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166)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8
相关作者:何兴金周颂东马祥光周先容余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长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果实
  • 3篇柴胡
  • 2篇地理分布
  • 2篇英文
  • 2篇植物
  • 2篇伞形科
  • 2篇棱子芹属
  • 2篇果实特征
  • 2篇分类学
  • 2篇分类学意义
  • 2篇ITS序列
  • 2篇柴胡属
  • 1篇单倍型
  • 1篇独活
  • 1篇多倍化
  • 1篇序列对
  • 1篇亚属
  • 1篇叶柄
  • 1篇植物果实
  • 1篇植物区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
  • 4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13篇何兴金
  • 5篇周颂东
  • 5篇马祥光
  • 4篇周先容
  • 3篇王长宝
  • 3篇余岩
  • 2篇张薇
  • 2篇尚进
  • 2篇廖晨阳
  • 2篇郜鹏
  • 1篇李琴琴
  • 1篇魏先芹
  • 1篇赵财
  • 1篇吴亚娟
  • 1篇江波
  • 1篇汪建华
  • 1篇赵丽华
  • 1篇梁乾隆
  • 1篇彭禄
  • 1篇王会朋

传媒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草药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资源及其保护被引量:21
2012年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标本采集记录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地理分布较广,间断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等海拔在800~2 700 m的亚热带山区,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及沟谷地带,湖北省为巴山榧树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巴山榧树种群数量较多,但各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小,开花结实率低,幼苗极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差。应加强巴山榧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
周先容张薇何兴金周颂东余岩汪建华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境
伞形科柴胡属部分物种的果实特征及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8
2011年
对21个代表种果实形态与解剖特征观察发现:(1)中国柴胡属(Bupleurum L.)果实以芹亚科(Apioideae)原始的两侧压扁型为主,在外形上可分为圆柱形、矩圆形和卵形3类;(2)在柴胡属中果皮细胞内没有发现广泛存在于芹亚科基部类群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和天胡荽亚科(Hydrocotyloideae)的晶体后含物;(3)从果实的横切面看,可将柴胡属划分为棱槽单油管型和棱槽多油管型两大类。结合前人对伞形科其它类群果实形态解剖特征的研究及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的证据,认为:(1)中国柴胡属植物的多油管类型为本属较进化类群;(2)柴胡属可能是芹亚科中连接基部类群与其它类群的过渡环节或进化旁支;(3)果实形态与解剖特征可作为探讨国产柴胡属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辅助性状,并给出了分种检索表。
王长宝马祥光何兴金
关键词:柴胡属果实系统学意义
葱属Amerallium亚属(石蒜科)的系统发生与性状进化(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运用贝叶斯和简约法对葱属(Allium)Amerallium亚属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了分析,对该亚属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推测。系统分析证实Amerallium是单系的,并表明该亚属由三个隔离的地理群组成:北美Ameralliums,地中海区Ameralliums和东亚Ameralliums。性状进化的重建表明鳞茎是原始或祖先状态,根状茎和肉质增粗的根是衍生状态且在Amerallium这个亚属的类群中独立进化发生了几次。重建也表明该亚属的原始染色体基数x=7,其它染色体基数(x=8,9,10,11)是由它转化而来的。在北美类群中,异基数性相当罕见,而多倍性似乎是一个相对频繁的进化事件。在地中海区类群和东亚类群中,异基数性和多倍性是染色体进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力。
李琴琴周颂东何兴金魏先芹
关键词:葱属ITS
重庆大木山木本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特点被引量:10
2011年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对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大木山的木本植物区系及资源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野外调查共发现木本植物738种,隶属于86科、288属.其中裸子植物6科、10属、15种,双子叶植物77科、271属、699种,单子叶植物3科、7属、24种.乔木268种,灌木398种,木质藤本72种.科的组成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有26个,包含164属、526种植物,分别占该区木本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94%和71.27%,是该区木本植物区系构成的主导成分.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有14个,种的分布类型有12个,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有483个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该地区,占总种数的65.71%,其中27.12%的物种为华中植物区特有种.13个地区的聚类分析表明大木山与华中植物区和华东植物区关系最为密切.木本植物资源以药用、材用、观赏、食用类为主,古老孑遗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丰富.
