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W003)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柳倩月熊浚吕行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神话
  • 4篇民歌
  • 3篇文学
  • 2篇雕龙
  • 2篇中国民间文学
  • 2篇文心
  • 2篇文心雕龙
  • 2篇民间文学
  • 2篇明朝
  • 2篇口头传统
  • 2篇方法论
  • 2篇《文心雕龙》
  • 1篇动力因素
  • 1篇多民族
  • 1篇多民族地区
  • 1篇信仰
  • 1篇星辰
  • 1篇序文
  • 1篇音乐
  • 1篇语言

机构

  • 17篇湖北民族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14篇柳倩月
  • 1篇吕行
  • 1篇熊浚

传媒

  • 3篇湖南社会科学
  • 2篇学术界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船山学刊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谣谶与爻占:大传统视野下的民谣功能考辨被引量:2
2014年
对民谣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知识考古和历史还原,在民谣史料的发掘与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民谣的谶示功能,揭示民谣与古老的爻占传统之间的相通性,并进一步追索出谣谶与爻占传统共有的文化原型,乃是对神圣言说,即"神谕"的敬畏心理。
柳倩月
关键词:文化原型神谕
恩施太阳河乡民歌的明清源流考论被引量:1
2017年
相比于现代化的都市,乡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原生态地保存了历史上的民歌传统。位于湖北西南武陵大山区的恩施市太阳河乡,是巴楚文化和土汉文化的沉积区,乡民古来好歌,沿袭成俗。太阳河乡民所唱民歌种类全面、形式多样,极富于艺术魅力,故以"太阳河民歌"整体性地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阳河民歌之生成既远绍古老的巴人竹枝歌之遗风,也深受明清以来移民渐多、商道渐繁的影响,所以此地也积淀了大量外来的民歌种类。田野踏查的活态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复活载录于书的明清古歌,二者的互证也说明小地方对于保存文化大传统的重要价值。
柳倩月
关键词:文本比较
以歌存史:论明代民歌批评的民俗内涵被引量:1
2014年
在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整体性研究视角之下,明代的民歌批评具有民俗批评的特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学内涵。明代知识分子视民歌为民俗歌谣,具有鲜明的"以歌存史"的观念,他们对民歌所作的采录、解释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明人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习俗,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柳倩月
关键词:明朝民俗内涵历史意识
清代学统中的《山海经》序文与“神话历史”观之学术逻辑
2017年
《山海经》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虽然司马迁奠定了"不敢言之"的传统,但后世仍然有诸多文人学者对它的各种刊本、注本进行评价。这种现象在清代尤其突出,以吴任臣广注、毕沅新校正、郝懿行笺疏、吴承志地理今释最具代表性。除了注家自序外,还有不少人围绕四家注作序文,他们的论述总体上显示出不以其为"怪"的倾向,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视《山海经》为"小说""语怪"大异其趣。这种认识差异体现出清代朴学的崇实倾向,也可以视为当今"神话历史"观之先声,由此引发的神话真实性问题,尤其需要用"神话历史"观来阐释。
柳倩月
关键词:清代
冯梦龙“情教”思想及其俗文学观——以《情史》《挂枝儿》《山歌》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明代心学思潮及市民思潮孕育出一批在文艺上追求性灵、高扬情欲的文学家,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作为开拓了明代文学由雅转俗新境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情教"为理论基石,构建其"情教"思想系统及文学观念,对传统"乐教"及"诗教"观进行了反拨。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对"真情"的艺术原则的推崇及对民间俗文学传统的重视,他所编《情史》、《挂枝儿》、《山歌》充分体现了其"情教"观及以"真情"为最高文艺标准的俗文学观,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应占据一席之地。
柳倩月
关键词:真情
咒的探秘
2014年
"咒"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传承和使用"咒"的人往往被人们尊重或者惧怕,"咒"可以行善,也可为恶,它的双刃充满力量,这力量来自天赐。走进这个神秘的话题,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辅以人类学理论,着力解决关于"咒"的三大问题,即:什么是"咒","咒"的起源以及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咒"得以传承的原因。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揭开"咒"神秘面纱的一角,观照"咒"在历史中的繁盛与现代背景下的式微。
吕行
关键词:语言式微
牵牛、织女星神话与《纬书集成》被引量:2
2019年
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整理的《纬书集成》为据,对其中与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星宿和星群有关的二十七条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纬书中关于牛女星辰的神格化表述,是在古老的占星学与汉代纬学合流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牛郎织女传说在汉代纬书中呈现为牛女星辰神话要素的形态,是牛郎织女传说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牛女星辰信仰中,不仅包含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耕""织"二元结构,也潜在地包含着对织女星的生殖崇拜意蕴,这些社会文化意蕴深深地渗透到了不断发展演变的牛郎织女传说中。
柳倩月
关键词:牛郎织女传说
在中国文论研究中导入“四重证据”法
2014年
文学人类学学者认为在文学文本的阐释上,应综合应用"四重证据法",既考察"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及出土简帛),也要考察"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及"图像"。文学人类学将"四重证据法"上升为具有范式意义的国学研究方法论,为中国文论研究提出了方法论上的启示,既有利于促进文论研究的多学科拓展,也有利于增强中国文论研究的实证精神。
柳倩月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中国文论实证精神
明朝时期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批评论要
2014年
明朝时期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对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习俗作了记录、解释和评价,尤其集中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分布较为集中的布政使司(省)。明人论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习俗,以汉、苗、瑶、侗、壮等民族最为丰富多彩,而关注最多的是情歌,相关描述和评价也体现出民歌传唱的场域性特点。明人对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习俗有着复杂的情感态度,体现出他们不同的认识取向。
柳倩月
《吕氏春秋》音乐功能观的人类学阐释——兼论古代诗论相关内涵被引量:4
2012年
先秦文化典籍《吕氏春秋》的音乐功能论构成了一个贯通于天地鬼神至社会人心的交感系统,主要体现在敬天礼神、颂美帝德、通政移俗等层面,这一交感系统对作为仪式符号的音乐高度重视,具有深厚的人类学内涵。中国古代"诗"、"乐"同源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古代的诗歌功能观与《吕氏春秋》的音乐功能观一样,也具有相应的人类学内涵。
柳倩月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