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03021009)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5
相关作者:叶茂昌王来平李容新周来生康然刚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美国波士顿大学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损
  • 6篇颌骨
  • 5篇骨缺损
  • 4篇颌骨缺损
  • 4篇无机活性元素
  • 4篇无机诱导因子
  • 4篇活性
  • 3篇骨组织工程
  • 2篇体外
  • 2篇祖细胞
  • 2篇组织工程支架
  • 2篇细胞
  • 2篇工程支架材料
  • 2篇骨支架
  • 2篇骨支架材料
  • 2篇骨重建
  • 2篇骨祖细胞
  • 2篇骨组织
  • 2篇骨组织工程支...
  • 2篇创面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美国波士顿大...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波士顿大学

作者

  • 13篇叶茂昌
  • 11篇王来平
  • 10篇李容新
  • 7篇周来生
  • 6篇陈梅梅
  • 6篇康然刚
  • 5篇黄婕
  • 4篇龚飞飞
  • 4篇周媛
  • 4篇白冰
  • 4篇周瑜
  • 2篇黄晓君
  • 2篇张震东
  • 2篇陈柯
  • 1篇刘青
  • 1篇戴云海
  • 1篇胡闻
  • 1篇刘雨生
  • 1篇朱祖武
  • 1篇张志宏

