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4-3024)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申传安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姚咏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降解
  • 2篇烧伤
  • 2篇肌管
  • 2篇降解
  • 2篇泛素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油纱
  • 1篇烧伤治疗
  • 1篇生物敷料
  • 1篇水胶体
  • 1篇水胶体敷料
  • 1篇兔骨骼肌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皮片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柴家科
  • 4篇申传安
  • 3篇盛志勇
  • 2篇姚咏明
  • 2篇杨红明
  • 1篇尹会男
  • 1篇李桂珍
  • 1篇李利根
  • 1篇贾晓明
  • 1篇冯瑞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脓毒症呼吸肌蛋白降解代谢的变化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呼吸肌蛋白降解代谢变化的规律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B组)、脓毒症组(S组)及对照组(C组)。B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S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g/kg)制成烧伤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2 h和6 h,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胸大肌、肋间肌和膈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Northern杂交检测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S组伤后2 h和6 h三处肌肉组织内3-MH的含量较B组和C组均显著升高(P<0.05),B组伤后2 h胸大肌和肋间肌内3-MH的含量较C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6 h三处肌肉组织内3-MH的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S组伤后2 h和6h三处肌肉组织内泛素mRNA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B组和C组均显著增强(P<0.01),B组伤后2 h和6 h三处肌肉组织内泛素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C组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呼吸肌细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现持续增强现象,肌纤维蛋白降解率也显著增加。这对于进一步从蛋白降解角度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呼吸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有参考意义。
申传安柴家科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呼吸肌蛋白降解泛素
地塞米松对离体培养肌管泛素系统基因表达的调节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意义。方法无菌分离Wistar大鼠(2日龄)下肢肌肉,组织块培养法增殖、传代成肌细胞,融合形成肌管,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应用含有地塞米松10ng/ml(A组)、100ng/ml(B组)、1000ng/ml(C组)和不含地塞米松(D组)的培养液培养肌管,24h后收集肌管,核糖核酸印迹法测定肌管内泛素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肌管内泛素mRNA(2·4kb)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的表达A组、B组和C组均较D组显著增强(P<0·01),B组和C组均较A组显著增强(P<均0·01),而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能增强体外培养的骨骼肌肌管内选择性蛋白降解途径———泛素系统的基因表达,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
申传安柴家科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地塞米松泛素基因表达
水胶体敷料与凡士林油纱对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所造成的密闭湿润环境对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成人中厚皮供皮区创面,一组应用凡士林油纱,一组应用水胶体敷料,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供区有无感染等。结果:使用水胶体敷料组较凡士林油纱组创面疼痛减轻,且创面愈合快:水胶体敷料组(9.26±1.21)d,凡士林油纱组(13.34±2.56)d,P<0.01。两组创面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供皮区创面愈合加快,疼痛减轻,是一种较理想的敷料。
申传安柴家科杨红明李桂珍贾晓明李利根
关键词:生物敷料烧伤治疗
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幼兔下肢骨骼肌肌肉,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成肌细胞,待其融合形成肌管,采用L-[3,5-3H]-酪氨酸标记肌管内蛋白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胰岛素组(用含100 nmol/L胰岛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地塞米松组(用含100 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和胰岛素+地塞米松组(用含100 nmoL/L胰岛素+100 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每组含24孔肌管。培养24 h后.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培养液和肌管内L-[3,5-3H]-酪氨酸的含量,计算肌管内蛋白的降解率。RNA印迹法测定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以其与内参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灰度值之比表示。结果肌管内蛋白的降解比:地塞米松组为0.5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38±0.04,P<0.01);胰岛素组为0.35±0.0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胰岛素+地塞米松组为0.41±0.03,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5)。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泛素2.4 kb条带为0.82±0.15、1.2 kb条带为0.60±0.10,C2亚基为0.75±0.16)比较,地塞米松组(泛素2.4 kb条带为2.15±0.23、1.2 kb条带为1.50±0.14,C2亚基为1.50±0.13)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地塞米松组(泛素2.4 kb条带为1.25±0.17、1.2 kb条带为0.85±0.09,C2亚基为0.90±0.15)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胰岛素组(泛素2.4 kb条带为0.85±0.07、1.2 kb条带为0.65±0.12,C2亚基为0.76±0.09)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胰岛素对兔骨骼肌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和蛋白代谢分别有较弱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但能有效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该
申传安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尹会男冯瑞
关键词:肌纤维胰岛素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