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630)

作品数:17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许艳丽李春杰潘凤娟战丽莉孙玉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线虫
  • 15篇胞囊
  • 15篇胞囊线虫
  • 15篇大豆
  • 14篇大豆胞囊线虫
  • 4篇线虫病
  • 4篇轮作
  • 4篇胞囊线虫病
  • 4篇大豆胞囊线虫...
  • 3篇卵孵化
  • 3篇轮作系统
  • 3篇抗病
  • 3篇根系
  • 3篇孵化
  • 2篇幼虫
  • 2篇真菌
  • 2篇作物
  • 2篇连作
  • 2篇抗病品种
  • 2篇抗性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教育部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黑龙江农垦总...

作者

  • 16篇许艳丽
  • 9篇李春杰
  • 7篇潘凤娟
  • 5篇战丽莉
  • 4篇孙玉秋
  • 4篇王丽芳
  • 3篇胡新
  • 3篇李文滨
  • 2篇宋洁
  • 2篇温广月
  • 1篇刁琢
  • 1篇张思佳
  • 1篇潘相文
  • 1篇田中艳
  • 1篇陈伊里
  • 1篇姚钦
  • 1篇刘伟
  • 1篇季丹丹
  • 1篇李慎鹏

传媒

  • 6篇大豆科学
  • 5篇大豆科技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区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nohe,简称SCN)病是一种大豆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相继育成了一些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为了探讨不同抗性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和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在黑土区的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区,取我国大豆主产区常见的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3年4种轮作方式,以在我国大豆主产区育成的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线4号和非抗病品种黑农3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性品种大豆在不同轮作系统中根内不同龄期线虫和根面雌虫发育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根内二龄幼虫(J2)数量存在着差异,在大豆连作13年、豆米豆和豆麦豆茬口上种植的抗线4号根内J2数量高于黑农35;在大豆连作13年、轮作、米豆米豆迎茬和麦豆麦豆迎茬4个茬口中抗线4号根内三龄幼虫(J3)、四龄幼虫(J4)数量和根面雌虫数量明显低于黑农35。由此推断抗线4号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机制可能是抗线虫发育,而不是抗线虫侵入。
许艳丽陈伊里司兆胜李春杰温广月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轮作连作品种抗性
不同植被覆盖下植物线虫群落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植物线虫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它们广泛寄生在各种植物的根系、幼芽、茎、叶、花、种子和果实上,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给农、林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综述了草地、大豆、玉米等作物及蔬菜上的植物线虫分布,并讨论了植物线虫种群分布差异的原因。参28。
刘伟许艳丽
关键词:植物线虫群落
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感染胞囊线虫后防御酶活性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以抗线4号和合丰25两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研究大豆胞囊线虫对抗感品种大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线4号被线虫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都有所增加,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合丰25。在没接种之前,抗线4号除过氧化物酶稍高外,其它两种酶活性并不高于合丰25,只是在接种线虫后,抗线4号在线虫侵染后诱导了防御酶活性的表达,合丰25在线虫侵入下酶活性增加缓慢,因此认为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的一个生化指标。图3,参22。
许艳丽司兆胜李春杰潘凤娟温广月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防御酶
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及其生防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自然衰退现象、抑制性土壤发现、抑制性土壤中生防真菌和生防细菌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对抑制性土壤的研究和大豆胞囊线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宋洁许艳丽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生防细菌
东北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卵定殖真菌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及形态与分子方法相结合的真菌鉴定技术,对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省的大豆田根际土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定殖真菌种类及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采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8个县市大豆田根际的122份土样中,共分离获得真菌菌株3 937株,鉴定出24个不同的属。Paecilomyces spp.,Verticil-lium spp.和Fusarium spp.的菌株数量最多,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37.9%,14.2%和7.4%。黑龙江省的卵定殖真菌以Paecilomycesspp.和Fusarium spp.为优势种类,辽宁和吉林省以Verticillium spp.为优势定殖真菌。连作5年以上的17份大豆田土壤样品中,有10份卵优势真菌均为Paecilomyces lilacinus(淡紫拟青霉),6份为Verticilium chlamydosporium(厚孢轮枝菌),1份为Fusariumspp。
