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313-2)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邵芸宫华泽张风丽田维田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全球变化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滑坡
  • 1篇环境演变
  • 1篇环境意义
  • 1篇光谱
  • 1篇耳纹
  • 1篇SAR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宫华泽
  • 2篇邵芸
  • 1篇王世昂
  • 1篇田维
  • 1篇田维
  • 1篇谢酬
  • 1篇王国军
  • 1篇张风丽
  • 1篇蔡爱民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罗布泊遥感影像“耳纹”特征分析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典型干旱区的罗布泊,对揭示区域环境演变特征和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遥感影像上的"耳纹"特征入手,通过光谱、土壤和地表参数等分析,认为:地表全盐含量和结构差异是形成罗布泊遥感影像"耳纹"特征的直接原因;光谱、全盐含量和土壤粒径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耳纹"记录下了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变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受全球环境影响,湖水在气候不断干旱的过程中逐渐干涸,干涸过程的气候调整,使罗布泊地区经历了两次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前一次较长,后一次很短。
蔡爱民邵芸宫华泽王国军谢酬
关键词:光谱环境演变全球变化
多源雷达遥感数据汶川地震灾情应急监测与评价被引量:28
2008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和图像立体感强的优势,在汶川大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对汶川地震灾区各城镇和次生灾害进行了快速、系统、连续的监测,并根据雷达图像特征对房屋损毁情况、滑坡和堰塞湖的分布与规模等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估,建立了相应的解译标志。监测成果及报告呈送了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救援队伍,为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邵芸宫华泽王世昂张风丽田维
关键词:汶川地震SAR滑坡
共1页<1>
聚类工具0