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2010BCOIO)
作品数:
1
被引量:3
H指数:1
相关作者:
李兴国
刘海平
赵学凌
李宏昆
周如丹
更多>>
相关机构: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血栓
1篇
血栓模型
1篇
抑制剂
1篇
抑制剂-1
1篇
溶酶
1篇
溶酶原激活剂
1篇
组织型
1篇
组织型纤溶酶...
1篇
组织型纤溶酶...
1篇
组织型纤溶酶...
1篇
纤溶
1篇
纤溶酶
1篇
纤溶酶原
1篇
纤溶酶原激活
1篇
纤溶酶原激活...
1篇
纤溶酶原激活...
1篇
激活剂
1篇
激活物
1篇
PAI-1
1篇
T-PA
机构
1篇
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1篇
吴雪梅
1篇
郑宏宇
1篇
周如丹
1篇
李宏昆
1篇
赵学凌
1篇
刘海平
1篇
李兴国
传媒
1篇
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1篇
2012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1在兔深静脉血栓模型股静脉壁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静脉壁中纤溶相关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揭示t-PA、PAI-1在DVT成和消退中的作用。方法50只体质量为2.0-2.5kg的13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模型组(n=46)。模型组采用钳夹双侧股静脉+石膏固定双下肢建立兔DVT模型,建模后每24h行B超监测血栓形成状况。根据建模后预设的时间点及血栓状态的不同,再将模型组分为8个亚组:建模后4h、8h、12h、1d(无血栓形成)、1d(有血栓形成)、3d、5d、7d;在各相应的时间点取4只兔处死切取股静脉壁,用SYBR@GreenI核酸凝胶染液荧光实时定量PCR及ELISA检测股静脉组织中t-PA、PAI-1mRNA、蛋白在兔DVT模型建模后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有1只兔因麻醉过量死亡,49只进入实验组。创伤后24h,经B超监测,模型组血栓形成率为72.73%(24只);血栓栓子随造模后时间延长逐渐缩小机化;从第5天开始经B超监测模型组血栓形成的血管腔有断续m流信号。与对照组相比,t-PAmRNA、蛋白在造模后4、8、12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12h下降到最低点(P〈0.01),在血栓形成后1d升高至对照组水平(t9〉0.05),3、5d继续升高(P〈0.05),5d达到高峰(19〈0.01),7d再次回落至对照组水平(P〉0.05);与t-PA变化相反,PAI-1mRNA、蛋白在造模后4、8、12h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12h达到最高点(P〈0.01),血栓形成后1、3、5d逐渐下降(P〈0.05),3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5d到最低点(P〈0.01),7d再次升高至对照组水平(19〉0.05)。结论t-PA、PAI-1参与了DVT形成过程;在血栓形成后,t-PA、PAI-1参与了血栓的溶解、机化再通过程。
刘海平
赵学凌
吴雪梅
周如丹
李宏昆
李兴国
郑宏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