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JBFB12)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苏彦平杨健刘洪波陈修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太湖南泉水域水体及水华蓝藻中常量元素Ca Na Mg K和Al的特征和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近年来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太湖蓝藻水华持续暴发,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2009年太湖南泉水域蓝藻发生过程中藻类群落组成的变化,并同步研究了蓝藻体内及其水环境中常量元素Ca、Na、Mg、K和Al元素浓度的周年变化,分析了三者之间可能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太湖蓝藻发生时间为6—10月,期间水温保持在20℃以上,pH值在水华发生后期可升高至9.8;水体中元素浓度依次为Na>Ca>Mg>K>Al,而水华蓝藻中元素浓度依次为Ca>K>Mg>Na>Al;藻体对水体环境中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Al>K>Mg>Ca>Na。研究结果既为选择最佳物理除藻时期来有效降低湖泊中常量元素的负荷量,从而进行水华控制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将富含元素的水华蓝藻作为"生物矿源"加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苏彦平杨健刘洪波
- 关键词:太湖蓝藻
- 太湖水华蓝藻中元素的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2008年7、9和10月采自太湖南泉水域的水华蓝藻样本中19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Cd和Pb)的质量含量(w)及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藻华中w较高(〉1 000μg.g^-1,以干质量计)的常量元素或有益元素为Ca、K、Na、Mg、Al、Fe。其中,w(Ca)和w(K)较高(〉4 000μg.g^-1),w(Ca)随月份变化不大,而w(K)、w(Mg)、w(Na)则逐月升高。w(Al)、w(Fe)变化较大,7月最高(〉1 000μg.g^-1),之后迅速降低(〈400μg.g^-1);藻华中w在10-100μg.g^-1之间变化的元素为Mn、Zn、Ni、Cu,其中,7月这4种元素w均最高,9-10月则降低。藻华中还检出痕量元素Co、Mo和Se,Tl未检出。藻华中积累的有毒元素中w(As)较高(5-15μg.g^-1),而w(Cr)、w(Cd)、w(Pb)、w(Ag)均较低(〈5μg.g^-1)。有毒元素w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基于上述结果,推算出2007—2009年采取物理方法除藻从太湖中移除的元素量约为:K595.89 t、Ca 544.03 t、Mg 181.18 t、Al 83.06 t、Na 63.97 t、Fe 55.45 t、Mn 2.99t、Zn 2.26 t、Ni 1.67 t、Cu 1.11 t、As 0.76 t、Cr 94.5 kg、Cd 82.70 kg、Se 45.01 kg、Pb 37.64 kg、Co 32.27 kg、Mo5.41 kg和Ag 2.46 kg。该研究不仅可为进一步寻找关键元素在蓝藻水华爆发过程中的限制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评价利用物理除藻方法去除太湖中有毒元素和降低有可能促进藻华发展的营养元素的负荷量的有效性,从而保护和修复渔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 苏彦平杨健陈修报刘洪波
- 关键词:太湖水华蓝藻生物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