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181)

作品数:43 被引量:464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秋菊兰兰王大勇韩东一赵亚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基因
  • 18篇突变
  • 15篇耳聋
  • 10篇新生儿
  • 10篇基因突变
  • 10篇GJB2
  • 9篇听力筛查
  • 8篇综合征
  • 8篇家系
  • 7篇新生儿听力
  • 7篇GJB2基因
  • 5篇遗传性
  • 5篇线粒体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非综合征型
  • 4篇听性
  • 4篇突变分析
  • 4篇前庭
  • 4篇联合筛查

机构

  • 4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篇兰州大学第二...
  • 12篇国家人类基因...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洛阳市妇女儿...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甘肃省卫生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8篇王秋菊
  • 22篇兰兰
  • 18篇王大勇
  • 16篇韩东一
  • 12篇赵亚丽
  • 12篇赵翠
  • 11篇郭玉芬
  • 11篇丁海娜
  • 11篇韩明鲲
  • 11篇刘晓雯
  • 10篇历建强
  • 9篇纪育斌
  • 8篇鲍晓林
  • 7篇史伟
  • 5篇纵亮
  • 5篇刘穹
  • 5篇徐百成
  • 4篇李倩
  • 4篇李庆忠
  • 4篇刘军

传媒

  • 27篇听力学及言语...
  • 4篇中华耳科学杂...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20篇2008
  • 4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听力正常人117例血样,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对各组GJB2基因突变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家系耳聋患者中存在GJB2致病突变28例,占32.18%;169例散发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致病突变24例,占14.20%;117例正常对照人群发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占4.27%。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家系耳聋患者与散发耳聋人群的发生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474,P<0.05),对存在GJB2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一步对其家系成员重点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惠培林郭玉芬鲍晓林刘晓雯王大勇王秋菊
关键词:GJB2基因突变耳聋家系
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针对一个中国的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分析其听力表型特点,并探讨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国人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对先证者还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21人,10人为耳聋患者。耳聋在家系中代代相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表型为一种迟发型的、渐进性的、以中间频率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家系1-3各代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30、22、16.7岁,有逐代提前的趋势。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长由中频逐渐累及全频,听力曲线由覆盆型变为平坦型。结论此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后续研究将针对此家系进行进一步的候选基因突变筛查、连锁分析及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刘穹余力生韩东一兰兰王卉史伟王秋菊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聋遗传异质性家系
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采集中国西北地区80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第7、19外显子,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或BioEdit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801例NSHI患者中共检测到125例发生GJB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5.61%(125/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率为8.99%(72/801),235delC约占所有突变的78.79%(156/198)。101人发生SLC26A4基因(P7、P19)IVS7-2A>G、H723R和T721M突变,突变率为12.61%(101/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5.12%(41/801)。结论在中国西北地区NSHI患者中,235delC是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IVS7-2A>G和H723R是SLC26A4基因主要的突变方式。
郭玉芬刘晓雯关静徐百成韩明鲲赵翠赵亚丽王大勇兰兰鲍晓林王秋菊
关键词:GJB2基因SLC26A4基因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转诊至指定的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取脐带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1555A>G、GJB2、SLC26A4)突变进行筛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力筛查结果 :初筛未通过174例(6.24%,174/2788),复筛64例(36.78%,64/174),复筛未通过15例(23.44%,15/64);确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例,其中,1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2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②基因筛查结果 :2788例中基因筛查异常者81例,其中6例(0.22%,6/2788)为mtDNA12SrRNAm.1555A>G阳性(给予禁用耳毒性药物等防聋指导),1例(0.04%,1/2788,确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40例(1.43%,14/2788)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34例(1.22%,34/2788)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听力损伤高危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起到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的作用。
胡书君历建强张鹏兰兰郑锦李娜宋杰王大勇田红霞丁海娜王嵩川王秋菊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基因筛查突变
