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790020)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卜风贤王社教李令福彭莉朱磊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农业
  • 2篇灾害
  • 2篇自然灾害
  • 2篇粮食安全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员
  • 1篇地方志
  • 1篇典籍
  • 1篇淤灌
  • 1篇灾害风险
  • 1篇灾荒
  • 1篇中国农田
  • 1篇省地
  • 1篇农田
  • 1篇农田水利
  • 1篇农业结构
  • 1篇农业结构调整
  • 1篇农业开发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卜风贤
  • 2篇王社教
  • 1篇李令福
  • 1篇朱磊
  • 1篇彭莉

传媒

  • 2篇中国农史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清代西北地区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对清代陕甘两省地方志的考察被引量:17
2004年
清代是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阶段 ,但当时的地方官员对当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普遍没有意识。个别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集中表现在对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的认识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的关注。
王社教
关键词:清代地方官员地方志自然资源
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灾荒资料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先秦时期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西北地区灾害发生更为频繁。但这一时期史册不全,史官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到相关的灾荒史料不甚充分,灾荒资料分布比较零散,大多是零星分布于《诗经》、《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中,虽然言简意赅,但也不失为研究先秦时期灾荒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源。
卜风贤朱磊
关键词:先秦典籍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自然灾害背景被引量:4
2008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西北开发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汉武帝一朝,西北开发功勋卓著。在西汉时期大规模开发西北的决策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自然灾害对西北开发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西汉时期严峻的灾害形势对关中和山东农区造成了重大破坏作用,国家粮食安全岌岌可危。出于化解灾害风险的现实需要,西汉王朝不得不以战争的手段解决北部匈奴问题,依靠农业生产扩大西北地区耕地面积,移民实边。经过两百年的刻苦经营,西汉时期终于奠定了西北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关中、河套、河西、河湟主要农业生产区全面形成,中国传统农业阶段第一个人口高峰出现并维持了一千多年之久。
卜风贤
关键词:西汉灾害风险粮食安全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被引量:14
2007年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卜风贤
关键词:传统农业粮食安全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综述了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灾情、种植结构及农牧结构变化。
卜风贤彭莉
关键词: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结构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环境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被引量:17
2006年
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环境变化的要素和强度、速度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环境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从总体来看,其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水旱灾害所引发的灾荒为直接动因促成的,是大的灾荒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环境变迁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响应过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环境变迁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动力,但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还要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农业技术环境的配合。
王社教
关键词:环境变迁农业结构
论淤灌是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通过对《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沟洫志》所载内容的分析,认为战国秦汉时代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北方兴起,构成了中国水利发展第三阶段的主体。而这些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不是浇灌庄稼,解除农田缺水问题的,漳水渠、郑国渠、河东渠与龙首渠是放淤荒碱地,以营造田地为主要目的的,六辅渠、白渠建成后,变成了浇灌农田庄稼,但仍然是引浑浇灌,即史书所谓的“且溉且粪”。它们均是引取高泥沙含量的浑水淤地或浇灌庄稼,具有淤灌的性质。因而淤灌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意义特别重大,它是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大型溉田工程的主体,构成中国传统农田水利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李令福
关键词:淤灌农田水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