传媒

  • 4篇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无机活性诱导元素支架材料行下齿槽神经切除后神经管骨重建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复发性第Ⅲ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下齿槽神经管开窗并行下齿槽神经全切除、神经管内置入无机活性诱导元素,利用其成骨特性以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下牙槽神经撕脱术后复发病例18例,用球形磨钻磨除下颌第一前磨牙至下颌角下牙槽神经管周围骨质,形成直径约2cm的长条形骨窗,完整切除下齿槽神经,磨钻选磨,置入无机活性诱导材料。对患者术后随访至少2年,并对本手术方法治疗下齿槽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水肿、感染等并发症。6例患者术后7 d内有余痛不止,1周后疼痛基本消失,X线连续观察2年下齿槽神经管成骨效果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复发性第Ⅲ支三叉神经痛,副作用是下齿槽神经切断造成的局部麻木。
周瑜叶茂昌Chou L李容新王来平黄婕龚飞飞
关键词:骨重建
骨密度测量在评估骨支架材料促成骨作用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再造,应用骨密度测量来评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构建骨修复中的价值。方法:15只雌性山羊按每组5只以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大型箱状缺损,左侧置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分别于4、8、12周处死1组5只山羊,行骨密度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X线光密度法(XBMD)检测。结果:DXA和XBMD检测,实验侧和对照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侧的骨密度系数呈递增式上升,证明本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的骨诱导作用。对照侧的骨密度系数维持较低水平,提示自发性成骨现象欠佳,在12周前的骨缺损区尚未明显出现自我修复痕迹。骨密度测量可作为术后动态监测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存活与否的指标之一。
叶茂昌周来生李素梅陈梅梅王来平李容新张震东康然刚
关键词:颌骨缺损
非定向诱导的骨髓移植重建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以非定向诱导的骨髓移植重建颌骨缺损,寻找再造人体骨组织新方法。方法对13例因颌骨囊肿术后缺损同期施行取自髂骨骨髓-松质骨颗粒移植,厚度0.2min纯钛制作的钛网成形。术后6—20个月随访创口愈合和移植物排异情况。对2例因钛网尖锐边缘刺激致黏膜破溃的移植物进行相应观察。结果随访6~2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前的颌骨形态,质地坚实,无排异反应,供区无畸形和功能障碍,X线及组织学检查提示为非骨性重建。结论取得了填充骨缺损,行使咀嚼压力和恢复外形的效果;纤维组织替代而形成结构质量上的缺陷。
白冰朱祖武李容新王来平陈梅梅康然刚叶茂昌
关键词:骨髓移植颌骨缺损
应用无机活性元素敷料治疗老年人术后难愈性创面溃疡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无机活性元素敷料在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溃疡修复中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收集3年中我科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后出现创面愈合困难病例5例,接受无机活性元素敷料10mg/cm2治疗,观察治疗5d、10d创面愈合情况,计算10d后创面愈合缩小率。结果:治疗5d时即出现创面愈合过程,10d时达到创面缩小率为83.2%。结论:无机活性元素敷料在老年患者皮肤损伤修复中,对皮肤创面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黄婕叶茂昌周来生周媛王来平李容新白冰黄晓君
关键词:无机活性元素难愈性溃疡
应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行山羊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在骨大型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山羊15只按第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核浓聚性的再血管化及明显成骨现象,而实验组则随时间呈单驼峰状,在8周时达峰值,而到12周时血管化已完成,转为以成骨为主,故出现ROI和摄取比值的轻度下降趋势。结论99mTc-MDP监测到新生骨的良好成骨效能和再血管化状况,是一种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构建骨的监测手段。
康然刚王来平刘雨生周来生戴云海李容新陈梅梅张志宏周媛叶茂昌
关键词:无机诱导因子放射性核素
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应用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修复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研究该材料的成骨性能,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山羊15只,按4、8、12周3个时间点分为3组,于双侧下颌角手术制备30mm×25mm×10mm的大型箱状缺损,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A组),右侧空白对照(B组)。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缺损修复区和材料—骨界面标本,观察组织动态学。结果:!4~12周A组有进行性成骨、钙化、骨髓形成的过程,而B组骨缺损内为未充满的纤维结缔组织,下缘有不成熟的软骨细胞附着。结论:支架材料有相当良好的生物活性;修复骨缺损显示优良的修复效果;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叶茂昌周来生陈柯胡闻陈梅梅李容新王来平
关键词:无机诱导因子组织学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下颌骨
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山羊颌骨缺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应用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观察支架材料骨构建效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2/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分子生物相容学研究室研制提供;21只雌性健康山羊由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皖医实动准字01号)提供,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山羊15只,按4,8,12周3个时间点分为3组,位下颌角部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的大型箱状缺损。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为实验组,右侧空白对照为对照侧;剩余6只山羊为对照组,不手术。③观察指标:术后4,8,12周应用X射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显像观察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并测定骨密度;应用血液学检查及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复合细胞培养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①一般观察:实验山羊无手术死亡,创口Ⅰ期愈合。②X射线片:实验侧有渐进性骨密度增高,阻射影逐级增强,对照侧呈透光阴影。③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验侧有较明显的核浓聚和再生血管化现象,对照侧无骨重建,故无骨代谢变化。④骨密度测量系数:实验侧呈递增式上升,对照侧维持较低水平,提示无自发性成骨。⑤组织学观察:实验侧呈时间递增性骨重建现象,在12周时新骨已完全形成并钙化基本完成,而对照侧直到12周仍无成骨现象。⑥生物相容性:各组的血常规、细胞形态、生化和相关酶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良好的成骨和再血管化功能,且生物相容性好,提示由该支架材料诱导的组织工程化骨构建有望成为临床骨组织大型缺损的替代材料。
叶茂昌Chou L王来平李容新陈梅梅康然刚周媛白冰龚飞飞黄婕周瑜
关键词:无机活性元素山羊颌骨缺损
骨祖细胞的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8年
学术背景:寻找能重建再造骨缺损的种子细胞,获得稳定可靠的细胞来源是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重要先决条件。组织工程化骨已成为最有希望进入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成果之一。目前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集中于成骨细胞范畴,而对可以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并最终成骨的骨祖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本文就骨祖细胞的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便了解骨祖细胞在骨组织工程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检索策略:由本文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6-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steoprogenitor cel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for mation",同时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祖细胞,骨组织工程,骨形成"。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与骨祖细胞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关。排除标准: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共收集到66篇关于骨祖细胞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纳入30篇。1篇为综述,其余29篇为临床或基础研究。资料综合:①骨祖细胞的特征:骨祖细胞具有阶段性的分化特征,第一代是增殖能力最强的骨祖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但数目无明显减少。②传统观念认为骨形成过程主要是由内分泌系统及局部因子等调控。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组织内的一些神经细胞因子、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骨形态发生蛋白2、内皮细胞等均可加强骨祖细胞的成骨能力。结论:骨祖细胞具有阶段性分化和增龄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其增殖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周瑜叶茂昌
关键词:骨祖细胞骨组织工程骨形成
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对颌骨缺损骨创面骨祖细胞的生物诱导作用
2010年
目的:应用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分离培养鉴定成骨细胞,并将其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生长,探讨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对骨祖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生物诱导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出成骨细胞,并用碱性磷酸酶(Burstone偶氮偶联法)染色法、茜素红染色法、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形成情况、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生长周期进行鉴定,然后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体外复合生长,对复合体进行形态学、扫描电镜、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变化的测定,评价细胞与材料的相容性。结果: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分离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且有大量的钙结节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其具有良好的分泌细胞特性,此成骨细胞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14 d,分布于支架材料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形成钙结节,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中含有大量的骨祖细胞,具有较强的向成骨细胞分化和繁殖能力。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有望获得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组织工程骨。
龚飞飞周来生李容新王来平黄婕叶茂昌
关键词:骨祖细胞成骨细胞无机活性元素
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学研究——兼论人体外复合细胞相容性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动物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行骨重建,评价其及其降解产物对血液和植入区周围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和人体外复合细胞培养的生物相容性观察。方法15只雌性山羊作为实验组,术后4,8,12w处死动物对相关重要脏器进行大体解剖学和组织病理观察;另取雌性山羊15只作为对照组;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行细胞形态、电镜和MTT观察。结果血液学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未见形态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支架置入区域病检符合组织工程骨的愈合过程;人体外复合细胞培养的检测中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生物相容性观察提示:本支架材料无急慢性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王来平周来生刘青陈柯陈梅梅康然刚周媛白冰黄晓君叶茂昌
关键词:无机诱导因子生物相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