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S006)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治安王秀丽曹循申万里向珊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宋元之际的吕师孟及其家族初探被引量:1
- 2016年
- 吕师孟是宋元之际吕氏家族军事、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参与了宋末与元朝的谈判以及向元朝递送降表等活动,在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比较活跃。尽管吕师孟受到文天祥的误解,但史料证明,他并没有投降元朝,反而在与元朝谈判的过程中表现出忠于南宋的臣节,受到此后社会舆论的肯定。进入元朝,吕师孟隐居吴下,过着悠闲富裕的隐士生活。吕师孟去世以后,其子孙的仕宦比较成功,在吕氏其他家族纷纷衰落的情况下,其社会地位比较稳定。在明清学者的语境里,吕师孟成为忠义之士,其故居寿乐堂也保留下来,清朝同治年间还存在,成为当地百姓和士人参观凭吊的古迹。吕师孟家族在元朝的成功,与吕师孟保持臣节、拒绝投降元朝的人生经历有关。元代吕师孟及其家族的发展,为我们认识元朝统治下江南社会的发展特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 申万里
- 关键词:元代江南社会
- 元末明初的海商与江南社会被引量:4
- 2016年
- 宋元鼎革,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没有遭受大的触动,江南地区的农商经济在南宋的基础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海运的创行和元代宽松的海外贸易政策,使得江南沿海地区的海上贸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太仓、上海等沿海地区迎来了历史上首次经济大发展,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发展中,这是空前绝后的。在海上贸易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江南海商,通过私家园林的建设和对文化人士的聚拢与扶持,初步展现出他们对江南社会和历史的纵深影响,围绕着这些富商巨贾的私家园林,在元末的江南,出现了一个个富民奢雅、文士优游的士商亲融圈。入明以后,随着朱明王朝对江南豪民的经济褫夺和对江南文士的政治文化压迫,这独具时代特色的一个个士商亲融的社会群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具有海洋文明特色的江南沿海农商社会也随之黯然褪色。
- 王秀丽
- 关键词:元末明初海商
- 明前期的江南卫所与赋役征调被引量:3
- 2016年
- 明朝在江南地区设置密集的卫所,不但改变了汉唐宋屯兵北重南轻的格局,而且超过了元代江南镇戍的规模。明前期的江南卫所承担着为其他地区提供兵源、生产与转运军国之需的任务,是明朝充分利用江南人力、物力资源的有力工具,也是全民当差户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万卫所军实质上是为国家耕种供役的农奴。军役的大规模强制签发,军屯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唐宋变革以来江南社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明前期卫所的密集设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江南原有的社会结构。
- 曹循
- 关键词:明前期卫所屯田漕运
- 元末文士杨维桢家世考
- 2014年
- 《从诗看'龙香'墨在元代的新发展》对制墨用麝做了肯定论述。然而明清两朝制墨家反复论证,松烟墨自有香气,好的油烟墨也有一定的香气;'古无用麝入墨之事',墨方中用麝乃'后人伪托耳';'如欲略从时尚,可于入盒时用之,亦不必太多'。麝香的中药物属性,也决定了它不宜作为和烟制剂的添加剂。文章制墨用麝的主要结论似可商榷。文章在诗史互证等方面也略有瑕疵。
- 向珊
- 关键词:元代
- 明中后期“浙兵半天下”现象考释被引量:6
- 2019年
- 浙兵多来自处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府,在嘉靖御倭中,经戚继光募练并入援福建剿倭而声名鹊起。至隆庆、万历朝国家多事时,南北边、海、腹里数省纷纷请调浙兵,以至于有"浙兵半天下"之说。其中原因,除浙兵自身优势及浙江人多地狭生存状态下浙人乐于应募外,也和多地主兵未练或练而未得实效有关。数省调用浙兵,造成浙江精壮人口流失、田地荒芜、国课难办、防御困难。因募浙兵费用相对较高,加之后期所调浙兵良莠不齐,易逃、易哗、战力变弱,调募浙兵的省份也受害不小。尽管朝廷曾下令停调浙兵,或限以定数,但碍于后期多事,浙兵依旧被大量调遣。明中后期浙兵招募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明末浙兵主体也从原来戚继光及其班底色彩较为浓厚的军队向国家普通客兵身份转化。
- 牛传彪
- 关键词:明代中后期戚继光
- 中古以来南北差异的整合发展与江南的角色功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由于疆域广袤、民族风俗多样,东汉以后,南北整合发展上升为中华文明内部诸地域子文明间相互关系的"主旋律"。首次南北差异整合发生在南北朝隋唐。北朝体制诚为隋唐立国之本或入口,南朝体制则是其演化趋势或出口。由"南朝化"起步的"唐宋变革",就是革均田、租庸调、府兵等北朝三制度的"命"。元统一后的南北差异博弈整合,北制因素过分强大,总体上占上风。朱元璋、朱棣父子个人经历和政治文化心态等偶然因素,致使明前期的整合再次以北制占优势。明中叶以后南、北制因素的另一次整合,改而以南制为重心。重在革除徭役的"一条鞭法",亦是南制因素压倒北制的"里程碑"。东汉以后的中国,先后发生"五胡乱华"和女真、蒙古等南下入主,黄河中下游的华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曾经被中断两三次。万幸的是,华夏经济和文化藉东晋和南宋南渡在江南得以延续。5世纪以后的江南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和文化主脉所在,成为中国"富民"和农商并重秩序成长发展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宋元明清的江南依然代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唐宋前后南北地域差异的上述三四次博弈整合中,承载着中国经济重心及文化精英的江南地区,推动着华夏经济和文化在南北统一国度下总体上继续繁荣,最终避免了欧洲5世纪日耳曼蛮族南下中断或暂时毁灭希腊罗马文明而整体步入黑暗中世纪的悲剧性道路。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至今,总体上未曾中断,在世界范围独一无二,江南的历史性角色作用功不可没。
- 李治安
- 关键词:中古元明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