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043)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兰青贡志刚闫西刚黄强王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扬州大学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分化
  • 5篇神经元
  • 5篇干细胞
  • 4篇体细胞
  • 4篇前体
  • 4篇前体细胞
  • 4篇中脑
  • 4篇基质干细胞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多巴胺能
  • 3篇诱导分化
  • 3篇神经元样
  • 3篇神经元样细胞
  • 3篇体外
  • 3篇细胞分化
  • 3篇基因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干细...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苏州市吴中人...

作者

  • 9篇贡志刚
  • 9篇兰青
  • 7篇闫西刚
  • 6篇黄强
  • 5篇王晓东
  • 5篇张荣俊

传媒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尝试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ventral meseneephalic precursor,VMP)并进行诱导分化。方法 取材E11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细胞在bFGF培养液中原代培养7天,撤去bFGF,加AA-2P诱导分化7~10天,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前体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14天及17天,细胞数量分别扩增至培养前的49.76倍和58.43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群体中除了VMP外,还可见大量的神经元(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结论 近交系大鼠VMP能够在体外扩增并分化,可得到较多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王晓东贡志刚兰青黄强闫西刚
关键词:近交系细胞培养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相关基因研究
2013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所涉及的相关基因,并探讨这些基因在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时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MSCs至第4代,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7d,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和纯化RNA,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及技术对诱导前后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诱导前后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总共找到97条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2条,下调基因35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24条,其中上调18条,下调6条。结论 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BMSCs奠定基础。
闫西刚贡志刚张荣俊兰青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基因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的相关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合适实验条件,并探讨其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而后通过贴壁培养法培养及纯化,观察其生长特性;对纯化后的BMSC使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传4代后,纯度最高,可达(95.23±3.06)%;其诱导分化7 d后,(75.43±7.63)%的细胞表现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样细胞,(33.01±6.73)%的细胞则为GFAP阳性的胶质细胞。结论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经bFGF和EGF诱导后可大量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闫西刚贡志刚兰青王晓东黄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分化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一系列研究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人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有望用以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2/2007-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研究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体质量约300g。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其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RNA后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分析诱导前后差异基因表达谱,并有选择地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②诱导分化后神经细胞的鉴定。③诱导分化前后基因芯片的检测。④基因芯片结果的分析。⑤实时定量PCR的验证。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形态上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免疫荧光证实β-TubulinⅢ染色后阳性率为(69.04±5.63)%。基因芯片共发现差异基因215条,其中上调基因125条,下调基因90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13条,其中上调7条,下调6条。挑选重要的4条基因Bmp4、Robo2、Numb、Enc1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明确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骨髓基质干细胞奠定基础。
张荣俊贡志刚闫西刚兰青黄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基因芯片基因
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子特征
2009年
背景:一系列研究表明,腹侧中脑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可在体外经人工诱导分化为大量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望用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但是其分子特征尚不明了。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得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5-12/2008-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研究室以及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完成。材料:健康成年近交系Wistar孕鼠(>36代),体质量约300g,用于中脑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取材培养胎鼠腹侧中脑细胞,先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扩增,而后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诱导其分化。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4天,第7天抽提RNA后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基因的表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多巴胺能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后形态变化。②常见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基因在诱导分化前后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可在体外被大量诱导分化成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并且不同程度地表达多种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基因乙醛脱氢酶1A1亚家族、钙结合蛋白1、多巴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通道、囊泡单胺转运体2。随着细胞诱导分化的进行,这些标记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其中显著上调的标记基因为钙结合蛋白1,而显著下调的标记基因为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通道。结论: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可在体外大量诱导分化成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的主要源自中脑腹侧被盖区(A1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贡志刚张荣俊王晓东兰青
关键词:中脑前体细胞分化神经元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BMP4基因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其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行基因芯片检测BMP4基因表达水平,并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在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后的芯片表达谱中,BMP4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且实时定量PCR亦证实此结果。结论在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过程中,BMP4基因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张荣俊贡志刚闫西刚兰青黄强
关键词:基质干细胞细胞分化神经元寡核苷酸序列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近交系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外定向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并诱导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为研究DN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材胎龄11d的近交系大鼠胚胎VMP,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培养7d后换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诱导分化为DN,随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细胞总数扩增49.76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中(71.33±20.42)%为TH阳性的DN,后者占细胞总数的(24.85±12.85)%。结论近交系大鼠VMP经体外原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比例的DN,可作为深入研究DN定向分化分子机制的细胞模型。
王晓东贡志刚兰青黄强闫西刚
关键词:近交系中脑前体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
中脑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胶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原代培养的近交系胎鼠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entral mesencephalic precursors,VMP)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胶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原代培养近交系胎鼠VMP,体外增殖培养7d后诱导分化7d。在第7天、11天和14天抽提RNA,用Affymetrix Rat Expression Array2302.0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分析差异基因。结果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的GFAP、S100b、Gja1和Clu基因均明显上调,而GDNF家族基因无明显改变。结论在体外VMP的诱导分化过程中,随着星形胶质细胞的增多,GFAP、S100b、Gja1和Clu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贡志刚张荣俊王晓东兰青
关键词:中脑前体细胞星形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中脑前体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BMSCs对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体外扩增和定向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营养机制.方法 分别取胎龄11d大鼠胚胎VMP、成年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并建立二者的共培养体系.体外扩增7 d的VMP分为对照组、BMSCs分化液组、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组,分别加入普通分化液、BMSCs分化液、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化期末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比较3组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结果诱导分化7 d后,对照组、BMSCs分化液组和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组中细胞数分别较培养前扩增(44.13±4.75)倍、(60.63±5.25)倍、(64.00±7.63)倍,TH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8.76±5.20)%、(23.49±4.10)%、(28.08±5.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能够通过分泌营养因子有效促进VMP增殖并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王晓东贡志刚张恒柱闫西刚兰青黄强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