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34805)

作品数:3 被引量:135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旭东徐坤谢应忠杨菁张晓娟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不同种植年限
  • 2篇土壤
  • 2篇苜蓿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土壤化
  • 1篇土壤化学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酿酒
  • 1篇酿酒葡萄
  • 1篇葡萄
  • 1篇人工草地
  • 1篇紫花
  • 1篇紫花苜蓿

机构

  • 3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谢应忠
  • 3篇徐坤
  • 3篇吴旭东
  • 2篇张晓娟
  • 2篇杨菁
  • 1篇汪诗平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49
2014年
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种植1,3,4,5及8年)人工苜蓿草地苜蓿叶片、茎秆及0~20cm土壤中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研究了种植年限对人工苜蓿草地土壤及植物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cm土壤C、N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P含量与之相反,各年限间有显著差异(P<0.05)。2)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苜蓿叶片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含量先升后降。茎中各养分的变化规律与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相似,变化幅度小于叶片养分。3)苜蓿叶片N∶P及C∶P与叶片P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叶片N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P与茎的C、N、P及化学计量比均有一定相关性。
杨菁谢应忠吴旭东徐坤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苜蓿土壤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76
2013年
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1,3,4,5和8年)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1~8年0~100cm土壤平均SOC含量分别为4.519,4.865,5.120,5.348和3.334g/kg,各土壤剖面SOC含量主要集中在0~40cm深度内,分别占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9.7%,65.8%,73.8%,70.0%和67.2%,SOC含量自40cm以下急剧下降。2)1~8年0~100cm土壤平均SOC密度分别为1.148,1.217,1.231,1.398和0.840kg/m2,表层0~40cm约占54.8%~61.8%;0~100cm SOC含量及其密度均以种植5年苜蓿地最高,依次为8年(19.9g/kg和5.04kg/m2)<1年(27.7g/kg和6.77kg/m2)<3年(29.7g/kg和7.26kg/m2)<4年(30.4g/kg和7.38kg/m2)<5年(32.2g/kg和8.53kg/m2)。3)3种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加深和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表层(0~10cm)及次表层(10~20cm)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酶活性主要集中在0~20cm深度内,表现出表聚性。
吴旭东张晓娟谢应忠徐坤杨菁
关键词:紫花苜蓿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
贺兰山东麓不同种植年限酿酒葡萄林生物量分配及估算模型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贺兰山东麓同一立地类型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酿酒葡萄林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葡萄林生物量随时间的分配格局,同时利用主要构件形态指标与各构件生物量建立了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供试林地葡萄树株高(H)、主蔓长(SH)、新梢长(YSH)、分枝数(BN)及茎粗(D)均基本上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大。2)葡萄林各构件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葡萄树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分配表现如下,1~4 a林分为叶生物量〉新梢生物量〉主蔓生物量,4~12 a林分为主蔓生物量〉新梢生物量〉叶生物量,2~12 a林分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4)以茎粗与株高结合的D2H作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各组分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均为幂函数W=a×(D2H)b(其中,W为生物量,D2H为茎粗D2与株高H的乘积,a和b为估测参数):叶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12.909×(D2H)0.825 9(R2=0.849 9,P=0.000),主蔓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3.963 4×(D2H)1.344 9(R2=0.938 1,P=0.000),新梢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6.190 6×(D2H)1.051 7(R2=0.804 7,P=0.000),地上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23.017×(D2H)1.076 6(R2=0.938 5,P=0.000),地下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27.126×(D2H)0.689(R2=0.892 4,P=0.000)。各预测模型精确度较高。
吴旭东谢应忠徐坤汪诗平张晓娟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贺兰山东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