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2009C11046)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罗勇军牟同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生物安全
  • 1篇视场
  • 1篇亮度计
  • 1篇光化学
  • 1篇LED
  • 1篇成像
  • 1篇成像方法

机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篇牟同升
  • 1篇罗勇军

传媒

  • 1篇光子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于成像方法LED有效辐亮度测量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13年
从有效辐亮度出发,采用模拟人眼成像的电荷耦合元件成像仪和光谱仪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发光二极管有效辐亮度测量系统.参照光生物安全标准中的测试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了传统亮度计在进行光生物安全测试时的不足,采用传统的亮度计和本文设计的模拟人眼成像的亮度计结合光谱仪系统测试两种典型发光二极管.测试时先进行模拟人眼成像,再结合光谱仪对有效辐亮度进行测量,最后两种亮度计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亮度计测量白光发光二极管有效辐亮度值为81.8W/m2·sr,平均强度为23.3cd,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平均强度仅为2.42cd,蓝光发光二极管有效辐亮度值为262W/m2·sr;而采用成像仪和光谱仪结合的系统测得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有效辐亮度为137.0W/m2·sr.显然,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有效辐亮度比蓝光发光二极管的有效辐亮度值小,采用传统的亮度计用于光生物安全测试会低估被测发光二极管的光生物危害性,采用新设计系统则会更加精确地测出发光二极管的有效辐亮度值,满足发光二极管的辐射安全测量要求.
罗勇军牟同升
关键词:光化学视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