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18)

作品数:51 被引量:495H指数:10
相关作者:徐宏光王弘宋俊兴张晓玲赵泉来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椎间盘
  • 11篇手术
  • 11篇疗效
  • 11篇颈椎
  • 10篇腰椎
  • 10篇脊柱
  • 9篇软骨
  • 9篇退变
  • 8篇骨细胞
  • 7篇软骨细胞
  • 7篇术后
  • 7篇突出症
  • 7篇椎间盘突出
  • 7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细胞
  • 5篇体外
  • 5篇椎体
  • 4篇蛋白
  • 4篇信号
  • 4篇盘移位

机构

  • 1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0篇皖南医学院第...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皖南医学院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苏州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成都...
  • 1篇解放军第11...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26篇徐宏光
  • 12篇王弘
  • 8篇宋俊兴
  • 7篇张晓玲
  • 7篇赵泉来
  • 6篇高智
  • 5篇郑权
  • 5篇熊寿良
  • 5篇肖良
  • 4篇聂鸿飞
  • 4篇吕飞舟
  • 4篇邱勇
  • 4篇王立勋
  • 4篇章平治
  • 4篇马晓生
  • 4篇姜建元
  • 4篇刘平
  • 4篇宋跃明
  • 4篇朱泽章
  • 4篇曾建成

