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14)

作品数:121 被引量:1,034H指数:17
相关作者:王天兵姜保国陈建海张殿英付中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5篇创伤
  • 34篇骨折
  • 22篇关节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5篇交通伤
  • 14篇伤患者
  • 13篇手术
  • 13篇救治
  • 13篇急救
  • 11篇肱骨
  • 11篇肩关节
  • 10篇多发伤
  • 10篇住院
  • 9篇手术治疗
  • 9篇住院患者
  • 9篇近端
  • 8篇道路交通
  • 8篇术后
  • 8篇内固定

机构

  • 54篇北京大学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汕头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余姚市人民医...
  • 3篇北京急救中心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柳州市工人医...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公安局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8篇王天兵
  • 25篇姜保国
  • 21篇陈建海
  • 19篇张殿英
  • 18篇付中国
  • 15篇张培训
  • 10篇阮海林
  • 10篇周继红
  • 10篇杨家有
  • 10篇李兵
  • 9篇徐海林
  • 8篇寇玉辉
  • 8篇杨明
  • 8篇芦浩
  • 7篇黄福文
  • 7篇黎檀实
  • 7篇张晓萌
  • 7篇王艳华
  • 7篇张堃
  • 6篇党育

传媒

  • 25篇中华肩肘外科...
  • 2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6篇北京大学学报...
  • 8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伤害医学(电...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蛇志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20篇2015
  • 30篇2014
  • 31篇2013
  • 15篇2012
  • 6篇2011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2006—2012年住院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连市住院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交通伤预防和院内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大连市住院交通伤患者20744例,其中死亡673例(3.24%)。按性别、年龄、住院日期、转归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时间分布:住院交通伤患者的死亡人数自2006年至2012年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死亡率在2012年减少最明显(X^2=6.30,P〈0.05);住院交通伤患者死亡率每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1),每月及节假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分布:住院交通伤患者中男:女为1.96:1,死亡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25.14,P〈0.01);住院交通伤高发年龄为20—60岁(75.20%),死亡率在各年龄段不尽相同(X^2=102.50,P〈0.01),其中老年组(〉65岁)死亡率最高(6.27%)。结论通过对住院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对于交通伤高发人群和事故时段应制订科学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道路交通伤的危害。
王志聪刘谟震颜超刘立军栗凯华赵国馨汤欣吕德成
关键词:流行病学死亡率
基于PIRO概念的模型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PIRO概念的多因素模型评估危重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成年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易感因素(predisposition,P)、损伤因素或致病因子(injury,Ⅰ)、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response,R)、致病因素造成的器官功能障碍(organ failure,O)等指标。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2)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建立基于PIRO模型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187例危重病患者纳人研究,死亡75例(占4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评分、既往合并心脏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血流感染、是否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急性病理生理评分(AP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评分(优势比(OR)=1.874,95%可信区间(95%CI)1.138—3.084,P=0.014]、是否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OR=0.167,95%CI 0.064—0.435,P=0.000)和SOFA评分(OR=1.498,95%CI 1.283~1.750,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因素较其他单因素能更好地判断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的PIRO模型为0.877(0.821—0.934),P=0.000;基于基础疾病评分、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SOFA评分构建的PIRO模型为0.871(0.814.0.928),P=0.000;APACHEⅡ评分为0.781(0.711~0.850),P=0.000;SOFA评分为0.762(0.687—0.837),P=0.000;APS为0.726(0.647~0.805)�
王涛崔云亮褚志祥刘杰班雨黎檀实
关键词:危重病脓毒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肩胛骨骨折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9--2012-09收治的138例肩胛骨骨折,包括2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14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138例获平均16.2个月(12—24个月)的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8周(10-14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dey评分平均85.6分(54~100分);术后疗效按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优87例,良32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86.2%。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应全面评估损伤情况,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手术指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争取肩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宋哲张堃王鹏飞李忠庄岩薛汉中孙亮李明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建立与完善我国创伤急救医疗体系刍议被引量:10
2011年
创伤,这个古老的医学命题,伴随着人类诞生至今的整个历史,在许多疾病已经因为现代医学发展而得到有效控制或治疗的今天,仍然有增无减。历次战争都是创伤的大流行;在平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伤、工伤等事故及其他灾害事件不断增多,创伤同样成为和平时期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第一杀手,被称为"现代文明疾病"〔1〕。构建完善的创伤急救体系,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陈力黎檀实
关键词:创伤急救
