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43607811)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申长虹章永江郝瑞锋李兰英孙健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骨组织
  • 4篇骨组织工程
  • 3篇分化
  • 3篇干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成骨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营养环境
  • 1篇诱导分化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陶瓷
  • 1篇缺损
  • 1篇缺损修复
  • 1篇组织工程材料
  • 1篇细胞存活
  • 1篇细胞分化
  • 1篇细胞生物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5篇申长虹
  • 3篇章永江
  • 1篇于斌
  • 1篇陈光烈
  • 1篇孙健
  • 1篇李兰英
  • 1篇郝瑞锋

传媒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增殖成骨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持续生存能力及地塞米松对其存活、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兔BMSCs,予不同浓度(0、10-9、10-8、10-7、和10-6mol/L)地塞米松,分别于1、3、5、7 d时观察地塞米松对BMSCs增殖的影响,作用1~4周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饥饿0~7 d,复苏1、3和7 d后,观察BMSCs的持续生存能力。结果:培养1 d地塞米松10-6mol/L组测得的OD值结果最高,而对照组结果最低,培养3、5、7 d时,地塞米松10-9mol/L组测得的OD值最高;同时,在2~4周10-9mol/L组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最明显;复苏1和3 d,对照组与饥饿1~7 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7 d,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SCs具有较强的持续生存能力,地塞米松对BMSCs有增加存活、促进增殖、成骨分化的作用。
章永江申长虹陈光烈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存活细胞分化地塞米松
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细胞外基质(ECM)的构建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理想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的要求,介绍了几种可降解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作者认为,新型基质材料必将在未来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展示出可喜的应用前景。
于斌申长虹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陶瓷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骨髓中存在具有多胚层分化能力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本实验旨在通过探讨BMSCs在低营养环境的生存能力,及地塞米松(DEX)对其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的影响,为BMSCs在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章永江申长虹李兰英孙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生物学特性BMSCS分化能力骨组织工程营养环境
颅骨缺损修复和骨组织工程被引量:3
2005年
章永江申长虹
关键词:颅骨缺损骨组织工程颅骨修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0
2007年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多,胎儿脐血中亦可分离得到。因为在体外不同诱导分化条件下其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及神经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lT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鼠、兔及人的BMSCs的培养体系,并成功将其诱导成为各种结缔组织。而国内对于BMSCs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刚刚起步。
郝瑞锋申长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组织工程诱导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