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W008)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常新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道德
  • 2篇道德哲学
  • 2篇儒家
  • 2篇文学
  • 2篇李二曲
  • 2篇明清
  • 2篇境界
  • 1篇道德本体
  • 1篇道德人格
  • 1篇道德实践
  • 1篇意志
  • 1篇哲学
  • 1篇儒家道德
  • 1篇儒家道德哲学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境界
  • 1篇人格
  • 1篇理学
  • 1篇良知说
  • 1篇逻辑

机构

  • 6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常新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伦理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李二曲道德人格的境界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儒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化的情感哲学,所追求的是生命情感的安适与愉悦,它是一种直觉性的人生体验。"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是这种体验的范式和典型,是儒家最高的精神境界。李二曲"孔颜之乐"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道德本体论,核心是工夫论和境界论。其所谓"道明德修""、心中境况"之发用为乐,都是从本体体验上说明心中之乐,体现出综合理学和心学的特点。论及"曾点之志",二曲认为曾点志趣高远,气象从容,与天地万物同流,其精神实质与"孔颜之乐"相同,是最高精神境界的体现。
常新
关键词:李二曲道德人格境界
明清关中理学与文学
2015年
明清理学与文学的论争主要基于世道人心与文学表达方式能否实现"传道"的功能以及传道应该借助的途径和手段。明代关中士人,诸如李梦阳和康海等人尽管以诗文见长,但都是在理学环境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士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传统持有相同观点。清初关中士人基于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遗民情结,他们出于对世道人心的焦虑,大都对文学中非理学的成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常新
关键词:明清
明清关中经济与文学版图
2016年
文学版图,是近年文学研究引进的一个新概念,旨在说明文学家的分布状况及其作品的数量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版图一直处于变换之中,文学的中心发生着位移。大致而言,中古以前文学的中心在北方,尤其是长安附近;中古以后文学中心沿黄河下移,且逐渐南折,最后形成以江南为中心的格局,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近代。就明清而言,明初文人几乎集中于南方;就东西分布而言,东部占绝对优势,由此构成了明代文学地缘结构"地倾东南"的格局。关中文学在明清文学版图中相较东南大为衰落,虽出现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关中士人和文学的崛起,但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们远离政治中心和文学中心,关中文学整体实力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常新
关键词:明清
李二曲“良知”说义涵及其逻辑展开
2012年
作为关中理学大家,李二曲服膺阳明心学之旨,其本体-工夫-境界系统立基于"良知"学说。从本体层面二曲强调"良知"的先验性,提出"良知"即"良心"。二曲通过对"良知"与"闻见之知"进行区别,认为"闻见之知"无益于德行的涵养,强调通过"致良知"的工夫达到"心与万物一体"的"至善"境界,这也是二曲"良知"说的逻辑展开。二曲的"良知"说承袭、调和了"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学理论争,批判了"王学末流""略工夫谈本体"、"程朱末流""做工夫而昧本体"的弊端,这种批判也是对中晚明以来学术、学风的一次总结。
常新
关键词:李二曲良知说逻辑思路
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审美境界被引量:3
2011年
中国审美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与天地亲和的生命文化,儒家传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肯定"天""人"之间所具有本体论的一致性,因此儒家不从信仰出发来解释生命的伟大德行,而是从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来观照道德的本源。儒家作为生命的实践者,凭借其内在的生命力量,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直观感悟、直觉体悟,以达到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这一过程既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更是道德主体通过一种外在践履工夫的求证。
常新
关键词:儒家道德本体审美境界
论儒家道德实践中的认知与意志问题
2016年
在儒家道德哲学中,道德本体、涵养工夫、天地境界三位一体。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心性"问题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道德认知是道德领域更为内在的认识论问题,认识的主体是具体存在的人,既有感性的规定,也有理性的意愿。在善的追求中,理智与情感、意志总是交织在一起,向善的意志存在意志软弱的问题,即"天理"与"人欲"的内在张力。儒家的道德境界既追问世界的意义,也追问自身之"在"的意义,强调"成己"与"成物"的统一。
常新
关键词:儒家道德哲学意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