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FX031)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任世丹唐潜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生态补偿
  • 3篇法律
  • 2篇正当
  • 2篇正外部性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态
  • 2篇农业生态补偿
  • 2篇外部性
  • 2篇环境法
  • 2篇法律机制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约束
  • 1篇多元化纠纷
  • 1篇多元化纠纷解...
  • 1篇多元化纠纷解...
  • 1篇行政
  • 1篇行政补偿
  • 1篇正当性理论
  • 1篇制造业

机构

  • 7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财政金融...

作者

  • 5篇任世丹
  • 1篇唐潜宁

传媒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世界农业
  • 1篇绿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任世丹
国外碳汇林项目融资制度借鉴被引量:7
2017年
碳汇林项目融资是伴随着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合理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过程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产权不明确、信息不对称以及碳汇林项目自身的特点,碳汇林项目融资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不完善。高额的交易成本,欠缺的激励制度,严重影响着碳汇林项目融资的开展。基于此,本文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美国、日本4个国家碳汇林项目融资制度实践为蓝本,分析了其制度运作及特点,并总结了其相关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刘冬莉
关键词:融资
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确认案评析被引量:7
2017年
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后法院办结的首例案件,贵州省人民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案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回顾该案,可以发现其在司法确认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设置方面进行了创新,推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同时就司法确认的审查标准、确认后的救济以及确认书的既判力问题引发了新的思考。
任世丹
关键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司法确认
正外部性视野下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构
农业生态系统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景观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需要构建合理的补偿制度实现正外部性的内部化。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实践已经开展多年,但立法却相对滞后,需要加强立法,明确补偿主体、增强农民参与、扩展...
张百灵
关键词:正外部性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和谐社会语境下环境法应对贫困问题的正当性被引量:1
2012年
从法律上说,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尊重和保障权利,尤其是包括贫困主体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现法之正义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贫困是社会不和谐之根源,而贫困与环境问题,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关的社会问题现实中却由于发展议题而密切联系。摆脱贫困与环境保护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通过赋予贫困主体更多权利与机会的合理的法律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切断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任世丹
关键词:和谐社会环境法贫困利益衡平
正外部性视野下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构
农业生态系统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景观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需要构建合理的补偿制度实现正外部性的内部化。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实践已经开展多年,但立法却相对滞后,需要加强立法,明确补偿主体、增强农民参与、扩展...
张百灵
关键词:正外部性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文献传递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正当性理论新探被引量:24
2014年
目前我国学术界已形成通说的生态补偿正当性理论有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鉴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效益或生态服务功能无法予以科学确定,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各类大规模开发行为的禁止或限制到底是为了"防止损害"还是"增进利益"难以界定,生态补偿的一般正当性理论在解释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上存在论证缺陷,难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正当性提供支撑。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伴随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的实施而出现的新兴事物,它实质上是土地用途管制下的行政补偿。行政补偿理论、土地发展权理论及特别牺牲理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正当性依据。
任世丹
关键词:生态补偿土地用途管制行政补偿土地发展权特别牺牲
低碳约束下制造业减排创新绩效的DEA-Tobit估计被引量:8
2018年
为进一步掌握制造业在配合低碳约束要求基础上的减排投入与创新绩效,文章进行了基于DEA-Tobit方法的逐层回归改进,同时按照DEA截尾数据进行极大似然估计最优解的验证。结果表明,制造业环境污染增长规模总体上要比产业创新投入增长具有更明显的波动特征,且后者的投入尚未完全获得制造业减排创新的效应。制造业减排创新主要依赖于工业“三废”排放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控制,投入形式以设备引进为主,内部激励、技术引入需更进一步的累积来换取产业减排创新绩效。
唐潜宁
关键词:制造业低碳约束减排技术创新绩效
区域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及制度框架被引量:1
2013年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分工"的管理理念深化了区域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复杂的补偿关系是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的难点。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生态本底状况、政策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依据不同区域开发政策导向下的社会行业活动对两类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势分别构建了相应的补偿关系模型。在补偿关系"理想型"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补偿的设置制度(规范对象及补偿主体)、运行制度(补偿模式、方式和标准)和保障制度(资金制度、技术指标和激励制度)一一加以分析,从理论层面架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任世丹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生态补偿
从环境法制转向生态法制——评新《环境保护法》的亮点与不足
2014年
新《环境保护法》在立法理念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基本符合新时期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基本法的要求,有诸多亮点。但是,从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从"重在利用或重在资源、反污染"的环境法制转向"重在系统"的生态法制而言,存在"环境"的定义没有与时俱进、生态监管体制尚未厘清、自然环境及资源保护的规定仍不完善等不足。
任世丹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环境法制生态化环境资源法环境保护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