汕头市某三甲医院2002-2012年交通伤害病例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汕头市某三甲医院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病例的预测模型,并对该医院接收RTI病例数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为RTI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汕头市某三甲医院2002年10月~2012年5月RTI病例,以每月发生例数进行整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Stata12.1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通过建模流程最终拟合的模型为ARIMA(1,2,2),经Box-Ljung检验所有Q统计量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残差序列的白噪声检验结果亦显示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且观察值均在拟合值的可信区间内,说明所建模型拟合度较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医院接收RTI病例数在未来两年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预测RTI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预防和控制RTI提供信息支持。
高景宏朱瑶熊黎黎柳珍妮李丽萍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时间序列分析
踝臂指数在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以踝臂指数值为依据的护理方案应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72例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踝臂指数值设计专科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2周踝臂指数值、第12周无痛行走距离、第4周最大行走距离及第12周最大行走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据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检测的踝臂指数值,对患者有计划实施专科护理,可早期筛查临床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陈捷包良笑黄淑芬施海红叶彩霞邓少杰蔡文智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踝臂指数护理实践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7
2016年
肩袖主要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冈上肌是肩关节外展的启动肌,通过下压肱骨头和三角肌协同完成肩关节外展。因此冈上肌损伤时应尽可能进行修复。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肩关节正位可检查大结节与肩峰有无硬化增生,通过测量肩峰下到肱骨头的距离粗略估计有无肩袖损伤,如二者之间的距离<6 mm提示肩袖撕裂。冈上肌出口位可观察肩峰形态,并进行分类。Ⅰ型肩峰为平坦型,Ⅱ型为弧形,Ⅲ型为钩状肩峰。钩状肩峰发生肩袖撕裂的几率较高。肩峰指数大的患者容易发生肩袖撕裂,肩峰指数小的患者容易发生盂肱关节炎。肩关节核磁检查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肩关节核磁检查可观察肌肉萎缩、脂肪浸润情况。对于肩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预测,脂肪浸润比肩袖回缩和撕裂的大小更有意义。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肩痛、力弱、肩关节活动受限。在区别肩袖损伤和冻结肩时,有一个重要的体征是前者主动活动范围小于被动活动范围,而冻结肩的患者主被动活动均受限。肩袖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休息,避免诱发疼痛的动作,抗炎止痛以及康复对症药物。而对于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或者创伤性撕裂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治疗肩袖退变性损伤时,如果肩袖损伤厚度<50%且力量无明显降低,可行滑膜清理、肩峰下减压;如果肩袖损伤厚度>50%,可行肩袖修复±肩峰下减压。对于PASTA损伤,应尽早手术修复。文献报道,单排固定肩袖时,可覆盖46%的足印面积,经骨缝合可覆盖71%,而双排固定可覆盖100%足印区。因此双排缝合从理论上来讲更符合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对于不可修复的前上肩袖损伤,可通过胸大肌移位术重建肩袖肌力平衡,而后上肩袖损伤可
陈建海
关键词:肩袖损伤
GCS、ISS、RTS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改良创伤评分(RTS)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547例患者(死亡67例,存活480例)的临床资料录入创伤数据库系统V3.0软件,自动编码计算GCS、ISS、RTS,分析GCS、ISS、RTS与病死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CS、ISS、RTS对不良预后判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死亡患者的ISS高于存活患者,GCS、RTS低于存活患者(P均<0.05)。RTS、GCS、ISS与病死率均有相关性(r分别为-0.90、-0.86、0.77,P均<0.05),其中RTS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最强。RTS、GCS、ISS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2、0.918、0.861。以ISS≥25分、GCS≤8分、RTS≤10分为最佳截断点,RTS、GCS判断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均高于ISS(P均<0.05)。结论RTS可用于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其效果优于GCS、ISS。
刘华李兵阮海林杨家有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发伤创伤评分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4例)与交锁髓内钉组(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9~23个月(平均16.1个月)。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5.323、2.460,P均<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两组患者在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0.459,P 均>0.05);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前举范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高于交锁髓内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0、0.905、0.133,P均>0.05)。结论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各有优势,如适应证合适,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徐小东张殿英付中国王天兵陈建海杨明芦浩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
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干骨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间应用切开复位、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固定技术治疗锁骨干粉碎性骨折22例,术后对其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用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6周,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3分。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2例患者因接骨板隆起致局部皮肤感觉不适,而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应用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技术治疗锁骨干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明张殿英王天兵付中国张培训郭蒙熊建姜保国
关键词:锁骨骨固定钢丝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