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2005B20101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康活周少川黄庆陆秀明刘怀珍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市南海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一季中晚稻
  • 13篇中晚稻
  • 13篇晚稻
  • 4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直播
  • 3篇轮作
  • 2篇试验初报
  • 2篇耕作
  • 2篇旱直播
  • 2篇高产
  • 2篇高产栽培
  • 2篇高产栽培技术
  • 2篇病虫
  • 2篇病虫害
  • 2篇城市
  • 2篇虫害
  • 1篇稻曲病
  • 1篇稻田
  • 1篇冬种

机构

  • 14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14篇李康活
  • 12篇周少川
  • 6篇刘怀珍
  • 6篇陆秀明
  • 6篇黄庆
  • 5篇张彬
  • 5篇李惠芬
  • 4篇邹积祥
  • 2篇朱小源
  • 2篇杨健源
  • 1篇徐润生
  • 1篇刘晓津
  • 1篇伍圣远
  • 1篇李一聪
  • 1篇陈深
  • 1篇曾列先
  • 1篇加庆阳
  • 1篇李亦龙
  • 1篇蒙辉远

传媒

  • 1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8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被引量:10
2006年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的害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和稻纵卷叶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颖枯病和纹枯病,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早晚稻相比基本相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病虫害的危害,阿维菌素、锐劲特可以作为杀虫单的轮换药剂。
杨健源曾列先陈深伍圣远李亦龙周少川李康活朱小源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病虫害
增城市一季中晚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被引量:1
2006年
一季中晚稻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期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仍为最主要的病虫害,大螟、颖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纹枯病危害总体上有所减轻。防治上应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兼顾大螟、纹枯病、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通过主抓破口期的全面防治,加强前后期各种病虫害的挑治工作,注意后期稻飞虱的防治,确保一季中晚稻的安全生产。
吴颜洲李茂禾陈桂明何成敏何健灵谢耀均杨健源朱小源周少川李康活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病虫害
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战略与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6年
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是广东省正在进行的耕作制度变革的关键。从广东6月至9月中旬的灾害性气候和我国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高温热害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华南一季中晚稻的育种战略,并概述了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研究进展。
周少川李康活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育种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刘怀珍李康活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被引量:5
2006年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m^2产量400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陈自辉黄辉祥戴建章尹前卫古国强彭国平周少川李康活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
“123种植模式”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06年
2005年在增城市进行了40 hm2“123种植模式”示范栽培试验,结果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67 m2产量397.2kg,后作平均每667 m2产值1 876元,同比提高25.7%,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
李茂禾陈桂明何成敏吴颜洲何健灵周少川李康活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 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 377元和10 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加庆阳徐润生吕业成蒙辉远周少川李康活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
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试验初报被引量:3
2013年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每667 m2产量为491.84~582.80 kg,在水管的条件下产量水平较高,每667 m2比湿润管理增产35.93~38.71 kg,增幅7.11%~7.31%,差异达显著水平;水管的分蘖力较强、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植株较粗壮、穗子较大、穗粒数较多,群体的颖花数较多,籽粒充实饱满,千粒重较大;水管还表现出根量较大、根系发达,白根数较少、根活力较弱,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上升。
李康活刘怀珍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适宜播期初探被引量:17
2006年
研究了4个不同播种期对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生育期较长、生长较好、产量较高,是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
刘晓津李一聪李康活
关键词:马铃薯播种期
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以除草剂(直播净、秧歌和丁草胺)为主处理、施用方法(土壤处理、幼苗处理和综合处理)为副处理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播种后当天或第2 d每667 m2用80 g直播净(主要成分为36%丙草胺+4%苄嘧磺隆)兑水50 kg喷施或用200 g秧歌(23.9%丁草胺+1.1%苄嘧磺隆)混细砂15 kg撒施,可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的草害。
刘怀珍李康活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化学除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