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C0025Q)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叶建红李峻辉宁亚功彭仲杰杨举伦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头
  • 6篇股骨
  • 6篇股骨头
  • 5篇坏死
  • 4篇血管
  • 4篇血性
  • 4篇缺血性坏死
  • 4篇股骨头缺血
  • 4篇股骨头缺血性
  • 4篇股骨头缺血性...
  • 3篇基因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机构

  • 6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叶建红
  • 5篇宁亚功
  • 5篇李峻辉
  • 4篇彭仲杰
  • 3篇杨举伦
  • 1篇侯宗柳
  • 1篇吴亚玲
  • 1篇王云华
  • 1篇于海鹰
  • 1篇蔡学敏
  • 1篇刘建生
  • 1篇贺斌
  • 1篇栾晓文
  • 1篇卫仲粼
  • 1篇蔡学敏
  • 1篇叶建红
  • 1篇贺斌
  • 1篇王云华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兔股骨头滑膜细胞的表达
2005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在兔股骨头滑膜细胞的表达,以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因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08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和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心实验科完成。选择健康成年24周龄以上的日本大耳兔12只,对照组和基因组各6只。将重组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VEGF)和空载体pcDNA各200μg分别注入基因组和对照组兔髋关节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DNA/VEGF和pcDNA在滑膜细胞中的表达。结果:VEGF基因转染7d后,可见pcDNA/VEGF在滑膜细胞高效表达,而对照组(空质粒pcDNA)则无。结论:重组VEGF基因可在兔股骨头滑膜细胞中表达,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为基因干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了理论基础。
叶建红宁亚功侯宗柳刘建生杨举伦蔡学敏李峻辉彭仲杰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
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5
2004年
为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我们给实验动物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8周后进行X线摄片、血液流变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造模成功 .
叶建红李峻辉宁亚功王云华杨举伦贺斌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X线摄片造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肌肉注射
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血管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叶建红宁亚功李峻辉王云华彭仲杰贺斌杨举伦蔡学敏卫仲粼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难治DSA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被引量:15
2005年
叶建红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病机肝肾阴虚劳损瘀血
血管生成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概况被引量:4
2004年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进行探讨 ,结论是局部缺血而导致股骨头坏死。应用中药复方和基因疗法可促进血管生成 ,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叶建红宁亚功李峻辉彭仲杰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复方基因疗法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李峻辉吴亚玲叶建红宁亚功于海鹰彭仲杰栾晓文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活血祛瘀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