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206)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丁洋窦晓光郭芳魏来王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丙型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肝炎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病毒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酶
  • 1篇逆转录酶抑制...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肝病...

作者

  • 2篇窦晓光
  • 2篇丁洋
  • 1篇饶慧英
  • 1篇夏婷婷
  • 1篇蔡美顺
  • 1篇陈兰
  • 1篇王梅
  • 1篇魏来
  • 1篇郭芳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新纪元——口服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即停药随访6个月后病毒仍然检测不到,且疾病不再进展。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不能耐受IFN或RBV而未完成标准治疗,或对治疗完全无应答,或停药后复发,或由于疾病发现较晚而失去了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因此,在临床上仍然需要新的抗病毒药物,或者和IFN联合治疗,或者单独治疗。本文将就近年来研发的口服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丁洋夏婷婷窦晓光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口服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策略和新方法被引量:15
2010年
随着聚合酶或蛋白酶抑制剂或治疗性疫苗联合PEG-IFN和RBV"三联"治疗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治疗阶段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束,为未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策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尽管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当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但应答指导的个体化治疗使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以PEG-IFN为基础联合特异性靶向抗病毒(STAT-C)的治疗将成为慢性丙型肝炎特别是难治型治疗的新方法。
窦晓光丁洋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213例肾损伤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损伤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DRD公式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并对患者肾损伤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1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加入本研究,其平均年龄(53.5±14.7)岁(16~86岁),其中男性127例(59.6%),女性86例(40.4%),高血压47例(22.1%),糖尿病55例(25.8%),血清HCV RNA阳性者202例(94.8%);慢性肾脏病发生率为26.3%,其中蛋白尿发生率为14.6%,血尿发生率为2.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V RNA阳性(P=0.028,OR:2.610,95%CI:1.107~6.151)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蛋白尿(P=0.02,OR:3.759,95%CI:1.227~11.521)、年龄(P=0.004,OR:1.058,95%CI:1.018~1.100)及血尿酸浓度(P<0.01,OR:1.011,95%CI:1.006~1.016)是其eGFR<60mL/(min.1.73m2)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KD的发生率较高,血清HCVRNA阳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较高的CKD发生率需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蔡美顺王梅陈兰魏来郭芳饶慧英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慢性丙型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