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3028)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洪一江盛军庆王军花顾若波闻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池蝶蚌
  • 3篇三角帆
  • 3篇三角帆蚌
  • 3篇基因
  • 2篇养殖
  • 2篇细胞
  • 2篇线粒体基因
  • 2篇线粒体基因组
  • 2篇基因组
  • 2篇钩介幼虫
  • 1篇单胞菌
  • 1篇单性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性腺
  • 1篇血细胞
  • 1篇养殖池
  • 1篇养殖池塘
  • 1篇养殖模式
  • 1篇养殖效益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8篇洪一江
  • 7篇盛军庆
  • 5篇王军花
  • 4篇彭扣
  • 4篇闻海波
  • 4篇顾若波
  • 3篇曾柳根
  • 3篇徐跑
  • 2篇林巧惠
  • 2篇华丹
  • 2篇徐钢春
  • 2篇金武
  • 2篇徐灵
  • 1篇王尚洪
  • 1篇林刚
  • 1篇毛慧玲
  • 1篇邱丽华
  • 1篇金芳芳
  • 1篇吴娣
  • 1篇陶然

传媒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壳色三角帆蚌外套膜基因的SRAP-cDNA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三角帆蚌幼蚌壳表面颜色和放射条纹表型遗传分离均符合孟德尔单基因位点的一对等位基因调控规律。研究为进一步阐释其壳色遗传分子调控机制,应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AS)和SRAP-cDNA比较了两种典型外壳色表型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采用30个引物组合获得5个差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获得14条差异序列,大小在195—339 bp之间,通过序列比对,获得与2个相似蛋白序列,包括类二氢嘧啶脱氢酶和类锌指MYM-1型蛋白,而未发现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但三角帆蚌外壳色表型差异是否与嘧啶代谢和类锌指蛋白参与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闻海波曹哲明金武顾若波华丹黄晓飞徐跑
关键词:三角帆蚌外套膜差异基因
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免疫应激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应用cDNA文库筛查及同源片段克隆拼接技术,克隆了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Hs-CtsL)cDNA基因全长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JN604558)。其cDNA全长1152 bp,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长1 bp,3′-UTR长149 bp包括1个多聚腺苷信号AATAAA和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1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其分子量约37.7 kD,理论等电点为7.16,包含信号肽、前体域和成熟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s-CtsL同无脊椎动物组织蛋白酶L聚为一支,且同三角帆蚌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褶纹冠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池蝶蚌组织蛋白酶L在肠、鳃、性腺、外套膜、斧足、闭壳肌、血细胞、肝胰腺、肾和心脏均有表达,其中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应激实验表明,经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Hs-CtsL在血细胞、鳃、肝胰腺和外套膜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中在肝胰腺中刺激后6h表达量到达峰值,在血细胞、鳃和外套膜中的表达模式近似,表现为一个波动变化,在4h、12h和48h被上调。结果暗示着Hs-CtsL除参与了池蝶蚌血细胞的先天性免疫防御以外,还参与了其消化腺免疫器官的免疫应答反应。
彭扣王军花刘彤彤盛军庆史建伍邵攀何书豪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CATHEPSIN免疫应激
三角帆蚌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对我国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种间杂交、种内杂交育种及群体选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三角帆蚌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方向作了展望。
闻海波顾若波华丹徐钢春徐跑
关键词:遗传育种杂交种质资源
池蝶蚌Sox2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月龄精巢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Sox基因家族在胚胎发育过程和性别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池蝶蚌中Sox基因的功能,以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雌、雄池蝶蚌基因组DNA和精巢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了2个不完全相同的序列,分别为DNA-HMG1、DNA-HMG2和cDNA-HMG,长度均为220 bp,编码73个氨基酸。与人等物种Sox1、Sox2、Sox3及Sox14有很高的同源性,雌雄个体之间没有序列差异性。采用RACE-PCR扩增获得了池蝶蚌性腺Sox2部分cDNA片段,长度为1774 bp,该序列核苷酸与欧洲帽贝的SoxB和人类的Sox2的同源性最高;在部分开放阅读框249个氨基酸残基中,具有Sox家族典型的HMG-box结构域,与人类、小鼠、原鸡和斑马鱼等Sox2的HMG-box同源性为98%。为了解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外套膜、闭壳肌、鳃、肠、肝、肾、精巢和卵巢在内的8种组织hs-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s-Sox2基因在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与闭壳肌,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雌性性腺,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低;为了解hs-Sox2在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5个不同月龄的精巢组织中hs-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39月龄性腺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16月龄性腺,63月龄蚌中的表达量最少。以上结果表明,hs-Sox2基因可能参与了池蝶蚌精巢的发育及功能的维持。
曾柳根徐灵王军花盛军庆辜清彭扣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性腺荧光定量PCR