周先容何兴金周颂东张薇尚进
关键词:木本植物植物区系植物资源
对东亚广义三岛柴胡的再认识及GenBank中几个有疑问nrDNA ITS序列的评价(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我们对包括9种42居群东亚广义三岛柴胡在内的柴胡属23种53居群植物的nrITS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系统树,结果显示,东亚广义三岛柴胡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48个内类群被分成两组:第1组的5个分支包括了广义三岛柴胡的大部分类群,并与《中国植物志》的处理一致.2n=26的所谓亚洲三岛柴胡与2n=16的欧洲狭义三岛柴胡是不同的种.第2组则主要包括了分布于中国西南的竹叶柴胡与欧洲的狭义三岛柴胡.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工作,我们认为,东亚广义三岛柴胡起源于两条不同的谱系.文章最后对当前GenBank上传的广义三岛柴胡中的一些有疑问nrITS序列进行了评价.
王长宝马祥光何兴金
关键词:NRDNAITS序列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研究入侵植物胜红蓟的化感作用潜力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inn.)的化感作用潜力。[方法]运用蚕豆(Vicia fabaL.)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入侵植物胜红蓟叶、茎、花以及地上部分(除去根以外的植物体,下同)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胜红蓟水浸提液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在叶、茎、花和地上部分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升高,细胞中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环等多种染色体畸变,胜红蓟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胜红蓟叶、茎、花和地上部分的整体效应为叶>茎>花>地上部分,与地上部分相比三部位之间的化感作用潜力不存在简单加和作用,但仍以叶片效应最强。[结论]叶片具有最高的化感作用潜力。
吴亚娟何兴金
关键词:胜红蓟入侵植物化感作用
基于ITS序列对独活17个种的分子鉴定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对17个种共26个独活样本的ITS序列分析,为国内中药市场上的常见独活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并探索其科学分类标准。方法对26个样本的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MEGA 5.0软件比较各序列间的差异性,计算K2P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树并应用Network 4.2.0.1软件进行中间连接网法分析构建单倍型网状图。结果 NJ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状图显示,26个样本聚集为5大类群,综合分析后将17种独活归为4大类;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的ITS序列具有特征碱基片段,可明显区别于其他样本;除牛尾独活类中3个样本不能通过ITS序列鉴定到种以外,其他样本均可以通过ITS序列鉴定到种。结论 ITS序列可为药用独活的鉴定和分类提供有力证据,四带芹类可以作为独活的首选替补品,牛尾独活类其次,九眼独活为最后之选。
彭禄余岩王志新赵丽华何兴金
关键词:独活ITS序列分子鉴定PCR扩增
大娄山区巴山榧树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RAPD技术对大娄山地区3个居群29个巴山榧树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10 bp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8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1个。在物种水平上,大娄山区巴山榧树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3 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70 3;而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依次为54.32%、0.197 0和0.293 1。3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191 5,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居群间的基因流为2.110 4。结果表明大娄山区巴山榧树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绝大部分变异分布于居群内。
周先容周颂东何兴金尚进江波
关键词:RAPD
中国广义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的叶柄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中国38种广义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植物的叶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考察了其横切面形状、髓腔的有无、周缘变化、厚角组织的形状和数目,以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等基本特征,为该类群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上述特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良好的种内稳定性,说明叶柄解剖学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综合上述特征,将广义当归属植物及其相关类群的叶柄划分为4个类型:中空环状类型(Ⅰ)、Φ形维管束型(Ⅱ)、U/V形维管束型(Ⅲ)、同心圆形维管束型(Ⅳ)。依据各类型的结构特点,认为该类群叶柄结构可能的演化关系为:实心叶柄是次生类型,中空环形叶柄(单轮环形维管束)相对原始,Φ形维管束型叶柄是过渡类型,而U/V形维管束型和同心圆形维管束型叶柄是相对高级的演化类型。
廖晨阳何兴金马祥光
关键词:叶柄解剖学
中国伞形科棱子芹属植物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18种棱子芹属植物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果实微形态在外果皮细胞轮廓、表面纹饰和表皮分泌物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棱子芹属下分组及种间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根据外果皮细胞轮廓及果实表面纹饰类型等微形态特征将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分成了3种类型,该结论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微形态对研究棱子芹属属下分类和鉴别有重要意义,并据此对该属属下个别存疑种及一些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前人研究,我们支持喜马拉雅地区不仅是棱子属的分布中心,也是其分化变异中心.
郜鹏廖晨阳何兴金
关键词:棱子芹属果实扫描电镜微形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