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BA201106150)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云丛伟徐江锋戴良忠张高望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旋翼
  • 2篇气动
  • 1篇单旋翼
  • 1篇多级轴流压气...
  • 1篇悬停
  • 1篇旋翼无人机
  • 1篇压气机
  • 1篇双旋翼
  • 1篇气动性能
  • 1篇气动优化
  • 1篇气动优化设计
  • 1篇气囊
  • 1篇人机
  • 1篇轴流
  • 1篇轴流压气机
  • 1篇无人机
  • 1篇结构网格
  • 1篇共轴式
  • 1篇共轴双旋翼
  • 1篇涵道

机构

  • 3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3篇王云
  • 1篇戴良忠
  • 1篇周建波
  • 1篇徐江锋
  • 1篇张璨
  • 1篇丛伟
  • 1篇张锦川
  • 1篇张高望

传媒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悬停涵道共轴双旋翼干扰流动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非结构网格法对共轴式涵道双旋翼和涵道单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定常Navier-Stokes(N-S)方程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和分析。将计算域分别为旋转区与静止区两个子域,涵道入口前缘形成负压区是涵道产生附加拉力的原因所在。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双旋翼及涵道间的相互干扰使得上下旋翼的拉力性能下降,上旋翼对下旋翼的干扰程度大于下旋翼对上旋翼的影响程度;桨叶总距角增加,则下洗速度大幅度增加,拉力系数增加;涵道双旋翼之间距离增加,上、下旋翼拉力系数均增大,总拉力系数增大,上、下旋翼间的干扰减弱,总拉力性能提升;随着总距角的增加,涵道双旋翼和涵道单旋翼涵道产生的附加拉力均增加,涵道附加拉力在总拉力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少;增大桨涵间隙可使涵道双旋翼增升效益降低,在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小桨涵间隙。
王云丛伟徐江锋戴良忠
关键词:非结构网格
基于DOE的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
2012年
在保持绝热效率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级负荷或级增压比是航空轴流压气机发展的永恒追求。探讨了将DOE实验设计优化理论引入航空轴流压气机的初始设计与后期优化的具体做法:首先,使用拉丁超立方设计,在效率最大化、总压比为目标匹配值的准则下,确定各约束条件的变化域并生成试验方案;其次,依据发动机总体设计要求,选取适当的初始设计参数,借助一维流线反问题计算程序进行计算,运用一维正问题程序进行验算;再次,在一维计算合格基础上做二维轴对称计算,对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压气机的工作特性进行分析表明,基于拉丁超立方设计的压气机具有较高的级增压比和较宽广的稳定工作范围;最后,对压气机进口总压和第一级静子预旋角度等应用响应面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压气机总体性能较此前有较大提高。
张锦川王云张璨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轴流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
变距旋翼无人机悬停气动性能分析与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新型旋翼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在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了变距旋翼技术。本文以参考旋翼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旋翼翼型的转速、桨距角在悬停状态下的气动特性。经过对比拉力系数、扭矩系数以及悬停效率,得到马刀型旋翼在6000r/min,桨叶角12°具有最大的悬停效率,并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旋翼气囊无人飞行器的整体优化以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诗鸾王云张高望乐淑玲周建波
关键词:旋翼气囊无人机悬停气动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