嗜水气单胞菌诱导的池蝶蚌血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和亲环蛋白基因序列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实验利用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诱导处于四龄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14h,将诱导后的池蝶蚌血细胞的总RNA进行逆转录,用LD-PCR法合成双链cDNA,从而首次成功构建池蝶蚌血细胞的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的滴度为4×106 cfu/cm3,重组率为90%,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3.55×109 pfu/mL。目前文库已随机测序672个样品,将所得双向序列进行拼接,去除载体,并多序列比对去除重复序列后,发现436条为已知功能序列,其余为未知功能序列。序列中最小长度270 bp,最大长度为2153 bp,平均大小608.6 bp,表明插入片段大小理想。从文库中筛选获得免疫相关基因池蝶蚌亲环蛋白A(HsCyp A)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sCyp A全长1229 bp,序列包括52 bp的5′非编码区、495 bp的开放阅读框、682 bp的3′非编码区和29 bp的poly(A)尾,没有明显的加尾信号。对Cyp A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三维建模,同时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亲环蛋白家族是一个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综合分析,Cyp A在水生动物中不仅仅只是一种组成型蛋白,而是可能在病原感染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凯徐灵盛军庆曾柳根王军花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血细胞CDNA文库嗜水气单胞菌亲环蛋白
不同施肥条件下池蝶蚌养殖池塘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间的差异被引量:7
2013年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原产于日本琵琶湖,1997年引入中国并繁殖成功。实践证明,池蝶蚌的育珠能力强,质量优,已在全国淡水珍珠主产地推广养殖。为了解不同投饵施肥方式所提供的食物和生存的环境,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间对池蝶蚌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9次调查。全年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3种(属),不同施肥方式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分别为:未施肥池塘在1.8×105~289.5×105 cells/L之间;施含益生菌发酵有机肥的池塘在12.9×105~705×105 cells/L之间;施发酵后的鸡粪肥池塘在5.4×105~481.6×105 cells/L之间。全年采样中未施肥池塘浮游植物密度显著低于施肥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施含益生菌肥池塘与施发酵鸡粪肥的浮游植物密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益生菌肥用量是鸡粪肥的一半,因此益生菌肥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且对池塘污染小。3种施肥情况的全年群落组成5,6,7月均以绿藻占优势;8,9,10月以绿藻占优势,蓝藻占次优势;11,12和次年3月以隐藻占优势。抚州池蝶蚌养殖基地四季不分明的特点,春较短,冬季较长,夏、秋、冬季分割明显;蓝藻门、硅藻门主要分布秋季,隐藻门主要分布在冬季和早春。
金芳芳盛军庆洪一江陶然王尚洪吴雪敏林刚
关键词:浮游植物施肥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杜兴伟闻海波马学艳金武华丹顾若波
关键词:钩介幼虫黄颡鱼呼吸代谢
BCL-2家族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综述了BCL-2家族的结构、分类、功能及调控途径。
邓亮吴娣洪一江毛慧玲
关键词:BCL-2家族线粒体细胞色素C细胞凋亡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及变态稚贝的形态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以超纯水为对照,利用普通温控培养箱,在(24.0±1.0)℃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15d的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钩介幼虫排出体外24h内存活率显著下降为50.7%(p=0.006);A组(MEM高糖)、B组(RPMI1640)、C组(MEM 199)幼虫变态率分别为(7.5±3.9)%、(13.3±12.0)%、(42.1±10.0)%;D组(L-15)的幼虫变态率最高,为(66.1±3.8)%,极显著高于C组(p=0.007).相关分析表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与钩介幼虫变态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886).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变态发育的稚贝形态观察发现:稚贝双壳表面圆形凹陷数量和深度比幼虫显著减少,双壳边缘外套膜增厚,在外套膜、斧足表面分布有大量乳状突起,但形态不同.体外培养稚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完成了变态发育过程.
闻海波顾若波华丹邱丽华徐钢春徐跑
关键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
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普通PCR扩增、SHOT-GUN测序、软件拼接首次获得了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939 bp,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SrRNA基因和28个长度为1—393 bp的非编码区组成;除ND3-ND5、ND4L、ATP6、ATP8、COX1-COX3、tRNA-D、tRNA-H之外,其他大多数基因在L链编码。池蝶蚌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蛋白编码基因、tRNA基因、rRNA基因及非编码区的A+T含量分别为60.36%、59.84%、61.7%、60.23%及62.5%,与其他淡水蚌类一致,均表现出A+T偏好性,淡水蚌类线粒体基因组长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编码区长度的差异。池蝶蚌mtDNA的COX2-12SrRNA区域基因排列存在差异,是ND3、tRNAHis、tRNAAla、tRNASer1、tRNASer2、tRNAGlu、ND2、tRNAMet 8个基因发生重组造成。22个tRNA基因都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tRNA-E与tRNA-W间的非编码区含有一个ORF区,而控制区并未发现。从GenBank上下载的14种双壳纲贝类的mt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池蝶蚌与三角帆蚌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为淡水珍珠蚌线粒体基因重排及进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盛军庆林巧惠王军花彭扣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基因重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