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项目(00-08-05)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晓兰蒋德明唐毅押田敏雄李雪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医学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沙地
  • 2篇沙丘
  • 2篇科尔沁沙地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过程
  • 1篇一年生植物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生物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改良
  • 1篇土壤种子库
  • 1篇土壤种子库特...
  • 1篇种子库
  • 1篇流动沙丘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医学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蒋德明
  • 2篇押田敏雄
  • 2篇李晓兰
  • 2篇唐毅
  • 1篇李明
  • 1篇韩士杰
  • 1篇宗文君
  • 1篇李雪华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灌丛改造的工程措施及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发挥沙生灌木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更大的作用,采用了围封、平茬和补植等工程措施对沙生灌木进行了改造,其改造结果表明:围封2.5年后,所有灌木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平均株高和基径均有明显增加,以小黄柳(salix gordejevii)增长最大,围封是未围封的4倍;平茬当年生长量非常明显,地上生物量接近或超过未平茬的植株,未平茬的年生长高度均小于平茬;直播、植苗和扦插是增加灌木分布和覆盖面积的较好的方法,补植2~3年后,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沙面开始稳定。经过改造,可以增加植物覆盖度,提高灌木和草本生长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蒋德明唐毅李晓兰押田敏雄李明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20
2007年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阶段(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约为90和364粒/m2,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种子密度显著增加到723和8 880粒/m2.沙丘演替阶段种子密度的时间动态和土壤种子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半流动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半固定沙丘则有显著差异(P≤0.002);固定半固定沙丘的植物种子表现为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Ⅲa,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著下降.沙丘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与植物在地上植被中出现的频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568.
李雪华韩士杰宗文君李晓兰蒋德明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种子库一年生植物
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人工固沙植被恢复过程及对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表明,在流动沙丘进行人工固沙时采用1.0 m×1.0 m草方格,播种小叶锦鸡儿具有较好的固沙效果,经过3~4 a可使沙丘表面得到固定。在围栏封育条件下实施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可在2~3 a获得明显的固沙效果。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群落内土壤养分随群落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在0~30 cm土层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表现为:11年生群落>6年生群落>流动沙丘。
谭希彬陈卓唐毅押田敏雄
关键词: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科尔沁沙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