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7QA14048)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于新凯左群石鹏超陈霓陆爱云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下坡跑
  • 2篇化生
  • 2篇基因
  • 2篇骨骼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表达
  • 1篇游泳
  • 1篇游泳运动
  • 1篇运动性损伤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效应
  • 1篇收缩蛋白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腓肠肌

机构

  • 4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于新凯
  • 3篇左群
  • 2篇石鹏超
  • 1篇陈霓
  • 1篇陆爱云

传媒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游泳运动对老龄小鼠骨骼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老龄小鼠骨骼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月龄雌性ICR小鼠8只(C2),10月龄雌性ICR小鼠32只随机分为10月龄对照组(C10)、12月龄对照组(C12)、12月龄每日运动组(共10周,S1)和12月龄隔日运动组(共10周,S2)(分组命名以取材时间为准)。实验结束后取右侧股直肌,利用RT-PCR方法测定各种收缩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各亚型(Ⅰ、Ⅱa、Ⅱb、Ⅱx型)及肌动蛋白(α-act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C10组股直肌Ⅱa型MHC表达显著上升而Ⅱx型则显著下降(P<0.05)。C12组Ⅱb型MHC的表达则较C10组有明显的下降(P<0.01)。两运动组Ⅱa型MHC的表达均比C12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Ⅱx型则均显著下降(P<0.01)。S2组α-actin表达低于S1组(P<0.05),Ⅱa型MHC则显著高于S1组(P<0.01)。结论:增龄使小鼠股直肌中Ⅱb-MHC和Ⅱx-MHC均出现下调,而Ⅱa-MHC则出现上调。游泳运动可分别使Ⅱa-MHC和Ⅱx-MHC出现明显的上调和下调。
于新凯左群陆爱云
关键词:游泳骨骼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肌肉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动态协调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TGF-β是一种内源性的生长因子,在肌肉损伤后通过重新编码肌肉细胞基因,抑制生肌细胞基因的表达,骨骼肌内TGF-β产生于损伤反应中,在损伤愈合的各个阶段均起作用并受TGF-β浓度的影响,TGF-β的生物学效应也受到其它生长因子的拮抗或协同作用,使用TGF-β阻断剂可以拮抗TGF-β进而减少肌肉纤维化,改善肌肉愈合质量。本文回顾了骨骼肌损伤修复与转化生长因子β的作用,并对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肌肉损伤修复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于新凯石鹏超左群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转化生长因子B肌肉损伤细胞基因生物学效应
运动性损伤后大鼠骨骼肌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TGF-β1基因的表达,研究TGF-β1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9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16 m/min的速度,坡度为-16°,进行持续性下坡跑90 min,分别在运动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1周、2周处死、取材。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腓肠肌TGF-β1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24 h组和2周组大鼠腓肠肌TGF-β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0 h组、6 h组、72 h组和2周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受到抑制。
于新凯石鹏超左群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骨骼肌卫星细胞下坡跑
下坡跑后大鼠腓肠肌成肌调节因子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促进运动肌肉损伤的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下坡运动组(n=70),下坡运动组再分为运动后即刻组、12h、24h、48h、72h、7d和14d组,各运动组动物均进行持续性下坡跑,分别在运动结束后8个时间点麻醉,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双侧腓肠肌。常规检测CK、LDH的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统计MyoD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血清CK、LDH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上升,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成肌调节因子MyoD在正常骨骼肌中即有表达,各运动组大鼠腓肠肌MyoD因子表达较对照组均有增加,48h组大鼠腓肠肌MyoD免疫阳性细胞核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后随时间逐渐下降。结论:离心运动后即刻MyoD的表达水平开始上升,48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提示成年早期大鼠(2月龄)已具备较成熟的肌肉再生修复能力。
陈霓于新凯
关键词: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下坡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