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290100)

作品数:18 被引量:364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国伟梅志超崔智林桑隆康游振东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造山带
  • 7篇山带
  • 6篇秦岭造山带
  • 3篇地质
  • 3篇南秦岭
  • 3篇古地理
  • 3篇变质
  • 3篇大别造山带
  • 2篇地层
  • 2篇东秦岭
  • 2篇动力学
  • 2篇泥盆纪
  • 2篇陆内
  • 2篇陆内俯冲
  • 2篇金矿
  • 2篇寒武纪
  • 2篇俯冲
  • 2篇变质作用
  • 2篇成矿
  • 1篇大型金矿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国土资...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篇张国伟
  • 3篇崔智林
  • 3篇梅志超
  • 2篇宋传中
  • 2篇屈红军
  • 2篇游振东
  • 2篇桑隆康
  • 2篇孟庆任
  • 1篇任纪舜
  • 1篇殷鸿福
  • 1篇赖绍聪
  • 1篇于在平
  • 1篇韩志勇
  • 1篇张寿广
  • 1篇袁学诚
  • 1篇常秋玲
  • 1篇徐明才
  • 1篇钟建华
  • 1篇张泽明
  • 1篇卢欣祥

传媒

  • 5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秦岭龙草坪结晶杂岩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佛坪地区龙草坪结晶杂岩是南秦岭重要的基底岩块 ,用空气磨蚀法对锆石颗粒处理后 ,再应用单颗粒锆石U Pb法对结晶杂岩年龄进行系统测定 ;取得一系列年龄值 ,结合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 2 50 3± 4 0Ma~ 2 50 6± 2 4Ma年龄代表了其成岩年龄。早元古代克拉通化、加里东期俯冲及裂谷作用、海西期隆滑构造以及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在结晶片麻岩中都有同位素记录。
李亚林王根宝王成善常宏
关键词:锆石片麻岩铀-铅定年
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2
2002年
通过对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系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及碳酸盐岩台地四种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具有南北向分异、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从地层由南向北超覆 ,相类型由北部的近源相至南部的远源相 ,以及碎屑搬运方向总体从北向南的变化趋势 ,更加确定了以前认为北部存在一个消失的古陆的认识。根据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的演化 ,把研究区的沉积盆地演化归纳为初始拗陷、拗陷和强裂断陷三个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不同的环境格局 ,由北向南表现为 :D2 吉微特期古陆—海岸—陆棚 ;D2 弗拉斯期古陆—碳酸盐岩台地—陆棚 ;D3 法门期块断隆起—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台地。
屈红军梅志超崔智林孟庆任
关键词:泥盆系浊积扇古地理秦岭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地壳构造与楔入成山被引量:40
1997年
横穿秦岭的河南叶县至湖北南漳的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秦岭造山带地壳由一系列由南向北楔入到中地壳的鳄鱼式构造所组成。南北秦岭的上地壳分别形成南秦岭和北秦岭推覆系。北秦岭推覆系是组成基底的地壳沿脆塑转换面拆离冲叠形成的一个推覆系,可以分出栾川推覆体、瓦穴子推覆体、二郎坪推覆体及朱夏推覆体。南秦岭推覆系是由于上地壳向南逆冲而成的花瓣状逆冲推覆岩片,可以分出陡岭推覆体、新野推覆体、枣阳推覆体、十堰推覆体和襄阳推覆体。古生代时,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的俯冲碰撞并没有使地形隆升成山。直至印支期秦岭-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的中地壳楔进,秦岭才快速隆升。楔入构造活动是秦岭造山带的成山模型。
袁学诚
关键词:造山带地壳构造
早古生代镇淅地块与秦岭多岛小洋盆的演化被引量:48
1995年
本文根据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古地磁、地球化学及火山岩工作成果,提出镇安-淅川地块是早古生代自南秦岭裂离而较早缝合于北秦岭的一小型地块、早古生代秦岭是个多岛小洋盆,具有包括镇淅地块在内的五列岛屿。由于扬子、华北板块及其间列岛的同向不等速漂移,导致了缝合过程不同于经典的板块碰撞,这是特提斯多岛洋盆缝合的一大特点,以此解释东秦岭加里东期“碰撞而不造山”的问题。
殷鸿福黄定华
关键词:东秦岭地块早古生代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中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海洋意义被引量:22
1996年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多期次碰撞而成的复合造山带.近十年来,随着地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攻关和重大项目的推动,有关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但也引起对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秦岭显生宙的古海洋格局、形成及演化历史和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张国伟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古生代三块(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两线(商丹古缝合线、勉略古缝合线)的构造格局,并指出勉略古缝合带代表了已消失的南秦岭有限洋盆.但该洋盆的形成演化及闭合历史一直未取得可靠的古生物年代学证据.