陕西省部分聋哑学生聋病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常见致聋基因的筛查,初步了解陕西省部分耳聋人群的分子遗传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集陕西地区283例非综合征型聋哑学生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第8、第19外显子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目的片断,Alw26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m1555A>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标本和GJB2基因编码区及SLC26A4基因的第8、第19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 283例患者中,9例(3.18%,9/283)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m.1555A>G均质性突变;55例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包括纯合、复合杂合或显性携带者),突变频率为19.43%(55/283),8例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c.235delC和c.299_300del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4.13%(80/566)和3.89%(22/566),占所有GJB2基因致病等位基因数的87.18%(102/117),是该地区的热点突变;7例为SLC26A4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2.47%(7/283),13例携带SLC26A4基因单等位基因碱基改变,c.919-2A>G和c.2168A>G(p.H723R)占所有SLC26A4基因碱基改变等位基因数的88.89%(24/27)。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导致陕西省聋哑学生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c.235delC是其最常见的突变形式,c.919-2A>G和c.2168A>G(p.H723R)为SLC26A4基因主要的两种突变形式。对该地区耳聋患者行三个常见基因筛查,将为25.08%(71/283)患者提供明确分子病因学诊断,并将对32.51%(92/283)的患者及家族成员给予咨询。
朱一鸣郭玉芬刘晓雯王艳莉徐百成纪育斌历建强李倩王秋菊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RRNAGJB2SLC26A4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SLC26A4基因传递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SLC26A4基因的传递特征。方法收集3个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的病史资料和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各5ml,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第8、19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Sequencher4.9和DNAStar7.0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并对患者的后代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3个家系中共发现5名患者分别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H723R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的父母听力均正常,但均为单个等位基因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结论 3个家系中子代患病几率分别为60%、50%和50%。
王艳莉郭玉芬徐百成袁逸铭朱一鸣历建强李倩王秋菊
关键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丁海娜赵亚丽史伟韩明鲲王大勇韩冰兰兰王秋菊
关键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新生儿听力筛查
1469例新生儿TEOAE与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与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AABR)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联合使用的必要性及可靠性。方法对1469例新生儿,初筛采用TEOAE,复筛采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应用SPSS11.0软件对TEOAE和AABR联合筛查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1469例新生儿中,1374例TEOAE初筛通过者,复筛时TEOAE和AABR均通过1351例,均未通过5例,TEOAE未通过16例,AABR未通过2例,TEOAE和AABR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0);95例TEOAE初筛未通过者,复筛时TEOAE和AABR均通过69例,均未通过11例,TEOAE未通过14例,AABR未通过1例,TEOAE和AABR的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8)。最终确诊4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传导性听力下降。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初筛应用TEOAE,复筛应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方案可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
历建强纪育斌丁海娜赵翠李倩王秋菊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TEOAEAABR
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的流行病学文献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回顾总结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研的文献,了解其在国人耳聋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Cbmdisc和PUBMED数据库检索1996~2008年国内报道的各地区对A1555G突变流行病学调研文献,应用CHISS统计软件对每篇文献中样本量、样本特征、地域分布、突变频率及A1555G突变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应用的相互关系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纳入研究21篇,研究区域涉及国内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调查人群均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样本总量3473人,A1555G突变者230人(6.62%,230/3473);各地区样本量78~802人,突变频率0.67%~14.6%,各地区突变频率存在较大差异(P=0.0000)。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史的患者739人中A1555G突变者100人,突变频率为2.70%~33.33%,平均13.53%,高于非综合征型耳聋人群(P=0.0000)。结论国内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频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省市覆盖不全、种族均衡性偏差、地区数据差异较大、样本选择量不足、随机化不充分、缺少种族和年龄划分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系统的线粒体A1555G突变流行趋势研究。
纪育斌王秋菊兰兰王卉史伟刘穹满荣军韩东一
关键词:耳聋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流行病学药物性耳聋
柳州地区161例先天性聋患者易感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柳州地区161例先天性聋患者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该地区先天性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和门诊散发的经听力学诊断确诊为先天性聋的患者161例,采集静脉血样,提取DNA,经PCR扩增,采用限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GJB2、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和SLC26A4(PDS)三种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结果161例患者中1例(0.62%)为线粒体DNA1555G突变,2例(1.24%)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1例为235delC杂合突变,1例为299~300delAT杂合突变,GJB2总体突变携带率为2.48%;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10例(6.21%)。总体分子水平上能明确诊断或提示遗传性聋者占9.31%。结论柳州市本组先天性耳聋患者中,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频率较低,未知的遗传或环境因素在该地区耳聋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赵恒静纪育斌李红辉赵翠王秋菊
关键词:先天性基因突变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