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985工程”(105203200400006)
- 作品数:51 被引量:1,178H指数:20
- 相关作者:管东生黎夏马林兵陈晓宏王兆礼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耕地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选择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南海区盐步为研究区域,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对其耕地动态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87~2003年间耕地变化是盐步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耕地年变化率达到4.50%,各村委会耕地面积变化存在差异;耕地主要转化为园地、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占耕地变化面积的70.82%;耕地内部三级类型的相互转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灌溉水田向菜地进行转化;耕地景观格局变化明显,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急剧减少,耕地并4用不断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耕地在研究区的地位不断下降;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仍将呈减少趋势,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分别比2003年减少1.89和3.11个百分点。图3,表6,参11。
- 叶长盛董玉祥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耕地动态变化
- 地理模拟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06年
- 提出了地理模拟系统(Geographicalsimula-tionsystems)的概念,认为它可以弥补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模型功能方面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模拟、预测、优化和分析复杂的资源环境系统。利用地理模拟系统技术,包括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可以对复杂的城市系统进行模拟及调控实验,为城市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 黎夏叶嘉安刘小平
-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城市规划
- 非均质栅格Voronoi图生成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提出一个非均质栅格Voronoi图的生成方法。假定在Voronoi领域扩张中,经过每个栅格的距离权值不相等。由于非均质栅格Voronoi图生成复杂,提出了一种基于A*启发式空间搜索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来产生Voronoi区域的方法。讨论了非均质栅格Voronoi图的基本定义、启发式函数确定、具体生成方法等。利用C#语言实现了所提出的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但该方法仅适合于简单点发生元情况,在面向复杂发生元的情况下,需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方法。
- 马林兵
- 关键词:VORONOI图栅格非均质
- 包含温度因子的海水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建模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以SeaWinds散射计为例,利用其L2A卫星测量数据和相应的海面浮标测量数据,以温度作为独立变量,借助人工神经网络首次尝试建立了包含温度因子的海水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建模实验结果表明,在3—15m.s-1风速范围内,对于两种极化方式,后向散射系数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风速大于某一数值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两种极化方式的转折风速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海面微波散射机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模型函数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展示了潜在的可能途径。
- 解学通陈克海郭丽青邓孺孺陈晓翔
- 关键词:风场反演海面温度神经网络
- 基于SVG的WebGIS被引量:8
- 2005年
-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在于技术的深化,更在于新技术元素的创立。SVG作为网络图形的新家族成员,一改过去网络图形只重形式,忽略内容的缺点,渐渐显示其独特且强大之处,也为G IS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本文探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在SVG中的实现技术。
- 颜立志陶海燕
- 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研究辨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现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富有区域特色。本文提出百余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可归纳为4种范式:历史描述、实地考察−学术推理、器测−学科理论和“动力−沉积−地貌”跨尺度范式,各以范例说明。基于笔者及其团队研究,对现有文献关于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若干重要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视角作必要辨析,包括:海侵盛期以来千年尺度三角洲岸线位置变化,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的模式和三角洲干流河段形成过程与机理。最后对三角洲研究中的多学科、跨尺度和时空量化做了简要讨论。
- 吴超羽韦惺
- 关键词:范式三角洲沉积体
- 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8
- 2006年
- 为阐明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整体状况,基于RS与GIS技术,应用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最新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研究数据(GIMMS),对珠江流域1982—2003年间的地表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2年来,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NDVI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珠江流域植被活动在减弱;(2)从季节变化来看,珠江流域平均植被覆盖除春季呈不显著上升外,其余各季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3)空间上,中下游地区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上游南、北盘江流域、右江、左江及郁江流域则呈小显著增加趋势。这种空间异质性是由于城市化过程、农业生产活动、区域气候特征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 王兆礼陈晓宏李艳
-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GIS珠江流域
- 贝叶斯概率与元胞自动机的非线性转换规则被引量:9
- 2007年
- 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BC)、高斯径向基函数和离散模型获取城市CA模型的非线性转换规则,提出NBC—CA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深圳市1988-2010年城市演变的动态模拟中。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A模型能反映复杂城市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特点,模型模拟的结果要比传统MCE方法模拟精度高。NBC—CA模型中的径向基参数可解释不同空间变量的作用下,城市发展的集中区域以及空间变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范围,能够反映城市发展的模式和特征。
- 杨青生黎夏
- 珠江河口“门”的地貌动力学初探被引量:32
- 2006年
- 珠江河口由河网区与河口湾区构成,连接两部分的是珠江口独特的地貌单元“门”。末次海进盛期古珠江海湾可分为内海湾和外海湾,现代三角洲平原与河网均发育在古内海湾。内、外古海湾通过峡口相连,这些峡口演变为现代的“门”。本文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地形图、钻孔资料,应用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对珠江河口的“门”6000年来地貌动力学进行探讨:(1)现代“门”双向射流动力系统,(2)“门”的演进阶段,(3)“门”对古潮汐能量的集聚作用,(4)珠江河口各“门”与相应的三角洲平原的同步耦合演进,(5)“门”对珠江河网形成的作用。
- 吴超羽任杰包芸史合印雷亚平何志刚唐兆民
- 关键词:三角洲
- 基于BPNNSI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插值方法被引量:3
- 2007年
- 以广东省117个蒸发站点为基础数据,分析了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太阳天文辐射、植被指数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DEM与GIS技术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插值的新方法(BPNNSI)。用没有参与建模的24个站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由于综合考虑水面蒸发量的各种影响因素,明显的优于IDW、KRIGING方法。因而该方法不仅能够用于水面蒸发量的空间插值,而且依此获取的高精度、高分辨率蒸发量数据,对与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降雨、平均气温等的空间插值有借鉴意义。
- 王兆礼陈晓宏李艳
- 关键词:水面蒸发量BP神经网络DEM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