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60047)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姜照君吴志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农村
  • 2篇乡村
  • 1篇对农电视节目
  • 1篇对农节目
  • 1篇新农村建设报...
  • 1篇议题
  • 1篇议题设置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日报
  • 1篇农机
  • 1篇农机装备
  • 1篇农机装备结构
  • 1篇农民
  • 1篇农民日报
  • 1篇评价指标
  • 1篇评价指标体系...
  • 1篇求真
  • 1篇消息类

机构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姜照君
  • 4篇吴志斌

传媒

  • 2篇文化产业研究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今传媒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最美乡村空间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舒适物的分析视角被引量:6
2015年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亟须建立"最美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舒适物的分析视角,可以从自然舒适物、生产舒适物、生活舒适物、文化舒适物、社会舒适物五个维度构建乡村聚落空间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村落空间中嵌入自然、生活、生产、文化和社会等舒适物,可以促进具备可参观性的乡村聚落的空间开发,以期为"可居可游"的最美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吴志斌姜照君
对农电视节目创作的“走转改”思考——兼议新农村建设宣传实践的路径选择
2012年
"走转改"活动实施以来,一直是媒体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也是媒体从业人员践行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如何在实践中思考对农电视节目的"走转改"问题,探讨对农节目在创作实践中如何通过建构有感染力的传播场、撷取有亲和力的乡土艺术语言以及寻求有吸引力的创作手法等,以增强对农节目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公信力,并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吴志斌姜照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对农节目
可参观性的空间生产与乡村舒适物的耦合关系——以“最美乡村”为主线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渐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再自外于城市的发展,而应纳入城乡互动发展的思路中来。本文以"最美乡村"为例,从舒适物的视角探讨乡村舒适物的嵌入与最美乡村的空间生产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认为,其间存在三种层级的耦合发展阶段,即由第一层级"感知的空间"与"原生态的舒适物"的耦合,过渡到第二层级"构想的空间"与"规划建设的舒适物"的耦合,再上升到第三层级"生活的空间"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物"的耦合,从而达到一种可参观性的空间生产与乡村舒适物之间和谐共生的耦合状态。
吴志斌姜照君
媒介变迁视角下我国科学传播的理念转向及路径选择
2013年
一直以来,科学传播议题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的参与,媒介的变迁无疑也会影响科学传播。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媒介的变迁对我国科学传播历程进行追溯性分析,发现科学传播对象、范围和内容等发生了诸多变化,而传播目的与动机等始终未能脱离以"善"而非"真"为出发点的传播理念,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科学传播需要在传播路径上由"从善"转向"求真",以期对我国科学传播的路径选择提供一种参照。
姜照君
关键词:求真
新农村建设报道的内容分析与策略选择——以《农民日报》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之后,涉农媒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并在政策宣传、经验推广、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2013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国家的重要举措,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报道又成为涉农媒体的热点话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报道进行相应的回顾和总结,并对近年来该议题的报道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基于此,本文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底《农民日报》关于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及其变化进行历史性考察,以期对新型城镇化的报道方式及策略选择提供比较意义上的参照。
姜照君吴志斌
关键词:《农民日报》议题设置历史性考察消息类农机装备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