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92)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黄清海刘建民吴永发杨鹏飞张照龙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瘤
  • 9篇血流动力学
  • 9篇颅内
  • 9篇颅内动脉
  • 9篇颅内动脉瘤
  • 8篇血流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4篇动脉
  • 3篇形态学
  • 3篇血管
  • 3篇数值模拟研究
  • 3篇流体力学
  • 3篇计算流体力学
  • 2篇动力学影响
  • 2篇血流动力学影
  • 2篇血流动力学影...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交通动脉瘤

机构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解放军536...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12篇黄清海
  • 9篇刘建民
  • 3篇吴永发
  • 2篇徐瑾瑜
  • 2篇沈洁
  • 2篇方亦斌
  • 2篇张照龙
  • 2篇王奎重
  • 2篇程吉勇
  • 2篇杨鹏飞
  • 2篇吕楠
  • 1篇聂景浩
  • 1篇于瀛
  • 1篇瞿米睿
  • 1篇许奕
  • 1篇王盛章
  • 1篇吴一娜
  • 1篇姚鹏飞
  • 1篇邓本强
  • 1篇陈鑫璞

传媒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3
  • 5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置入虚拟及真实血流导向装置后兔动脉瘤模型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虚拟血流导向装置(FD)与基于微型CT机重建真实FD对兔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14只,利用弹性蛋白酶诱导兔右侧颈总动脉瘤模型14个.于造模后3周,行DSA检查重建三维动脉瘤模型,并在载瘤动脉内置入FD.置入FD后3个月处死动物,切取包含FD在内的整段载瘤动脉.用微型CT机扫描所有标本,计算出瘤颈处FD的金属覆盖率(MC).根据微型CT扫描FD数据,重建真实FD三维模型,运用 Solid Works 软件绘制虚拟三维FD模型.运用计算机软件将真实FD模型和虚拟FD模型分别置入兔动脉瘤三维DSA模型中,并将FD模型与动脉瘤融合.运用CFD的方法,比较虚拟释放FD与真实释放FD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结果 ①14个真实FD模型中,MC≥35%组8个,MC〈35%组6个.14个虚拟FD模型的MC为29.4%~31.1%.②在MC≥35%组中,真实FD模型的入射血流量、入射血流速度及归一化的平均壁面切应力(WSS)明显低于虚拟FD模型,相对滞留时间长于虚拟FD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壁面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C〈35%组中,真实FD模型与虚拟FD模型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在真实FD模型中,MC≥35%组的归一化的平均WSS低于MC〈3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虚拟FD模型中,MC≥35%组与MC〈35%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微型CT重建的真实FD模型,在MC≥35%时,与虚拟FD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差异.在两种模型的MC接近时,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差异,提示采用虚拟FD释放技术可用于评估FD置入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徐瑾瑜邓本强方亦斌于瀛程吉勇王奎重黄清海刘建民
关键词:动脉瘤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导向装置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血管内栓塞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巨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及复杂动脉瘤,单纯通过弹簧圈栓塞存在着术后易复发、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具有高金属覆盖率、低孔率特征的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应运而生.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流导向装置主要有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se(PED,美国)、Silk flow diverting stent(SFD,美国)和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中国).
吕楠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致死性术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一例术中破裂前交通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方法重建患者的三维影像资料,建立病例特异性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流场特征、瘤壁压力、壁面切应力(WSS)、剪切震荡指数(OSI)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动脉瘤破裂点受到局部较高速度的血流冲击,具有低壁面切应力、高剪切震荡指数的特征,局部压力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动脉瘤破裂与血流冲击、低壁面切应力及高剪切震荡指数密切相关。
吕楠徐瑾瑜李强许奕刘建民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筛选具有高危破裂风险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是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降低其残死率的关键。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评估。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高分辨率MRI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川川瞿米睿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成像
不同栓塞程度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囊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弹簧圈栓塞不同栓塞程度下颅内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血管内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脑动脉瘤血管造影的三维血管成像,在不同栓塞状态下,重建动脉瘤的三维模型,采用Ansys CFX软件包分析血流速度、壁面切应力(WSS)、压力分布和流场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动脉瘤顶端部分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瘤顶低WSS区域减小,瘤体内涡流减少但流速无变化,同时造成瘤顶部平均WSS增大为2.13 Pa;而继续栓塞后,使动脉瘤整体壁面切应力显著下降,残留瘤颈远端流速明显降低;无论栓塞与否,动脉瘤流入道血管壁的壁面压力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颅内动脉瘤囊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受弹簧圈栓塞程度及其在瘤体内分布的影响。
吴永发沈洁黄清海XIANG Jian-pingMENG Hui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治疗性栓塞血流动力学
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囊状动脉瘤与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形态学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囊状动脉瘤与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采用弹性蛋白酶诱导的方法制作兔右颈总动脉起始部囊状动脉瘤模型18例,3周后行DSA并三维重建。测量动脉瘤瘤高、瘤宽、瘤颈宽、高径比(AR值)、颈宽角、载瘤动脉直径和载瘤动脉夹角,并与人眼动脉段动脉瘤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瘤高:兔动脉瘤组(5.32±1.65)mm,人眼动脉段动脉瘤组(3.69±1.9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值:兔动脉瘤组1.34±0.57,人眼动脉段动脉瘤组0.94±0.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动脉瘤组与人眼动脉段动脉瘤组的瘤宽、瘤颈宽、颈宽角、载瘤动脉直径和载瘤动脉夹角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囊状动脉瘤在形态学上与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相似。
王奎重黄清海刘建民陈鑫璞程吉勇陈军
关键词:动脉瘤弹性蛋白酶
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 1例镜像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三维血管造影资料,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软件分析两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流场特征。结果双侧动脉瘤的血流方式一致,但破裂动脉瘤射入流更宽且冲击域分布不一致;最大流速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分布不均,低WSS区域较大。结论血流动力学在镜像的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存在差异,高流速与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破裂出血相关。
沈洁吴永发刘建民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匹配动脉瘤部位、大小和形态等条件,选择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患者各10例,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分析两组动脉瘤瘤颈不同部位,包括壁面切应力、压力和血流速度在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动脉瘤复发组的瘤颈近侧、中心及远侧3个部位的壁面切应力的中位数(范围)分别为3.19(0.92~22.73)、3.19(1.04~23.01)和5.03(1.88~23.06)Pa,在瘤颈远侧端的壁面切应力明显高于瘤颈中心部位和瘤颈近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未复发组相应的三个部位的切应力分别为5.61(0.96~9.59)、5.55(4.56~7.88)、5.88(4.06~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及未复发组的瘤颈近侧、中心及远侧的血流速度及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局部高壁面切应力与动脉瘤复发有关。
黄清海卢海涛吴永发向建平孟晖王盛章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复发
增加血流动力学导致基底动脉重构的形态学及病理学早期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基底动脉形态及病理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以代偿性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经颅多普勒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术后1周、2周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并且测量基底动脉直径及迂曲程度;对基底动脉病理切片EVG、Masson染色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结扎后基底动脉血流明显增快(10.99 ml/min对比36.53 ml/min,P<0.001),术后1周、2周基底动脉直径增大(0.60 mm对比0.82 mm;0.73 mm对比1.03 mm,P<0.001),内弹力层完整,平滑肌层增生;并且迂曲成角,57.1%基底动脉向左侧弯曲,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增加是导致基底动脉迂曲成角的主要原因.
姚鹏飞杨鹏飞张照龙刘建民黄清海
关键词: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重构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形态学及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神经血管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广泛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
聂景浩张照龙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形态学血流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