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6400)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魏建锋赵永庆陈永楠屈可朋王慧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半固态变形量对Ti14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 2010年
- 研究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经不同变形量(45%~75%)半固态锻造后的热稳定性能,分析变形量对合金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改变析出相的形态及晶粒尺寸,使合金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能。随变形量的增加,Ti14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塑性有所改善。半固态变形量较小时(45%),合金晶粒粗大,Ti2Cu相呈长条状分布于晶界,高的强度取决于析出相强化作用;随变形量增大(75%),晶粒细化,Ti2Cu相呈颗粒状或短棒状弥散分布,产生细晶强化,使得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改善。断口分析表明:变形量较小,断口存在大量撕裂棱;变形量达到75%,断口以韧窝为主;表明析出相和晶粒尺寸共同决定Ti14合金的热稳定性能。
- 屈可朋陈永楠高一帆魏建锋赵永庆王慧
-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量热稳定性
- 冷却方式对半固态Ti14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2010年
- 采用OM,SEM,XRD研究不同的冷却方式炉冷(Furnace Cooling,FC)、空冷(Air Cooling,AC)和水淬(Water Quenching,WQ)对半固态Ti14合金微观组织形貌以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冷却方式均没有改变合金的相组成,但影响Ti2Cu相的形态和分布。炉冷后,Ti2Cu相以颗粒状按一定位向析出,并排列形成条状和树枝状;空冷后,Ti2Cu相以颗粒状和层片状分布于晶内和晶界;水淬后,晶界液相特征明显,晶内和晶界无明显析出。分析认为:半固态Ti14合金冷却过程中经历了包晶凝固,包晶反应发生在液相/β/Ti2Cu三线交点处,使得三线交点处的溶质分布很不规则,包晶相的形核和生长形态发生改变,同时,冷却方式不同影响包晶反应程度,从而影响后序的共析组织,使得不同冷却方式冷却后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形貌。
- 王慧陈永楠高一帆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
- 关键词:冷却方式
- 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5
- 2009年
- 以新型阻燃Ti14合金(α+Ti2Cu)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固态锻造(950℃)和半固态锻造(1000℃),对比研究合金半固态变形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讨论可能引发组织和拉伸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半固态锻造过程未发生动态再结晶,使得室温组织晶粒粗大,液相Ti2Cu在压力作用下沿晶界分布,形成了偏析,粗化了晶界,改变了晶界的结构;晶界结构的变化诱发了晶界的硬化效应,使得室温拉伸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
-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王慧
- 关键词:半固态变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Ti14合金半固态塑性变形的热力模拟
- 2011年
-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Ti14合金在应变速率为5×10-3~5 s-1,变形温度为1273~1423 K,变形量为60%条件下的半固态塑性变形行为。分析了合金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流变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合金在半固态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屈服现象,流变应力受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较大,稳态流变应力和峰值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温度下,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分析可能是由于液相含量和分布对初生α-Ti骨架的解聚作用所致。
-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马雪单郝建民
- 关键词:半固态TI14合金
- 不同半固态加工变形量的Ti14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晶界特征被引量:2
- 2008年
- 研究了Ti14合金半固态加工变形过程中合金组织的演变规律及晶界特征,探讨了不同变形量下晶粒长大的机制及晶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工变形过程改变了液相的分布,使得液相沿晶界向试样表面流动;当变形量在45%~60%时,宏观组织粗大,晶界清晰,晶粒以Ostwald熟化机制长大;当变形量超过75%后,晶界细化并出现不连续晶界,晶粒以合并长大机制为主,遵循位向择优原则;变形过程中改变了晶界的界面能,促使晶界发生迁移和转动,导致弯曲的晶界向其曲率中心方向移动,三叉晶的交角向120°趋近。
-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
- 关键词:TI14合金晶界特征
- 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的组织演变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新型阻燃合金Ti14合金(α+Ti2Cu)为对象,研究了Ti合金在固态和半固态变形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温度和变形量对合金晶粒形态和晶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态条件下未发生动态再结晶,使得晶粒粗大,温度影响了液相的析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析出量增加,并集中在晶界处,使得晶界宽化,由不连续转变为连续分布;变形量改变了晶界的界面能,促使晶界发生迁移和转动,导致弯曲的晶界向其曲率中心方向移动,三叉晶的交角向120°趋近。
-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王慧
- 关键词:钛合金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显微组织
- 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的晶界偏析行为被引量:6
- 2009年
- 以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为对象,研究了合金在半固态条件下的晶界偏析行为。结果表明,Ti14半固态变形使得Cu元素在晶界偏聚,冷却后以Ti2Cu相偏析于晶界,偏聚和偏析过程与半固态变形温度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提出了Ti2Cu相形核和析出长大动力学模式,并用非经典形核长大理论进行了解释。
-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王慧
-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晶界偏析
- 半固态加工Ti14阻燃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和断口特征
- 2008年
- 以新型阻燃合金Ti14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合金常规加工和半固态加工后,试样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宏观力学行为,分析了断口的宏观、微观形貌及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半固态加工试样300℃以下拉伸,表现出高强度、低塑性特征,400℃以上拉伸两种加工方法的强度和塑性非常接近;半固态高温断口特征表现为韧性断裂,宏观断口存在明显的二次裂纹。
- 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王慧
-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高温拉伸断口特征韧性断裂
- Ti14合金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
- 2009年
- 研究了Ti14合金在1000和1050℃半固态下,不同保温时间微观组织的演化过程,计算不同半固态温度下晶粒的生长指数,并分析半固态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界和晶粒尺寸以及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明显长大,晶粒形态趋于圆整,晶界处液相由不连续分布转变为连续分布最终呈网格状;1000和1050℃对应的晶粒生长指数分别为0.88和0.97,表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微观组织的演化。
- 王慧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屈可朋
-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
- 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后热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以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为对象,对比研究常规和半固态加工后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热暴露时间不超过150h时,半固态加工试样的强度明显优于常规加工试样,且塑性相差不大。而热暴露200h后两种状态加工的合金热稳定性相近。常规加工态,Ti2Cu相以颗粒状弥散分布于晶内;半固态加工,Ti2Cu相熔化并在冷却过程中以条状偏析于晶界,使得断口韧窝粗化并出现少量解理条纹,这是导致合金热稳定性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 屈可朋陈永楠魏建锋赵永庆王慧
-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变形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