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003-A027)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昌平王忠琼刘彦钟晓琳杜光红更多>>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纤维化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纤维化
  • 3篇鼠肝
  • 3篇细胞
  • 3篇大鼠肝
  • 2篇体外
  • 2篇纤维化模型
  • 2篇骨髓
  • 2篇分化
  • 2篇肝纤维化模型
  • 2篇肝样细胞
  • 2篇大鼠肝纤维化
  • 2篇大鼠肝纤维化...
  • 1篇诱导分化

机构

  • 6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泸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王忠琼
  • 6篇李昌平
  • 5篇刘彦
  • 4篇钟晓琳
  • 2篇杜光红
  • 2篇谭道玉
  • 1篇陈霞
  • 1篇王建祥
  • 1篇吴永耀
  • 1篇张影
  • 1篇牟晓洋
  • 1篇夏世萍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四川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对抗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发逆转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一种可行的方法对抗CCL4腹腔注射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自然恢复趋势,以确保药物或细胞移植等方法对肝纤维化治疗效果的可靠性。方法50%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随机分4组改皮下注射不同剂量CCL4(0.02-0.08ml/100g),通过纤维化程度分期、纤维化半定量统计分析、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来评估肝纤维化。结果CCL4腹腔注射6周,肝组织汇管区和血管周围出现较粗大的纤维间隔。在抗逆转实验的第2周和第4周,皮下注射0.06ml/100g体重CCL4组的纤维化水平与造模成功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皮下注射50%CCL4,0.06ml/100g体重,1次/周,能够将造模时的纤维化水平维持4周。
刘彦王忠琼吴永耀牟晓洋
关键词:肝纤维化
骨髓源性肝样细胞门静脉移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研究已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均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具有肝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移植到同种大鼠已纤维化的肝脏,观察其分布、分化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3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100g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用于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200~250g清洁级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肝样细胞移植组30只,模型对照组30只,正常对照组15只。肝样细胞移植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门静脉输注不含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肝样细胞移植组输入DAPI标记的肝样细胞,移植后第1,2,3,4周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和血清标本。主要观察指标:肝组织Masson三重染色分期评估纤维化程度。肝脏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样移植细胞定居情况。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肝样移植细胞逐渐从血管进入肝脏实质,最终散布于肝细胞间,移植3周后,荧光衰减明显。移植后第2周,肝组织中的假小叶逐渐吸收或消散,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胶原染色变浅,分布于纤维间隔和汇管区,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移植后第4周肝细胞排列接近正常,偶见点状坏死,无纤维间隔,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诱导的肝样细胞植入纤维化的肝组织后,细胞可停留于汇管区和肝细胞索,植入细胞最早可见于移植后第7天,血生化检查结果提示植入诱导的肝样细胞能够部分替代肝细胞的功能。
刘彦谭道玉李昌平王忠琼王建祥张影
关键词:肝细胞样细胞门静脉肝纤维化
多种细胞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2
2008年
背景:肝细胞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却面临细胞来源缺乏、体外难以大量增殖、传代后无法保持其原有特性、免疫排斥等因素的限制,寻找新的肝细胞来源尤为迫切。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抑瘤素M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3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红细胞裂解液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免疫实验室配制。重组鼠肝细胞生长因子、抑瘤素M为美国R&D产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由美国Peprotech生产。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传至第4代,以5×10^7L^-1接种,设立6组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第1组作为对照,不加任何细胞因子;第2组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第3组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抑瘤素M;第4组加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抑瘤素M;第5组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抑瘤素M;第6组于1~9d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9-18d加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21d加入抑瘤素M。每组所加入的各种细胞因子终末浓度均为20μg/L。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溴甲酚绿法、化学发光法、RT-PCR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白蛋白、甲胎蛋白的表达。采用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尿素含量。结果:诱导0,7,14,21d,未加入诱导因子的对照组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抑瘤素M组无白蛋白、尿素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抑瘤素M组培养基上清液中甲胎蛋白、白蛋臼、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因子组(P〈0.05)。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
王忠琼李昌平杜光红钟晓琳陈霞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肝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纯化的方法,探索MSCs体外培养的最佳方法,为细胞工程学提供细胞来源。方法①MSCs的分离、培养:在无茵条件下取3.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四肢骨的骨髓细胞,采用裂解红细胞后的贴壁培养法分离MSCs,利用MSCs与其他贴壁细胞的贴壁差异性,严格控制传代时酶的量和消化时间,传代纯化MSCs;②MSCs的鉴定:取第4代(n)MSCs,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IM5和CDg0。结果①采用裂解红细胞分离骨髓细胞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态较多样,分布不均,含杂细胞多,随挟液和传代次数增多,细胞纯度提高,n后细胞形态一致,分布均匀,几乎不见杂细胞;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4代MSCs经加入一抗、二抗及荧光染料后见CD44、CD90染色呈阳性,CIM5染色呈阴性反应。结论采用裂解红细胞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MSCs,可得到活性和纯度均较好的MSCs。
王忠琼杜光红李昌平钟晓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贴壁法
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方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学术背景:骨髓中的某个细胞群具有转化为卵圆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潜能,为修复肝脏不可逆性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目的:对近年来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综述。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HighWire l999-01/2007-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病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hemopoietic stem cells,hepatocytes,hepatic fibrosis,hepatic cirrhosis"等,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维普数据库1999-01/2007-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文章,检索词为"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49篇外文文献和42篇中文文献,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中,18篇涉及骨髓干细胞通过移植在体内转化为肝细胞,12篇涉及骨髓干细胞通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肝细胞,4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骨髓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可塑性特性。体外通过生长因子,体内利用特定的微环境均可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都表明,骨髓干细胞具有的来源丰富、费用低廉、损伤小、自体移植不栓塞、无排斥反应等优点为治疗肝病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来源。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难治性肝病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突出。
刘彦李昌平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细胞肝纤维化分化
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并加入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及制瘤素M(OSM)进行诱导,使BMSCs成为具有分泌AFP、清蛋白(ALB)等功能的肝样细胞,通过门静脉移植入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体内后观察细胞的分布、分化情况及大鼠肝脏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经移植入诱导的肝样细胞后,肝细胞再生活跃,肝脏纤维组织明显减少,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肝样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刘彦谭道玉李昌平王忠琼钟晓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样细胞肝纤维化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HGF、aFGF及OSM诱导MSCs成为肝细胞的能力及其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HGF、aFGF、OSM诱导分化MSCs后,用化学发光法、RT-PCR法及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AFP、ALB及尿素的表达情况。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有AFP表达(P<0.05);对照组及a+O组无ALB、尿素的表达,其余各组出现ALB及尿素的表达(P<0.05)。结论HGF联合aFGF、OSM及aFGF能够诱导MSCs分化为表达AFP、ALB、尿素的肝细胞;aFGF与OSM在没有HGF存在时不能诱导MSCs向较为成熟的肝细胞的分化。
王忠琼李昌平夏世萍刘彦钟晓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