殷鸿福杜远生许继锋盛吉虎冯庆来
关键词:古动物放射虫动物群古海洋南秦岭
伏牛山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控制被引量:17
1999年
伏牛山推覆构造是秦岭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构造带,特征明显,分带性清楚。锋带为前冲型或褶皱型,西段由褶皱紧密的陶湾群黑云母大理岩构成,东段为栾川群和部分三叠系,由北向南推覆在宽坪群和上白垩统之上。洛南—栾川断裂带为前锋与中带的界线。中带在栾川地区较为典型,表现为双重构造型式,伏牛山一带几乎全被根带向南掩盖。竹园沟—祖师庙断裂带为中带与根带的分界线。根带岩石形成较深,上升强烈,符合经典的推覆构造模式。伏牛山推覆构造最终形成在燕山期末—喜马拉雅期初,后展式扩展,是扬子板块向北持续俯冲挤压,华北地块向南作巨型陆内俯冲的产物,也是不同时期,相同性质构造叠加的结果。
宋传中张国伟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陆内俯冲推覆构造动力学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0
1999年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乃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大陆最后拼合的主要具体结合带之一,该带是一个复杂的、包括不同成因岩块的蛇绿构造混杂带。带内蛇绿岩主要出露在南秦岭略阳—勉县—五里坝一带以及大别山南缘随县—京山一带。带内超基性岩类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稀土特征为轻稀土亏损,铕富集型;辉绿岩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变质火山岩可区分为3种类型:一为轻稀土亏损的洋脊拉斑玄武岩,Ti/V、Th/Ta、Th/Yb、Ta/Yb值表明其为MORB型玄武岩,代表本区消失了的洋壳岩石;第二类为初始洋壳型变质玄武岩,以黑沟峡和大别南缘周家湾岩片为代表;第三类为岛弧火山岩组合。这表明勉略洋盆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曾经历过一个较完整的有限洋盆的发生、发展与消亡过程,这期间秦岭已成为一独立的岩石圈微板块。
赖绍聪张国伟
关键词:蛇绿岩结合带
豫西南内乡地区金矿成矿与花岗岩、构造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对产在河南省内乡地区五朵山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金矿床(点)的地质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及成矿流体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认为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构造对金矿的控制是第一位的,区内所有的矿化都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五朵山岩体周围,尤其是西南部的岩体内外接触带、断裂构造发育区、富含黄铁矿和金属硫化物的地段为金矿的有利找矿区。
常秋玲卢欣祥宋锋
关键词:金矿花岗岩
秦岭造山带佛坪基底杂岩的地质特征被引量:7
2002年
综合研究表明 ,佛坪基底杂岩是由普遍遭受多期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火山 -沉积岩系和中酸性侵入岩构成的结晶杂岩系 ;结晶杂岩的形成年龄为2 2~ 18亿年 ,受强烈构造热事件改造的年龄为 2亿年左右 ;佛坪基底杂岩经历了基底杂岩形成时期、主造山期和主造山期后 3个不同演化时期的构造变形的叠加、改造 ,主造山期最主要的变形是在早期盖层沿其与基底的界面发生逆冲推覆构造的基础上发生热穹隆叠加变形。
王居里
关键词:变形变质作用基底杂岩秦岭造山带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被引量:89
1995年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榴辉岩可分成低温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超高压榴辉岩分布于前寒武纪的大别、东海、胶东和胶南变质杂岩之中,低温高压榴辉岩分布于中晚元古代的红安群、松宿群和苏家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在大别山地区,超高压榴辉岩、高压榴辉岩,以及绿帘-蓝片岩成带状,从北到南依次平行于造山带展布。(2)大别山地区的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是:450-550℃,1.4-1.6GPa。超高压榴辉岩变质条件是:650-870℃,>2.7-2.9GPa,苏鲁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是820-1000℃,>2,8-3.1GPa,榴辉岩的形成温度从西向东逐渐升高。(3)榴辉岩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或绿帘-蓝片岩相→绿片岩相5期变质作用。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变质作用为缓慢升温显著增压过程,退变质作用早期为近等温迅速降压过程,中期具近等压降温特征,晚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4)大别-苏鲁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夹持于华北与?
张泽明游振东韩郁菁桑隆康
关键词:榴辉岩岩石学变质作用变质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