传媒

  • 8篇皖南医学院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骨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后路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比颈后路切口在术中是否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探讨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的优点。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选取的52个病例,分为A、B两组,其中男27人,女25人,平均年龄(52.25±11.00)岁,年龄32~68岁;术前、术后临床感染性指标变化的资料(体温、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其中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42人、颈部外伤致颈椎不稳9人、椎管内肿瘤1人,所选病例都接受颈后路手术并排除颈部感染性疾病。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A、B两组术后第7天体温分别为(37.78±0.60)℃和(36.66±0.31)℃,P〈0.05;ESR分别为(31.00±8.49)mm/h和(14.19±1.30)mm/h,P〈0.05;CRP分别为(26.77±9.92)mg/L和(6.50±1.88)mg/L,P〈0.05;中性粒细胞比分别为(80.58±4.06)%和(56.92±3.11)%,P〈0.05;淋巴细胞比分别为(12.88±1.61)%和(23.08±3.77)%,P〈0.05。A、B两组间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体温、ESR、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有9人在术后切口部位有轻微红肿发生并且A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比B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长5天。结论:颈后路手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减少患者的实际住院天数和医疗支出。
刘祥徐宏光赵泉来高智肖良
关键词:颈椎手术万古霉素
成人腰椎侧凸椎弓根螺钉误置模式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腰椎侧凸椎弓根螺钉误置模式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行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成人腰椎侧凸患者49例,男14例,女35例;年龄30~65岁,平均39.2±13.8岁。术中根据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检查。破壁螺钉按测量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侧壁及椎体前缘的距离分为4级:1级≤2 mm,2级2.1~4.0 mm,3级4.1~6.0 mm,4级≥6.1 mm。不良置钉为穿透任一壁距离超过2 mm者,高危置钉为穿破内侧壁超过4 mm或穿破外侧壁顶尖使主动脉变形者。比较不同分组螺钉破壁率的差异。结果 49例共置入353枚螺钉,平均每例7.2枚。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且无椎体前缘穿破316枚(占89.5%)。破壁螺钉37枚(占10.5%),根据破壁距离分级:1级25枚,2级8枚,3级1枚,4级3枚。不良置钉12枚(占3.4%),其中穿破内、外侧壁及椎体前缘超过2 mm分别为3枚、6枚、3枚。无高危置钉。螺钉破壁率:年龄>50岁组为9.9%与年龄≤50岁组为10.9%无显著性差异(P=0.860);顶椎(apical vertebra,AV)高于AV上下各节段;凹侧为15.6%明显高于凸侧为5.9%(P=0.005);Cobb角>60°组为20.2%显著高于Cobb角≤60°组为6.1%(P<0.001)。椎体旋转3~4度组为16.5%明显高于椎体旋转0~2度组为6.5%(P=0.012)。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结论成人腰椎侧凸椎弓根螺钉置入具有较高的精确性,破壁螺钉及不良置钉主要位于AV及凹侧,危险因素包括较大Cobb角、严重椎体旋转以及凹侧置钉。
丁旗邱勇孙旭朱峰王斌朱泽章吴涛徐磊磊
关键词:腰椎侧凸成人椎弓根螺钉
盐酸乙哌立松、塞来昔布和甲钴胺三药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盐酸乙哌立松、塞来昔布和甲钴胺三药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乙哌立松、塞来昔布和甲钴胺三药联用组(A组)和塞来昔布、甲钴胺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JOA评分增加(P<0.05)。A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而JOA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盐酸乙哌立松、塞来昔布和甲钴胺三药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塞来昔布和甲钴胺。
邹俊袁晨曦张志刚刘凌杨惠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保护终板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小分子药物kartogenin(KGN)对终板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终板软骨以及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体外器官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退变组(穿刺注射生理盐水)、KGN处理组(穿刺注射100nmol/L KGN),利用HE染色观察终板软骨及椎间盘形态,番红-固绿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通过Real time-PCR评价三组终板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退变组椎间盘髓核消失,终板软骨减少,发生明显退变,KGN处理组椎间盘结构较完整;番红-固绿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Realtime-PCR结果显示退变组终板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表达明显下调,KGN处理组中终板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表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体外穿刺及培养能够诱导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退变,小分子药物KGN能够促进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保护终板软骨及椎间盘的退变。
郑权徐宏光汪景熊寿良王弘张晓玲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微创脊柱手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矫形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传统的脊柱侧凸手术方式主要为常规切口的开放手术,一般为矫形内固定手术,包括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这些传统手术方式常可导致失血多、感染、切口疼痛等各种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微创脊柱手术(MISS)技术,其因失血量少、疼痛小、感染率低等优势而逐渐受到关注,目前MISS主要用于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但这种新技术仍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故其尚未成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常规方式。本文总结了MISS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
吴南李其一吴志宏邱贵兴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
黄韧带劈开与开窗在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LF)劈开与开窗在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本院采用PEID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214例,其中男126例,女88例。根据术中LF突破方式,将病例分为LF劈开组(91例,其中L5/S1节段59例,L4/L5节段32例),LF开窗组(123例,其中L5/S1节段68例,L4/L5节段55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MRI硬膜外瘢痕形成率、椎间不稳率及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LF劈开组(30.7±9.5)min,LF开窗组(35.2±8.6)min,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6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LF劈开组优良率91.9%,LF开窗组优良率92.2%;MRI示硬膜外粘连形成率LF劈开组5.7%,LF开窗组7.8%;腰椎不稳率LF劈开组2.3%,LF开窗组4.3%;复发患者LF劈开组1例,LF开窗组2例。结论 PEID中LF劈开与LF开窗2种术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可根据病例特点选择术式或者根据需要联合应用。
蒋虎山曾建成王亮聂鸿飞谢天航宋跃明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误置与主动脉损伤的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胸椎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主动脉损伤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资料,男7例,女43例;年龄13-18岁,平均(15.3±2.6)岁;均于术前行MRI扫描(包含T5-T12椎体)。基于横断面MRI,测量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角和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距离,并以不同长度的椎弓根螺钉(30mm、35mm、40mm)和外侧误置角度(10°、20°、30°)模拟置入左侧椎弓根螺钉,建立9种螺钉外侧误置模式。当模拟置入的螺钉与主动脉轮廓相交即定义为危险置钉。比较同一节段中不同误置模式的危险置钉比率及同一误置模式下不同节段的危险置钉比率,分析危险置钉比率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及误置角度的相关性。结果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角从T5水平的34.3°±8.5°增加至T7水平的45.7°±4.1°,然后逐渐减小至T12水平的9.2°±5.6°;左侧椎弓根-主动脉距离在T5-T12水平从(28.2±7.3)mm增加至(37.7±6.5)mm。危险置钉比率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及误置角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在T11节段出现危险置钉的比率较高。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偏长、外侧误置角度过大以及T11,节段的外侧误置是导致主动脉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
江华邱旭升邱勇朱泽章钱邦平王渭君刘臻
关键词:脊柱侧凸主动脉骨螺丝
QLS-DSD与JOA评分量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评分应用中的比较被引量:88
2013年
背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日渐上升,目前我国对疾病病情及愈合的评估一直沿用国外的统计量表,因此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关于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评估量表成为当务之急。目的目的:比较脊椎生活量表(QLS-DSD)与汉化版JOA颈、腰椎评分量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评价中的使用情况,评估两种量表的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方法方法:采用横、纵联合调查法利用QLS-DSD与汉化版JOA颈、腰椎量表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颈椎和6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价两类量表的信度;计算患者术前、术后各量表在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再进行t检验分析,来评价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反应度。结果结果:QLS-DSD总Cronbachα系数为0.891,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908;JOA颈椎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896,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42;JOA腰椎量表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5,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52。JOA量表在颈、腰椎患者手术前后的总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QLS-DSD仅在颈椎患者的手术前后总分中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腰椎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QLS-DSD和JOA量表一样其使用信度良好,故可将其用在临床上对脊柱疾病患者的评价中。但QLS-DSD主要是为评估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不能较好的反映手术治疗后短期内治疗效果,但通过观察其改变趋势,可预见QLS-DSD可以很好的反映术后较长时间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徐宏光张敏王弘刘平吴志宏邱贵兴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疾病
张力载荷诱导下兔椎间盘退变体内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背景:异常应力被认为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随着对椎间盘退变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立一种理想的力学相关性椎间盘退变体内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的:建立兔椎间盘体内模型,施以持续的张力载荷,探究其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25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假加力组10只,加力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于实验第1天手术获取L_(4/5)椎间盘;加力组和假加力组均固定椎间盘加力器,加力组施以L_(4/5)椎间盘1 MPa(10 kg/cm^2)轴向牵张力,假加力组仅固定加力器但不加力,2组分别在14,28 d手术获取椎间盘。X射线观察L_(4/5)椎间隙高度变化和邻近骨质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NBT染色观察椎间盘细胞存活状态;RT-PCR检测各时间点椎间盘组织中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 m R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假加力组各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射线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存活状态和蛋白多糖、Ⅱ型胶原、SOX9 m RNA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发现,加力组随着张力载荷时间的延长,L_(4/5)椎间隙逐渐变窄,关节面毛糙,上下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呈唇状改变;椎间盘细胞分布不均匀、紊乱;髓核脱水缩小,纤维环排列混乱,脊索细胞空泡状组织趋于消失;蛋白多糖、Ⅱ型胶原、SOX9表达显著下调;(3)结果提示,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体内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阐明持续张力载荷可直接导致椎间盘退变。
肖良徐宏光沈祥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与软骨细胞被引量:4
2012年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延长寿命,调节细胞分化及细胞凋亡,应对应激状态下细胞存活等。研究证实,SIRT1基因在人类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中存在表达,对延缓软骨细胞衰老、凋亡起重要作用。该文就SIRT1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胡斌徐宏光宋俊兴
关键词:SIRT1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