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0HASTIT015)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潮海杨同文周娟娟李淑梅史留功更多>>
相关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1篇性别决定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激素
  • 1篇山梨酸
  • 1篇山梨酸钾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籽粒
  • 1篇籽粒发育
  • 1篇子机
  • 1篇粒位
  • 1篇粒位效应
  • 1篇萌发
  • 1篇浸种
  • 1篇激素调控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 1篇副突变
  • 1篇苯甲酸钠

机构

  • 4篇周口师范学院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杨同文
  • 3篇李潮海
  • 1篇胡春红
  • 1篇王红星
  • 1篇史留功
  • 1篇李淑梅
  • 1篇周娟娟

传媒

  • 1篇种子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防腐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防腐剂对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结果显示:2种防腐剂浸种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均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分别为1.0%、0.3%时,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由对照组的96.67%降至80%以下;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测定值也均有显著变化。因此,2种防腐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呈现抑制作用。
胡春红史留功李淑梅王红星周娟娟
关键词:玉米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萌发
玉米副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2012年
副突变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通过同源基因间染色质状态信息的转移建立新的基因表达状态,这种表达状态能够通过减数分裂而传递到后代。玉米是研究副突变及其机制的模式植物,目前已经发现有5个基因位点能够发生副突变。对玉米b1副突变系统的广泛研究发现DNA重复序列、siRNA途径、DNA结合蛋白等在副突变状态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同文李潮海
关键词:玉米副突变
玉米籽粒发育的粒位效应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玉米小花授粉后,雌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中下部籽粒代谢活性高,灌浆快、粒重高;而顶部籽粒活性弱、灌浆慢、粒重低。这种发育的粒位效应在干旱、弱光、高密、营养缺乏等逆境条件下会更加突出,常常导致籽粒败育,影响玉米高产潜力的发挥。本文从形态解剖、生理、遗传、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上对玉米籽粒发育的粒位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缩小粒位效应,减少籽粒败育的调控途径,以期为玉米高产研究和栽培实践提供参考。
杨同文李潮海
关键词:玉米籽粒发育粒位效应
玉米性别决定的激素调控被引量:15
2012年
玉米(Zea mays)属典型的雌雄异花植物,单性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性别决定过程。通过雄穗小花和雌穗下位花的雌蕊原基以及雌穗小花雄蕊原基的选择性败育(或退化),玉米最终形成正常的雌雄同株单性花。相关突变体的研究揭示,玉米性别决定涉及选择性细胞死亡、细胞保护及信号转导等复杂的过程。其中,植物激素信号的调控在玉米性别决定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最近的研究表明,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茉莉酸类物质参与调控玉米性别决定过程。该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植物激素在玉米性别决定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同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同文李潮海
关键词:玉米植物激素性别决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