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成为竞争厂商利润的源泉;如果厂商能够比竞争对手率先实施差别定价的营销策略,那么就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另外,清晰地刻画了竞争性差别定价均衡存在且唯一的充分条件.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许多厂商的定价竞争策略行为,对于厂商的产品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蒋传海唐丁祥
关键词:营销策略
产品质量、平台治理与政府监管研究
2021年
平台对低质量商家的治理力度往往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导致消费者权益及社会福利受损。为了明晰平台治理策略的选择激励及其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别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下分析并比较了平台的治理力度,进一步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监管策略。研究发现两类产品的质量差异越大,平台治理强度越强。与社会最优相比,平台治理强度存在一定不足,且网络外部性和商品间质量差异的提高会进一步放大两者的差距,因此政府监管力度应随网络外部性和产品质量差异的提高而提高。文章从商家治理的角度丰富了对平台经济的理论探索,细致地刻画了治理强度与网络外部性以及商家质量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平台自我治理策略选择、政府管制力度选择、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提升社会福利有所启示。
邹干
关键词:平台经济政府监管社会福利
不注意消费者对企业突出竞争的影响
2014年
在寡头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通过进行特别投资变得突出,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在Hotelling空间差异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两期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变得突出的激励以及产品差异和突出对于企业竞争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刻画出竞争均衡的特征。通过分析均衡时社会福利和社会有效福利之间的关系,发现均衡时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有效福利并不一致,企业在选择是否变得突出时,既可能存在过度激励,也可能存在激励不足。
杨万中蒋传海
关键词:产品差异化
平台竞争、排他性协议与竞争瓶颈被引量:28
2019年
在很多双边市场中,经常出现平台一边的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的现象,例如顺丰速运与菜鸟网络之间的纠纷等,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经济现象。文章通过将双边市场的用户分为视平台有差异和无差异两种类型,研究了平台如何掠夺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所有剩余的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厂商有与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签订排他性协议的激励;无论签订排他性协议与否,这类用户都将被掠夺所有剩余,产生了所谓的“竞争瓶颈”;排他性协议带来的福利效应并不明确,当平台的边际成本和交叉外部性参数较大时,排他性协议的签订能够提升社会总福利。
周天一常维陈青祝
关键词:双边市场
跨期价格歧视与转售价格维持被引量:10
2016年
跨期价格歧视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很多文献研究了垄断厂商实施跨期价格歧视的动因及条件问题.本文基于Salop模型,并假设消费者在评价价值和等待成本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分析了双寡头竞争的纵向市场结构下跨期价格歧视的问题.通过比较两种博弈的结果,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跨期价格歧视"博弈中生产商的利润大于"单一定价"博弈中生产商的利润,揭示出转售价格维持可以帮助生产商区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实施跨期价格歧视,获得高利润,而消费者遭受损失.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跨期价格歧视和转售价格维持的理论,而且对于反垄断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蒋传海王志伟冷帅
平台竞争与独家交易被引量:32
2014年
文章通过将消费者划分为广告偏好厌恶和广告偏好无差异两种类型,研究了平台与供应商签订独家交易合同排斥竞争对手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两类消费者的占比如何,平台和供应商都有激励签订独家交易合同;而广告偏好厌恶的消费者占比越高,消费者进入任一平台支付的就越多;独家交易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是当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广告偏好厌恶时,独家交易会提高社会福利,当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广告偏好无差异时,只有独家交易对消费带来的效用溢价足够大,社会福利才会增加,否则,社会福利会减小。
高洁蒋传海王宇
关键词:反垄断
信息分享、个性化定价与厂商动态竞争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消费者信息的获得与披露影响厂商的定价行为和消费者的福利,因而应引起社会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广泛关注。采用寡头竞争模型分析发现,当厂商相互分享消费者的信息时加剧第二期价格竞争,缓和了第一期定价竞争,厂商获得更多利润,但消费者却享有较小的剩余。在单个厂商获得竞争对手消费者的信息时,博弈存在非对称均衡,获得信息的厂商第一期定价更具侵略性,且获得更大利润。当没有厂商提供信息时,博弈存在两个非对称均衡,在均衡中获得更多第一期市场份额的厂商获得更多利润。当厂商进行是否分享消费者信息博弈时,存在两个均衡:相互分享信息和两者都不提供信息。前一个均衡帕累托占优后一个均衡。考察不同均衡的社会福利问题发现,禁止厂商披露消费者信息提高了消费者福利。
杨万中蒋传海
关键词:信息分享价格歧视信息管制消费者福利
平台经济下的安全监管:以顺风车市场整改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匹配质量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平台经济下对产品(服务)安全监管的考虑,以顺风车平台整改政策为例,分析了“司机准入门槛”和“平台安全建设”两种管制手段的有效性。首先分别基于平台利润最大化及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探讨了平台自治和政府管制下的行动激励差异。随后分析了成本系数和司机敏感系数变化对均衡选择的影响。最后基于对平台和政府管制激励的研究结论,结合现实情况,探讨了由政府制定司机准入标准、由政府制定平台安全建设标准以及政府和平台共同制定安全建设标准这三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安全建设方面,平台自身努力远低于社会最优下的要求;在司机准入方面,平台设定的准入要求在不同情境下存在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格的问题。当政府和平台共同监管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应利用平台对司机准入筛选相对严格的优势,令平台自行设定准入门槛,进而再通过与平台共同制定安全建设标准,以弥补平台安全建设激励不足的劣势,在保证出行安全的同时保护平台匹配效率不受损害。文章讨论了三种可行监管手段的有效性,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参考。
邹干刘其宏王小芳
关键词:网络外部性平台经济政府监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