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1034)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钮维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 洞穿当代“中国威胁”论
- 西方国家用不完全归纳法对历史事实进行推演,从而形成"中国威胁"论。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实力的不断强大与西方大国国际主导地位稳定程度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中的核心是中国政治制度与历史传统是否具有侵略性。"中国威胁"论利用民主...
- 钮维敢
- 关键词:民主和平论冷战思维
- 文献传递
-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安全及其对策
- 2009年
- 国际金融海啸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强,一方面,为不少国家带来了丰厚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给各国经济安全带来挑战。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型中,经济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可崇拜市场和美国模式,而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
- 钮维敢
-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安全
- 论当代国际格局变化下的印度中东外交被引量:4
- 2010年
- 冷战时期,印度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奉行了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阿拉伯联盟和反对以色列的中东外交政策,但在冷战缓和时期也有些变化;冷战结束后,印度在试图维持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关系基础上与以色列建交,在试图与西方大国的协同中谋取在中东的利益最大化。印度的中东外交受到多极化力量和单极化力量角逐的影响,但其中东外交的角色转变基本上围绕与美以加强合作,它属于介于西方与伊斯兰两种国际力量间的游移势力。
- 钮维敢
- 关键词:冷战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观点述评被引量:1
- 2010年
- 关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成因观点主要有:金融体系或管理失败论、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论、新兴国家责任论、美国责任论及全球化负效应论等,都试图从根源上剖析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并提出一些对策。每种观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难以全面解释金融危机的根源。理解本次金融危机,应汇通相关学科,共同挖掘其根源,并把此次金融危机与冷战结束给全球造成的影响进行对比思考,或将有助于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
- 钮维敢
-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 论冷战遗留的美韩同盟
- 2009年
- 当代美韩同盟是冷战遗留下来的。美韩同盟是适应冷战需要,在美国的主导下,为了对付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而建立的冷战同盟。苏联解体之后,虽然东北亚冷战仍然余音绕梁,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美韩同盟的冷战功能受到了限制或腐蚀。然而美国在东北亚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同盟的主导角色,韩美臆想中"威胁"韩国的冷战因素依然存在,这决定了美韩同盟去冷战功能的过程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 钮维敢
- 关键词:美韩同盟冷战
- 论美日结盟的三大因素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冷战遗留问题的美日同盟,之所以能在冷战后继续加强,与日本的两大传统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是日本外交政治传统中同时具有欺弱的侵略性和仰强的依附性,是美日结盟的必然因素之一;第二是日本国民性中的神皇文化积淀有利于美日同盟冷战结束后继续存在和加强;第三是西方民主和评论的链接性因素使得美日彼此认同为同质国家,并共同应对可能涉及美日的潜在威胁。
- 钮维敢
- 关键词:美日同盟日本外交冷战
- 2008国际金融危机与冷战思维因素被引量:1
- 2009年
-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 钮维敢
-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冷战思维冷战结束历史终结论
- 偏见和对立——当代“中国威胁”论透视被引量:4
- 2010年
- 西方国家用不完全归纳法对历史事实进行推演得出的结果,却被当作完全归纳推理的论断去应用,从而形成"中国威胁"论。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实力的不断强大与西方大国国际主导地位稳定程度之间的关系。"中国威胁"论利用民主和平论和经验主义历史哲学观进行推理,其内核是冷战思维。近现代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都是孳生于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的经济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世界经济安全的深远危害,却反映了中国是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不是威胁。
- 钮维敢
- 关键词:民主和平论冷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