孙玉秋许艳丽李春杰潘凤娟张原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
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英文)
2015年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大豆病害,利用寄主植物的抗性和作物轮作已长期用来控制该病害。但是为了进一步解释中国大豆主产区利用抗性品种和轮作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控制作用机制,将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品种-抗线4号和感病品种-合丰25移栽到6种不同种植顺序土壤中,测定各土壤淋溶液对大豆胞囊线虫(SCN)3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明显被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抗感品种后土壤淋溶液影响。在麦豆麦、豆麦豆、米豆米和大豆连作12年的茬口中种植合丰25后土壤淋溶液比休闲区淋溶液和蒸馏水对照刺激更多的卵孵化,并且孵化速度也快。但是抗线4号在豆麦豆种植后土壤淋溶液较蒸馏水对照和不栽苗的土壤淋溶液明显抑制了卵孵化。在豆麦米和休闲区种植合丰25和抗线4号后土壤淋溶液对SCN卵孵化影响不大。所以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品种-抗线4号可以被种植在豆麦豆轮作系统,感病品种-合丰25能被种植在豆麦米种植顺序中。
李春杰司兆胜许艳丽潘凤娟潘相文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轮作系统
利用抗感品种混种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温室条件下以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抗线4号和非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黑农35为试材,探讨了品种混种对感病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和抗线4号根系浸出物对黑农3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SCN后,大豆植株生长受抑制,其中抗线4株高减少幅度最高达到21.4%,主根长减少最高达到24.9%,侧根数减少幅度为7.8%~55.1%;黑农35清种时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株高减少15.5%~30.8%,主根长减少17.2%~32.3%,侧根数减少最高达到71.9%。抗线和非抗线品种混种有利于大豆抵御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与黑农35清种相比,品种混种作物群体的株高、植株鲜重、根鲜重和根长增加幅度分别高达16.9%、11.4%、17.9%和22.2%,与抗线4清种相比,品种混种主根长度增加最显著,达到9.3%。抗线4根系浸出物浇灌黑农35不接种SCN处理各测定指标的增幅达0.1%~8.4%,浇灌接种SCN的黑农35,各处理测定指标的增幅达9.7%~39.4%,说明抗性与非抗性品种混种后根系间相互作用可以促进非抗性品种生长发育,抵御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
胡新许艳丽高世杰LI Shu-xian
关键词:大豆混种大豆胞囊线虫根系
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一)被引量:19
2010年
文章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现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大豆抗胞囊线虫机制、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作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与作物连作障碍和线虫卵孵化关系等。
许艳丽王丽芳战丽莉
关键词:大豆大豆胞囊线虫根系分泌物卵孵化
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三)被引量:1
2010年
(上接续二) 也有研究认为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大豆8h后,抗病品种Centennial根内有大豆素Ⅰ在线虫头部周围积累,而感病品种Ransom则没有大豆素积累,认为大豆素可能是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一种机制(吴海燕等,2001)。乔燕祥等(1999)认为防御酶活性与病原物侵染植物有关。乔燕祥等研究了大豆抗源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变化认为,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高峰期(30~35d)高抗抗源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
许艳丽王丽芳战丽莉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病防御酶活性POD酶活性抗病品种感病品种病原物
尿素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实验室生测和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二龄幼虫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尿素的浓度在0.03~1.00 mol·L-1范围内,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孵化和二龄幼虫(J2)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当尿素浓度到达1.0 mol·L-1时,卵孵化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6%,J2的致死率可达到100%。温室盆栽结果显示,施用尿素后,土中和大豆根部的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显著降低,且大豆株高、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等均有所增加,其中鲜重总增重率可达42.8%。研究结果证明尿素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宋洁许艳丽姚钦李慎鹏季丹丹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尿素卵孵化二龄幼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