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SH035)
-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星李放刘杰吴克领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技术的政治经济学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的思考被引量:43
- 2011年
- 劳动过程是一个加工原材料的生产性转化过程,在其中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的双重转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通过劳动政治这一概念将生产体制与技术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勾连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多关注技术对劳动的殖民,对于劳动政治与技术形成复杂的互动过程鲜有触及。技术形成可区分为物化技术选择和技能生产两个面向,不同的劳动政治类型能够规制技能生产的路径走向,进而影响物化技术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与此相关的技术形成政治经济学是解释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王星
- 企业政治结构与劳动治理——基于社会学视角的讨论
- 2011年
- 企业行为是嵌入在制度环境下展开的。企业政治是企业行为主体追求利益的重要手段,分为外部政治和内部政治两个层面,前者足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政企关系;后者是指企业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结构,主要表现为劳资及劳工之间的关系结构。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政治发生了双重转向:从改革初期资本与国家的双向亲和关系逐渐转向了劳工保护;劳资关系结构逐渐成为企业政治与劳动治理的核心。建构劳工政治行为的利益表达机制是缓和劳资矛盾,实现劳动有效治理的重要举措,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有益尝试。
- 王星刘杰
- 关键词:企业政治劳工保护
- 1978年以来中国“国”与“民”关系之历史演进——立足于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思考被引量:16
- 2011年
- 国、民之意涵及其关系结构关涉到三个层面,即产权、协调机制以及意识形态层面,二者的关系结构随着时间与空间而演进:1978年代,以农村为中心的国退民进;从1990年代开始,改革的中心位移至城市,国民关系结构是选择性行政集权与经济性放权并进的格局;2001年代以后,国家能力快速增强,国富民穷格局初现。国与民的互动是国家自我利益取向与社会整体利益取向不断调和的过程,能动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私有化、去集权化以及双轨制是其中的基本作用要素,它们既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表现的强大驱动力,也是目前经济国家化的重要导因。
- 王星
- 关键词:私有化国家自主性双轨制
- 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与道德合法性--韦伯命题的中国化反思
- 2013年
- 作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关注和争议中心的韦伯命题,其内涵的实质在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处理。对于当下中国而言,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性、财富创造中的道德合法性等韦伯命题中的核心议题都与现实具有诸多的契合点。如何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境下重新解读韦伯命题的逻辑内涵,对于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互关系协调以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都具有价值。
- 吴克领王星
- 关键词:韦伯命题道德合法性
- 制度中的历史--制度变迁再思被引量:12
- 2011年
- "作为规则"与"作为信念"是制度结构的不同面向。这对应了制度的二重性,即在制度稳定期,制度为自变量,作为一种行动规则形塑政治结果;制度动荡期,制度转变为因变量,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反身为政治结果所形塑。制度起源与制度演化构成了制度变迁的链条,将整个过程串联起来的则是活跃于其中的行动者。行动者的政治行为形塑了制度的演化轨迹。较之于路径依赖,制度匹配为我们理解制度如何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 王星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